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用法制守护“公交安全”|田 萌
用法制守护“公交安全”
文 / 田 萌
近日,为汲取重庆万州“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的教训,成都市公安局会同成都公交集团专题研究,就全力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针对辱骂、袭击驾驶员等危及公共安全的报警,第一时间出警传唤调查,依法从快严惩违法犯罪;加强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安全法制培训;完善公共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营造共建共享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氛围。(人民网 11月8日)
信息经官方微博发布后,即引起广泛关注,众多网友一致认同。让公交安全出行的规矩明确起来,让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行为受到严肃惩处,让漠视规矩的人看到打破规矩的成本。这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全民公共安全意识的建立,实在不应该以15条鲜活生命为代价,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遵守公共秩序,必须用法制划定底线。公交争执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多投了一元钱,公交车急停摔了跤,坐过站要求下车……公共交通的开放性和乘客职业、地域、性格的多样性,任何一点的摩擦都可能引发乘客与驾驶员的冲突。乘客何以能肆无忌惮的耍横?因为撒泼能撒出“利益”来,因为耍横能耍出“威望”来,因为任性能任出“自我”来。耍横者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因为他人的容忍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公共安全的维护仅靠道德自觉是不现实的。要让公共安全意识深入每一个人心中,就必须建立起严格的惩处机制,并能将机制真正落地,让每个人知道触碰底线的后果,进而对规矩产生敬畏,长此以往就会将规矩自觉转化为行动准则,文明的公共安全行为才会真正体现。在美国纽约,乘客对公交驾驶员的肢体伤害可以被认定为暴力攻击,最多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在英国伦敦,公交车上都配备了司机与警方直接联系的无线电台,一旦乘客恶意袭击交通驾驶员,就会被执行反社会行为令,至少两年不得进入指定区域。严格的执法标准是为了保护那些愿意遵守规矩的人,让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清晰明确起来,自觉规避打破规矩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法制对违规者的惩处其意在警示,更在引导。
维护公共安全,还需大众放下冷漠,伸张正义。再严格的制度,再积极的宣传,都无法阻止万州公交乘客生命的瞬间消逝,数个家庭将长期沉浸在悲痛之中。逝者已矣,我们不必也不应该再去指责乘客,然而我们必须要从血的教训中深刻反思:如果生活中,当公交上冲突发生之际,哪怕只有一个人及时站出来制止,哪怕司机忍耐一时仅仅是将车缓缓停下很可能就会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
社会是一个整体,是每个个体微观行为积累而成的宏观结果。每个人积极而为的“善小”都会推动文明社会的形成,每个人故意为之的“恶小”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那一根稻草。我们讲“命运共同体”,不仅仅要讲生态,还要讲安全,讲集体,讲邻里。我们在提高个人素质的同时,还要努力去弘扬正气。公共安全不具有排他性,每个人都是促成结果的一个因素,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今年6月11日,吉林市一辆载有30多人的公交车上,司机突发心脏病,危急时刻,他立即刹车,向路边停靠,打开车门后就陷入昏迷,保证了一车乘客的安全,而乘客也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救回了司机的生命。珍惜生命,生命也同样会眷顾你。
在汲取教训中不断完善制度,其目的在于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个人的文明建设在于让自己以及他人安全健康的生活,遵守规则,不触底线,提高素养,弘扬正气,维护公共安全的道路上,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作者系市教体局办公室干部,本文已刊于11月11日《荆江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