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改革释放更多“教育获得感”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更多文章,请点击上面的“乐乡树人”,关注即订阅。


用改革释放更多“教育获得感”

——观《将改革进行到底》有感

/山栀子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中央媒体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在全国上下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各地各单位关于专题片的学习讨论也是一片火热,精彩纷呈。

该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的理论关键词展开,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最亮眼、最动人、最振奋人心的一个词语,当是“获得感”。或许正是如此,该片以“人民的获得感”作为压轴戏和结束语,给予每一名国人参与改革、继续前行的力量。确实如此,这一接地气的新词,成为了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准之一,也成为老百姓最切实的感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更多的获得感,是改革的目标,也是群众的企盼。

五年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共建共享中得以不断提升。“共享发展”的理念已深植于各个领域,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改革的成果已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群众。

在这场从上至下、轰轰烈烈的改革中,教育从未缺位,更不落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好学校办在家门口,就近入学正取代择校,蛋糕分得更公平。教育扶贫补短板,全面改薄促均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日益完善,全覆盖。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新教师补充机制,正在改变乡村教育的格局和面貌。高等教育改革步步推进,“育分”转向“育人”,文理分科、一考定终身逐渐淡出,考生有了更多选择,高校松绑减负。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职业教育培养能力和质量大幅度提升。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不断提升,国家投入不断加大。

5年来,改革促公平,改革提质量,改革添活力。改革,带给教育事业发展无限的生机。


而今,教育改革已完成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夯基垒台和立柱架梁已经基本就绪。国家积极鼓励各地方、各基层进行“差别化探索”。作为县级基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改革的关键在于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稳中求变,变中求进,务实重行。

坚持问题导向,在痛点上发力。全面深化改革,体现的是鲜明的问题意识。问题,产生在基层,也就应该解决在基层。关注民生痛点,强化问题思维,这样的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带给群众以获得感。如城区学校择校风、课后托管不规范、办班补课屡禁不止、学生负担过重、教师压力过大等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事关千家万户,都牵动着师生和家长的敏感“神经”。解决一个问题,就增加一份“获得感”。

坚持群众立场,在热点上发力。民生所盼,改革所向。坚持群众立场,就是站在教师、学生、家长的立场推进教育治理和改革。要应势、顺势,借势,也要应民、为民、利民,这样的改革才能接地气,聚人气。当前,考试招生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办学水平评估、课堂教学改革、体艺美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等,正是教育内外关注的热点。这些热点领域,每一个方面的制度设计和工作举措,都要回应群众关切,听取群众心声、凸显群众立场。只有这样的改革,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才能依靠人民去实践和实现。

坚持创新思维,在难点上发力。改革路上有“拦路虎”,必须有啃“硬骨头”的勇气和担当。思路决定出路。克难攻坚,必须依靠创新思维。当前,教育改革也要大胆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谋变提速,变道超越。教师队伍的精神倦怠、流动不畅、缺乏活力问题;职业教育的认识偏见与发展瓶颈问题;乡镇学校日益“空心化”问题;素质教育推进与核心素养培育问题;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问题;教育的急功近利等等。每一个方面都非一己之力和一朝一夕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必须在思路和方法有有创新,持之以恒、层层深入地推进发力。

坚持倒逼机制,在实效上发力。言必信,行必果。改革最忌头重脚轻。过去的改革,常常半途而废,其根子在于无果而终。因此,教育改革要有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与工作清单;要挂图作战,问责问效。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就从未停下它的脚步,很多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得以突破。然而,唯有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力度最大、步伐最快、成果最多。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在于,高规格、高站位、高标准统筹布局,全面、全域、全力推进实施。县域教育治理与改革同样如此,仅仅靠单个部门科室、单一层次的改革很难奏效。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唯有不断坚守和聚力,才能让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更多,更实,更强烈。

(本文为作者在局机关党委第一支部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