查看原文
其他

做大格局,办有灵魂的职业教育

乐乡树人 2022-03-28

做大格局,办有灵魂的职业教育

——职教专题调研考察随想

 

/山栀子

 

5月上旬始,我随市政府职教专题调研考察组一行调研和考察了市内外几所职教学校。其中,宜都市职教中心、江陵县职教中心的学习考察,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宜都经验:政府办职教,真金白银

宜都市职教中心整合了两个层级的技校(原第三技工学校由人社局整体划转给宜都市教育局)和县属电大与职高,实行电大教育与职业教育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学校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党委建制。宜都市的短期社会培训仍由市人社部门下属的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承担,年培训人次达3000。其经验主要有四点:

一是财政保障水平高。学校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包含部分奖励性补贴。职教生免除学费后的不足部分,按照生均800元由地方财政补足;同时,落实了生均1500元学校公用经费的财预算。

二是发展职教氛围浓。学校是市委副书记的联系点。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职教中心创建国家级示范职教中心的意见”,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发改、规划、国土、教育、人社、财政、公安等部门参与的职教联席会议制度。他们将每年的国家“职教宣传活动周”拓展为“职教宣传活动月”,携同农业、经信、人社等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全市初中毕业班学生职教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三是队伍建设机制活。学校每年公开招考专业教师不少于3人;自聘楚天技能名师12人。在人才引进上,为克服 “双师型”教师补充难的问题,学校按照不唯学历,只重技能的原则,引进技能工匠型的专业教师,学校自主聘用、财政保障工资。


四是现代学徒与校企合作制度抓得实。学校实训实习基础条件好,设备设施齐全,校内有加工企业。学校对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实施步骤、具体程序、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就业等问题进行了课题化的研究和探索,开办“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校企合作的模式完善,协议共建企业多,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有一个企业就业意向;三年毕业时,能有近五个企业就业意向,学生出口宽广,就业率高。据悉,今年700余名中职毕业生中,选择参与技能高考者只有100余人,其他学生全部选择毕业即就业,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中职教育。


二、江陵看点:政府牵红线,创新体制

江陵县职教中心走的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其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立足县域基础、突破财力所限、避免重复投入,引进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采取政府给土地、给政策、给力量的方式,7年内,将一所仅有50余名学生的职教中心办成2400名学生规模的现代化职校,也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

一是实现了职教资源的完全整合。学校整合了教育和人社两个部门下属的职教资源,建立了大职教体系。一所学校办学,两个部门管理。

二是建立了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政府扶持,主要表现在保障发展用地,支持队伍建设和规划特色发展上。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给予了100名教师编制和财政经费保障支持。支持学校发展现代农业的特色建设,将学校现代农业实践基地建设纳入到江陵县农旅一体化项目“慧谷天地”总体规划中,使学校发展可持续、有特色。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分别利用国家释放的政策红利,共同为学校建设与发展争取项目和资金。其中,仅江陵县劳动就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就落地中央资金3000多万元。

三是形成了学校发展的品牌专业。学校集中围绕“农学”建设专业,面向农业农村培养服务家乡的优秀劳动者。扬长避短,集中打磨自己的特色专业,从而形成自己的品牌专业,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学校增名“荆州现代农业高级技工学校”,就是彰显特色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三、松滋职教:做大格局,培育灵魂

目前,我市职业教育依然存在条块分割、缺乏统筹、不成体系,市场需求多、培训规模小,投入不足、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并存等突出问题。

从职教发展形势看,一方面,教育部“高中教育攻坚计划”成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解决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和树立人才培养的正确导向。“攻坚计划”的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将会享受一揽子的政策红利、项目资金。加快现有职教资源的整合,壮大“块头”,完善中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统一体系,势在必行。另一方面,2015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在研究市职教中心建设时,明确提出将除党校以外的社会化培训全部纳入市职教中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提出要整合资源,将职教中心办大办强。2016年来,荆州市教体局推介了我市整合资源办职教的前期经验,省教育厅也多次肯定松滋整合资源的实践。但是,目前,我市职教资源的整合,还未真正意义的实现。此次调研考察,宜都和江陵为我们提供了很值得的模式和经验,我们完全可以打破系统壁垒,整合职教资源,共建共享办好大职教。

(一)整合资源,办“大职教”。以土地置换的方式,整合现市技工学校、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和市职教中心。建议以此为基础,组建以市职业教育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人才交流大市场(简称“两中心一市场”)为布局的职业教育产业园。具体做法是:将市职教中心校园内控制的实践基地面积为31亩的土地,和原市技校、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的土地进行置换。置换后,两单位现有机构、人员迁入市职教中心办公,市职教中心与其进行资源共享。置换后的原校址的两块土地由市政府负责公开拍卖,拍卖所得用于偿还原三所学校的历史债务。市职教中心的新划拨的31亩土地,规划为“市人才培训中心”(市技工学校)和“市人才交流大市场”,以市人社局管理为主体,由市人社局和市教体局共同争取项目,共同开发建设,资源完全共享。可以借机整合民间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引导和吸纳民营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进驻市场开展职业介绍服务,构建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

