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民建会员中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在《人民日报》上的好声音
全国两
会
两会期间,北京民建会员中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建言献策,多位会员接受了《人民日报》采访。
摘自《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作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我要进一步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深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空间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以提案、报告等多种形式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人民日报》2023年3月2日
摘自《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谷树忠委员说,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谷树忠委员表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人民日报》2023年3月4日
摘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守正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在创新基础上的守正,才不会故步自封,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只有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委员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种改革创新,形成了独有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当下,要更加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同时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委员说,实现这个目标,要不忘本来,探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是其起点和归宿,中国哲学提倡‘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充分肯定了人的地位。”陈霞委员说,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激发人的潜力、健全人格,激发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需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商文江委员说,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新征程上,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怀揣‘把自己的事业办好’的坚定底气,保持‘开放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广阔胸襟,就能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商文江委员说。
——《人民日报》2023年3月4日
摘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权忠光委员说:“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勇于迎击任何狂风暴雨、战胜任何惊涛骇浪,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民日报》2023年3月4日
摘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无疑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
“当务之急是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千方百计让百姓愿消费、让企业敢投资。”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权忠光委员认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能消费”问题;引导企业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服务水平,解决“不愿消费”问题;持续发力解决好教育公平、住房、医疗和养老保障等工作,消除后顾之忧,解决“不敢消费”问题。
——《人民日报》2023年3月5日
摘自《以人民为中心履职尽责》
从2013年开始,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每年的全国两会,他都会带来高质量的建议,“我所在的领域是医疗卫生,所以我所有的建议都离不开人民健康、疾病的防诊治,近两年主要聚焦中医药发展,并结合健康中国建设提出建议。”
“我将在履职尽责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预防疾病,用心用情守护人民健康。”程京代表表示。
——《人民日报》2023年3月5日
摘自《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表示:“优质科研成果能直接为企业注入强大的创新活力,尤其能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助力”。她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高质量的企业研究院,承担与科研单位交流的任务,并丰富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
——《人民日报》2023年3月7日
摘自《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商文江委员说:“人民法院深入贯彻实施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在强化公平竞争司法审判、完善法律适用规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公正审理一批诉讼标的额高、社会影响大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有力维护公平健康的市场秩序。”
——《人民日报》2023年3月9日
摘自《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 王沪宁出席 13位委员作大会发言》
李世杰委员代表民建中央发言说,专精特新企业在中小微企业中最具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活力。要完善系统设计和长效支持,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站前排、挑大梁、唱主角”的主体作用,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环境,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库。
谷树忠委员发言说,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持续提升资源效率和环境品质,持续保护修复生态,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生态与经济相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能。
——《人民日报》2023年3月10日
摘自《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提升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内在要求。民建中科院委员会主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刘筱敏委员说:“我们应从最突出的问题防起,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努力防患于未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预测预警预防智库体系,强化理论研究,对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预测预警预防提供理论指导和可行方案。”
——《人民日报》2023年3月11日
往期回顾
习近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3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扫描下方二维码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码上看↓↓↓感谢阅读,请点击关注,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