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疼痛感,唤起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更多文章,请点击上面的“乐乡树人”,关注即订阅。


疼痛感,唤起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山栀子

也许,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注定会有一场意外。不可控,也无法预期。

我怎么也不曾想到,在四十岁的时候,我会躺在手术台上。

该来的总会来,想躲也躲不掉。原本今年五月要做的手术,熬到暑假的时候,终于下定决心,迟做不如早做,做!

只是,到了医院,做完前期检查后,医生告知:现在做不了,超高的血糖不敢动刀子,伤口感染率跟你的血糖值一样高。

血糖监测,每天六次,扎的是手指。一针下去,像蚊子叮咬一下,微微一痛。一天,两天,“这个手指全是针眼了,换一个吧。”护士说。三天,四天,我发现,每一只手指对疼痛的感觉不一样,最敏感的是无名指和小指,最不敏感的是大拇指和食指。原来,手指也是如此,平时经历磨炼多,对疼痛的抵御力也就更强。我再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十指连心”。一周过后,我有了对护士扎针的条件反射。

手术在第二星期的周一中午开始。我和家人一样,强装着很轻松的样子。走进手术室,冷气袭来,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味道。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能感觉到自己的体温在骤降,瑟瑟发抖。一群白大褂、绿大褂围着他。腊月里杀年猪的场景,大抵如此。局麻时,医生对着实习生说,“这个病人脖子又粗又短,神经线很不容易找准,应该这样,……”医生就这样在反复把玩着你的脖子时,一针下去,在药量的增加中,右臂突然如触电般的胀痛,然后便没有了知觉。

插氧,包裹。操刀的是武大的教授,医生的名气似乎给我增加了一点安全感。或许是因为太紧张,竟不知道手术是如何开始的。人体的五官就是这样协调,当痛觉功能消失时,听觉功能就变得越发强大。刀子、钳子、镊子,声音交错。先是剪开肌肉,然后是刀子刮骨的声音,锺子敲击的声音;接着是异常清晰的“沙沙”声响,就像是拿着电钻在石头或是墙壁上打洞一样,每一声都惊心动魄。“有××吗?”“没有。”“那就用酒精吧,点火。”“用水冲。”医生的对话大致如此,水火交融的感觉令人想起来不寒而栗。医生们一边忙碌,一边交谈,此时,我俨然就是一具医学教育的“活体标本”。不敢想像。我努力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去想像手术的场景,医生的动作。我梳理身边人和事,想像那或是教坛论道,或是纵情高歌,或是携侣出游,或是觥筹交错的美好和愉悦。可它们只是稍纵即逝,记忆偏又回到这手术的现场,挥之不去。我感觉到我血压在不断升高,听到自己的心跳在不断加快,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就在我快要崩溃的那一刻,手术结束了。

出来时,我已是浑身冰冷到了极致,全身裹着被子还在不停地颤抖。医生问我有高血压吗?我说,没有。“手术时你的血压不停地升高,只能一边降压一边手术,很危险。”我心里清楚,我是因为极度地紧张,整整两个小时的紧张使然。

“你既然这么怕疼怕死,为什么平时还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小弟在一旁教育我。那一瞬间,我无语。

是的,饮食无节制,生活无规律,工作无休止,平时无运动,不正是糖尿病上身的主要原因吗

无休止的疼痛,从手术当晚11点开始。虽然我早有迎接麻药醒来疼痛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抵不过越来越厉害的疼痛感。翻来覆去,我真正体会了一把什么叫“痛不欲生”。这个时刻,悲鸣哀号成为了最好的缓解疼痛的方式。此后,每到夜深人静时,创口的疼痛感就会如约而至。渐渐,还有感觉到骨子深处的阵痛。展转反侧,在疼痛中睡去,不到两个小时又在疼痛中醒来,然后目视着病房的天花板,等待下一次的入睡。

被疼痛叫醒一次,就增加一次对生命的敬畏感。它警省我,爱惜自己,不要让身体再受到伤害。

给我输液的护士说,你好像很怕疼?不过,怕疼的人好。我问为什么,她说,怕疼的人晓得心疼人。我笑而不语。

我住院的骨科,绝大多数都是车祸的受害者,缺胳膊断腿的太多。与我同一个病房的,有两名六七十岁的老人,腿上打满了钢板钢针,境况令人目不忍睹。巧遇曾经一同事,其母亲和弟弟均在一起车祸中受伤。他们的疼痛超出我不止多少,同样疼在我的心里,每每想起,就心有余悸。车祸猛于虎,在它们的面前,人的生命何其脆弱,不堪一击。

术后一周,疼痛感渐渐消褪。看着渐渐愈合的伤口,心情也开始恢复向好。我知道,这道伤疤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肩膀上。好友担忧地留言说,“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其实,经历这半个月的疼痛,这道“伤疤”已镌刻在了我的心里。

原来,经历疼痛的人生,也是幸运的人生。对疼痛的敏感,会时常唤起心灵深处对生活的眷念、对生命的敬畏。人生,疼痛比麻木好,想想手术台上的情景,那任人“宰割”却不知痛苦的麻木中的紧张更令人恐怖。它还让人明白:人生苦短,福兮祸兮,都要珍惜;人生福分,皆有配额,不懂细水长流,必将山穷水尽。

(本文系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