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得】我们需要怎样的质量|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我们需要怎样的质量

——在北师大听付宜红教授讲“课改”● 山栀子

我们需要怎样的质量?这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宜红教授的报告原题,也是像我这样的基层学校校长一直在思考和深耕的话题。当然,这里的质量,不然不止于狭义的“分数”和“升学率”。同样的分数,有学生是用超出同龄孩子10倍20倍的时间和精力付出拼来的,有学生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谁的质量高,谁的潜力大?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孩子的知识,20年30年后学生走向社会时,有的知识还有多大用处,或者还有没有用处?我们究竟应该教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新课程改革和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付教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很是发人深省。


教育非改不可。付教授一语中的,“时代在发生变化,学生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不能用老教材、旧方式去教今天和明天的学生。社会进步带动教育转型。社会需求已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人民群众追求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发展催促教育变革。今天的教育已从数量、规模和速度转向内涵发展,标准从外、硬、表、多、粗指向内、软、里、精和细。观念决定行动,首先要树立新的科学的质量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李克强总理说,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方向的引领。正是基于此,党中央提出了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要求我们的质量观,从育“分”彻底向育“人”转变。教育,要目中有人。因此,今天我们追求的“质量”,不仅要升学率,还要看升学率获得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摒弃超前论、起跑线论,给孩子多一种选择。正如付教授所说,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什么阶段需要补充什么营养、用什么方式补充营养都要遵循规律。公平是质量的基础。重点班、快慢班一直是敏感问题,也是教育治理重点。孔子说,因材施教。分层施教不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吗?这个困惑,我在付教授这里听出了最好的答案: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让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学力和特点的孩子,在同一个环境里相互学习、不断融合、缩小差异。这同样是“育人”。公平,就是要面向全体。万木成林,方有巨树课程育人,重点是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付教授说,核心素养为国家期待的人才“画像”。人才观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观。应对未来社会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这不是只有“分数”来检验的。我们要做的,是建设与核心素养相关联的丰富和完善的课程体系。从松滋市实验小学的现状看,我们的准备还很不充分。北京市朝阳师范附属小学校长齐振军介绍的学校以“悦文化”为主题建设的拓展课程和发展课程,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拓展课程,拓展了核心素养的外延;发展课程,让每一名学生多了自己的选择。画好我们自己的课程图谱,设计好富有实验小学特色的“课程表”,建构人人能参与的“拓展课程”和人人可以选择的“发展课程”,这是最近两年,我们要着力攻坚的课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先要对学校资源、学生需求、社会趋势的研判和分析,进行课程可行性的充分论证。其次要对课程现状进行全面梳理,理清结构和关系。第三要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实施方案和课程安排。课堂改革,我们尚且不需要掀起“革命”风暴,需多做改良和优化的文章。“好课”和“优课”,对于实验小学现有的团队而言,就似一道家常小菜而已。付教授说,新课堂改革要追求“体现学生主体,回应学生需求,关注学生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一个非常清晰的界定。“课堂改革要与时俱进,但也要珍惜自己已有的经验。”她的这句话来得很及时,因为:我们往往一谈起改革,就总是在追求新的东西,丢掉过去的经验坚持生本立场,一科一法,不求一统。这个信念我们一定要坚定。实验小学的学科教学,有名师骨干引领,教研协作共赢的好传统,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托,制定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标准”,用“新标准”引领“新课堂”建设。质量评价是重要保障。但这是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我们有心无力。幸运的是,评价改革的文件已行走在路上。不过,发挥成长记录的育人导向,建构学生的增值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大有作为(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推荐阅读:1、【上清走笔122】三秋桂子,上清童话|山栀子2、【心得】“经典诵读”,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山栀子3、【心得】将“爱心”转化为“爱能”|山栀子4、【论道】当好新时代的“大”校长|山栀子5、【上清走笔117】让教育“回家”|山栀子6、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


点它,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