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穿越历史与文明的时空|杨德雄
穿越历史与文明的时空
——西行旅记之一
文 / 杨德雄
金戈铁马、雄关漫道、戈壁荒漠、边塞风云交织的画卷,“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那份苍凉阳刚之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那种苦涩的幽默道出的扼守边关的激烈与残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洋溢的那种难分难舍的悲壮友情,时常奔涌至梦想之中,如此令人神往,经过了漫长的期盼之后,终于有机缘到一次遥远的大西北,耳畔想起优美的旋律“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
悠远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神秘的疆域,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热情,家乡的小城还是乍暧乍寒的秋冬时节,但也仅有淡淡的秋意,没有漫天飘飞的枫叶,江南温润的气候让人觉得轻快而舒适。在领导亲切的嘱咐声里,在家人依恋的牵挂之下,在朋友善意的关切之中,我们踏上了旅程,去圆那份许久的向往吗?去追寻那段远逝的岁月吗?去揭开那若干个历史尘埃的面纱吗?去放松一段远离工作的心情吗?可能都有的吧!
嘉峪关——硝烟似曾弥漫
清晨,天空湛蓝如洗,阳光炫目刺眼,但却寒气沁人,彻入心骨,不得不让人领略了边塞严酷的气候。
穿越过那片突兀的白杨林后,嘉峪关便以令人震撼的雄姿跃入眼帘了,经过六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作为明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的嘉峪关,而今依然如此完好和壮观,不能不叫人感叹不已。
明开国元勋,征虏大将军冯胜对嘉峪关建关是功不可没的,明洪武五年,明军十五万人兵分三路,出击漠北,徐达的中路军大败于岭北,李文忠轻敌几近战死,唯冯胜率傅友德等连战皆捷,七战七胜,冯胜班师途中,为加强漠北的防御,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塬西麓建关。
嘉峪关,自古是“番人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咽喉”,其东部,连接酒泉;西部,衔连玉山;北面,是高耸入云的黑山;南面,是巍巍连绵的祁连雪山,站在关口,山上白云环绕,积雪清楚可见。嘉峪关长城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城台、城壕等构成了严密的军事体系,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在漫长的2000多年中,共有20多个朝代及政权修筑过长城,总长度超过5万公里,分布于今天的15个省、市、自治区。中国各民族为长城的修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共同的血汗创造了亘古不变的丰功伟绩。而嘉峪关处在明长城最西端,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关城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开始建设,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才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的确,长城对于抵御当年匈奴的侵扰,开拓西域疆土,保障丝绸之路顺畅,发展河西经济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
漫步关城内,渐渐感到其布局之复杂、设计之巧妙、工艺之精湛。有三重城郭,多重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守护,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之字。关城内城墙大多数为粘土夯实而成,这与八达岭长城用巨形条石和灰砖建成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也用到很多石料,导游介绍,因路途遥远,运送这些石料也极为不易,均是每到冬季,边浇水边结冰,而用人力滑来的,足见当年筑关是何等的艰辛,可想而知,会有多少生命消逝在筑关的路途上。
在回环往复的关城内,有一块“击石鸣燕”的奇石,大家充满了兴致,用小石块敲打奇石,会听到似燕子叽叽的鸣叫声,大抵是声音在四周高墙间萦绕而产生共鸣引起的奇特现象了。
登上高大的城墙后,风力更加遒劲,极目四望,逶迤的长城因为风雨的浸蚀,有的地方已经只剩下残垣断壁了,塞外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如此苍茫,没有一丝的绿色,当年西汉名将霍去病将军也许曾在此策马驰骋,大败匈奴浑邪王,才使汉朝控制河西地区。
关城内现在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能在一个时刻密布战云的边关内见到戏台不由令人惊诧,戏台建筑充满古典风味,由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为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关商旅的娱乐场所。戏台上至今还可见到清晰的八仙图、八卦图、寺庙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等风情画,戏里戏外,充满情趣。而戏台两侧书写有“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可谓画龙点睛,寥寥14个字,高度浓缩了人生变幻及戏曲娱乐的功能吧!
游击将军府,初建于明隆庆年前,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而今,我们能见到的,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础重建的,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展示了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的情景。后院为游击及家眷生活的场所,由于每个场景中的人物均用高分子材料雕塑而成,细腻、逼真、栩栩如生,发丝、睫发、服饰、神态均准确、生动,让人身临其境,过目难忘。现在所见到的场景,再现的是嘉峪关第一位游击将军芮宁守卫嘉峪关时的情景,而今的宁静依然不能让人遗忘几百年前那悲壮的历史。
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苏丹满速尔亲率一万大军进犯嘉峪关,嘉峪关游击将军芮宁,参将蒋有礼,都指挥使黄荣、王琼各率守军进行防御,芮宁率700人在沙子坝首先与敌军遭遇,苏丹满速尔立即率骑兵包围了芮宁所带的部队,然后分兵阻断蒋有礼等部的援军。战斗异常惨烈,从早晨血战到黄昏,由于敌众我寡,战将的箭射光了,又将死难战友身上的箭拔出来再射,700名将士全部战殁,芮宁将军以身殉国。
昨日烽火连天的一角战场,而今五A级旅游胜地,不管我们带着轻松的心情,还是充满钦佩、感怀的情感,走近嘉峪关,都应铭记,为了抵御强敌,为了国土完整,为了百姓安宁,有多少贤臣武将在风沙漫天、严酷寂聊的边关守卫中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凛然不可犯民族尊严啊!
(未完待续,作者系松滋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
推荐阅读:
1.草原寻梦
2.【散文】亲历汶川|山栀子
3.大别山上映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