整体合并后的管理,实施一园两区、一校三牌,坚持四个不变。不改变原单位属性,不改变原单位隶属关系,不改变原单位规格和级别,不改变原单位职能和管理方式(市职教中心承担中等学历教育职能,市人才培训中心承担社会化短期培训和就业指导职能)。建议市级层面成立由市政府牵头、相关管理部门和学校参与的“市职教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在日常管理上,则建立的校级层面“市职业教育和社会化培训联系会议”制度。

我们以为,上述思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叫响职教产业园的品牌。整合资源后,将有效避免教育和人社部门重复建设和配套设施设备,社会化培训和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将依托市职教中心更广阔的平台和设施设备资源开展,解决其本身培训能力不足的问题,职教中心的现有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更重要的是,市人社局和市教体局可以各自利用各自的政策渠道共同争取31亩基地的建设项目,做强做大职业教育。同时,原闲置土地拍卖后,能从根本上化解原三校的历史债务问题。


(二)强化保障,创“省级示范”。一是制度保障。建议市政府迅速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市职教中心创建省级示范的意见”。建立职教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政府主导职教招生工作的机制。大力支持学校办学模式创新,可以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多元办学模式,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允许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承租、委托管理等方式与职教中心合作办学,并依法享受相关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二是经费保障。建立与市职教中心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均不低于30%。 对市职教中心因免学费导致学校运转出现的经费缺口由市财政负担。整合全市教育、人社、农业、民政、残联等系统的职业培训项目资金,实施统筹管理、打包使用。三是人才保障。创新职教中心教师引进和管理机制,大力引进高技能型人才、“双师型”教师。对于专业性强、实训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可以采取专项招聘;急需紧缺专业技术岗位可直接引进,可以突破编制限制,对校聘教师实施学校聘任使用,财政负担经费的改革。四是产教融合环境保障。由政府预算资金配套完善实训车间、设施设备、信息网络等建设;重点围绕省级品牌专业、校级主干专业的建设保障投入。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完善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进校企合作、农学合作制度化。支持和引导市职教中心与市内各企业建立合作联盟,破解市内企业“用工难”问题。实施合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项目。

(三)科学规划,扬“松滋特色”。做大职教格局,外延是办学规模,内涵是办学方向。中职教育和普通学历教育不同的是,它要努力追求招生一人、成就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稳定一方,用贴心的教育服务赢得老百姓的赞誉。既要服务百姓,又要服务人人,还要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就是让每一个家庭都幸福。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校要用多元化的培养机制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实现人生价值,圆中职学生的大学梦、就业梦。“服务人人”,就是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让每一个人都有专业、有特长。要依托原人社系统就业培训的开放式培训体系和经验,拓展了职业培训服务网络,以项目培训为依托,结合就业再就业培训、在职员工培训、从业人员资格培训、社区教育等,为地方企业发展提供了专门人才保障。服务社会,就是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人,我们就培养什么人,贴近社会需求谋发展。职业教育只有接地气才会有生气。


首先,整合后的“大职教”就是松滋特色。它建立了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共建共享,又各尽其职,这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大方向下的典型的职教体制机制的大胆突破和创新。

其次,要树立职教发展的“格局”意识。办大,凸显规模效应,确保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确保市内招生对象应到尽到;办强,追求荆楚名校、国家示范的职教站位;办精,打造品牌专业,提升职教影响力,尤其是在专业建设上要联姻品牌高职学校;办好,凸显社会效应,以中职生全就业和社会劳动力培训就业全覆盖,服务松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这种“大格局”,必须要依靠创新。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除了办学体制的创新外,还必须在教师专业培养、学生职业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第三,高站位谋划“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如何促进就业”的问题。 换一种境界看职教,换一种眼光看人才。职教中心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和文化定位。要组建专家团队构成的工作专班,精心规划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包括目标愿景、理念精神、特色方向,确保20年不落伍。建立传统文化、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时代文化相融合的现代学校文化体系。尤其是企业的先进文化、管理理念走进校园,能开阔师生的视野,提升师生的格局。既要面向社会和市场,又要面向未来和学生打建设专业,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用人标准对接,培养既有专业擅长、又有才艺特长的学生。不在专业上求“全”,但求专业上的“精”和“特”。要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将职教影响力辐射至荆州、宜昌邻省县市。

本文为原创作品)

(如果你喜欢山栀子的文章,请关注“乐乡树人”微信公众号,长按上面的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关注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