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育人为本,厚德铸魂|山栀子
文 / 山栀子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他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这个近似寓言般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扔掉了剩下的,也许就是有用的。这位诺奖获得者看似矛盾的回答,却也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要求中小学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各个环节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要成才,先成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其实,立德树人,自古有之。“立德”源出《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出自《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立德树人,立德为基石,树人为目标。
令人遗憾的是,“低产出”的德育实效问题由来已久。袁贵仁部长曾说,当前学校德育的最大问题,一是不讲理,二是有理没讲好。
一语中的,关键就在这个“理”字。我想,德育的“理”应是德育的规律、内涵、途径、方法。我们可以用分数考出一个高低,却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学生心中。
其实,那个诺奖获得者的故事、袁部长的话,都直指一个问题: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操作路径又在哪里。
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分”;培养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人,正在成为教育的共识。教育使学生具备“养活自己、担负家庭、作用社会”的能力,这正在成为社会的期待。德育不是“流水线”,培养学生不应是生产“标准件”,学生更不应该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多元选择、向上向善正在成为中小学德育新的价值取向。
立德,首先须厘清立 “什么”德。
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基本遵循,重点落实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的“五大内容”要主题化、序列化、课程化。
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忘历史,又要紧跟时代;要崇尚历史英雄,又要学习当代榜样。要持续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讲好历史故事、身边故事、校园故事。
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根本是“不忘本来”。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孩子一生的底色。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孩子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带得走。要坚持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等人文课程文化育人主渠道不动摇。深入推进“经典诵读”工程和书香校园工程,落实书法、诗词、楹联、戏曲“四进校园”。
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形成文明的自然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发展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节粮节水节电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勤俭节约、低碳环保。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将生命教育前置和贯穿始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辅导活动,时刻给予学生以内心的安全感。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开展包括认识自我与尊重生命、人际交往与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与人生规划、学会学习与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深化励志勤学教育,实现学风优良、考风优良、成绩优良的“三优”目标。
立德,关键在于“怎么”立德。
这是德育途径问题,也是“育德”的抓手。立德树人,我们的德育要扎实践行“六个下功夫”和“九个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实现五育兼容、全科渗透、三全育人、贯穿始终。
要树立全新的德育理念。要进一步强化方针意识,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乡村教育更不能只追求“冷冰冰的分数”,这样会制造更多的失败者,要培养“活生生的人”。德育不能抓大放小,应该细处着眼小事做起,抓住事发现场的“小事”,就是做好了教育的“大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育情怀不能改变,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德育空泛、零碎、粗放、单薄的现状。
要建立完整的德育体系。整体架构上,要建立起学校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体系,营造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三全氛围”,在“六大途径”上做出大文章。要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外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资源。
课程是德育主渠道,课堂是德育主阵地。实现“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地方(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
德育的起点是规则教育、养成教育;德育的目标是培养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人;德育的有效载体是活动和实践。要精心设计德育的过程。德育过程的设计要注重“低起点、高目标、近距离、长效应”,要立足于环境育德、阅读育德、典型育德、合力育德、实践育德来设计主题教育活动。
要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定位、造势、求效”原则,建设具有历史沉淀、地域风情、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鲜明、个性鲜明。校园物态文化元素要丰富多彩,实现一楼一墙一园一树都“说话”,充分彰显育人功能。场景营造,氛围建设,让孩子看得见;亲自动手体验,让孩子摸得着;主题课程设计、再造与实践,让孩子记得住;丰富各类节日仪式和主题文化活动,让孩子带得走。传统节日是个看得见的担子,一头挑着国,一头挑着家,我们要把传统节日过成师生家国情怀的加油站。
有价值的德育,注重夯实常规,由规范走向精细;注重文化引领,由育形走向育心;注重自治管理,由他律走向自主;注重精彩活动,由共性走向个性;注重多元评价,由一统走向科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我们要全面建设好学校的“德育场”,堆满故事,充满温度,以花的念想来培土,以学生的立场来教书,以伟大的梦想来育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