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民日报都报了!中国四大奥斯卡级“神医”骗子证明,目前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2017-06-22 中华大参考

点击标题下蓝色字体可快速关注



Depth-observation

时政丨民生丨文化

有深度丨有思想丨有节操......



正文


这两天,一名身兼多个身份的“专家刘洪斌”在网上火了。

3年9个身份,她是中国最忙碌的虚假医药广告"专家"!


就是这么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转遍了大半个中国,一会儿是苗医的传承人,一会儿又是蒙医的传人。甚至有时连名字都变成了“刘洪滨”。

顶着各种不同头衔,“刘洪斌”先后出现在六家卫视,推销苗仙咳喘方、唐通5.0、天山雪莲、药王风痛方、苗祖定喘方、苗家活骨方、老院长祛斑方、蒙药心脑方、助眠晚餐等多种药品、保健品。

“刘洪斌”在节目中吹过的牛

在这些节目中,“刘洪斌”总是语出惊人——

对于肺部已经纤维化的病人,她说:


“从今往后再不用吃药,也不用打针了。我用这个苗仙咳喘方,给您的前胸后背敷上苗族仙药,马上见效”。

对于糖尿病患者,她“明确地告诉大家”:

“从根本上治好糖尿病不是什么难事”。

吃某药一盒就可“再生胰岛细胞,恢复胰岛功能”,吃两盒可以“摆脱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吃三盒可以完全“治好糖尿病,告别终身服药”,甚至还可以“吃点水果、喝点小酒,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她还在某节目中直言:

“男人坚持吃天山雪莲三个月,你就能成为钢铁硬汉,每天都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

“吃天山雪莲的朋友永远不会因为疾病而苦恼,无论多少岁,想去哪随时都能迈得动腿。”

对于拄拐上台的风湿骨病“患者”,“刘洪斌”只是为该“患者”涂抹了某药,这位“患者”当时就可以站立行走了。


在另外一档节目中,“刘洪斌”还宣称,对于风湿骨病患者:


“我有把握,别人要治大半年的,我就只要三个月;

别的医院下通知要手术的,到我这就不用挨刀,哪怕是关节变形的、走路得拄拐的”。

事实上,这些节目主要目的就是推销这些“神药”。

微博博主@长春新国贸 发现,像刘洪滨一样的“卖药广告表演艺术家”,还有三个,他们被称为“四大‘神医’”。

先来说说李炽明。

和刘洪滨一样,李炽明也热衷于在不同电视台卖药。

在山东卫视,他的头衔是“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号称从医四十年,擅长消脂瘦身。

所以他卖的药,是减肚子的“一子三叶茶”。

山东生活频道,他又开始治疗男性前列腺疾病;

体育频道:“50年溶栓第一人”;


到了吉林教育,直接喊出了“强力除百病”的口号。


都市频道进一步升华:“全身疾病都能好!”



作为一个表演艺术家,身份头衔神马的当然要不停换了。

卖“裸藻”(一种号称比冬虫夏草的功效强几十倍的神药)的时候,他事“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全国方剂学专家”;


推广“dcr代谢修复疗法”(号称不用胰岛素,不吃降糖药,就能调理糖尿病)的时候,他的头衔多到闪瞎你的眼:


人家的头衔已经走向世界了,”留美医学博士、美国DCR医学实验室亚洲区执事“……


推销”纳豆细胞再生疗法“(号称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他又变成了创始人和“中医药科研委员会委员”……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不敢卖的,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李老师的医学传说。


有趣的是,李老师在山东卫视《奇方健康说》讲“如何减去大肚子”的台词,被网友发现,和在吉林卫视的《名医药铺》开讲堂的“心脑血管专家赵薇教授”,撞了。





两位“专家”在不同电视台不同时段的不同栏目,所谈内容一模一样,连台词都没变……

难道,你们医药广告表演专业,也有台本?


而李炽明“代言”的可以减肚子的“一子三叶茶”,早在2014年就被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严重违法广告。


第二位:王志金(今)

又一个连名字都在变化的专家。

卖安第斯玛咖片的时候,他是“中医养生专家”王志金;

卖冠心病类药物的时候,他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王志今……

他的头衔厉害了:中医世家第六代传人;解放军465医院少校军医……

他主推的是“波尔特细胞用糖疗法”,号称治疗糖尿病有奇效。


他还擅长治疗关节炎;


肾虚病;



脑血栓;


卖药时“百病不缠身”的口号再一次出现。


无数网友表示被王志金所谓的“波尔特用糖疗法”欺骗;

他在电视里卖的治疗心脑疾病、肝肾功能的“九千堂化糖老方”,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22026077”,经查,这是通化吉通药业有限公司“降糖胶囊”的批准文号,该产品因涉违法广告,遭到株洲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和曝光。


但直到现在,他还在各个小电视台卖药,甚至还有百科资料。

第三位:高振宗(忠)

第三个名字会变化的专家。

他是“壮阳补肾专家”高振忠;

也是“京城名医”高振宗……

等等,“京城名医”?感觉再一次穿越到了武侠小说里……

高老师还有一个能与之一战的名号:“祖传十二代补肾神人”……

作为京城名医,高老师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技多不压身”。

他会看手纹,是全国著名手诊专家;

会看高血压;

还会看眼病,名号变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

脑中风、心血管疾病、脾病、肝病、男性病……没有高老师搞不定的疾病。

高振宗“代言”的“蒙药名目二十五味丸”,被河北省药监局和广州工商局查处过,原因是宣传不真实误导消费者。

这些所谓专家,招摇撞骗的套路都是一样的:

他们在不同的电视台,换不同的身份和名字,用不同的头衔卖不同功能的药。

他们侃侃而谈,演技炉火纯青,不少中老年观众因此上当受骗。

尽管这些药在不断被查处,但网络上仍然能找到他们的广告视频,淘宝上甚至还有同款药品在售卖……

砖家“刘洪斌”们的行径固然可憎,但仔细想一想,为她提供舞台的各地卫视和相关部门更可恨。卫视的公信力在观众眼里分量很重,值得信赖,再加上“权威专家”的讲解,“见效患者”的以身试法,观众更相信药品的真实了。医疗药品广告应当是严肃,它关乎到患者的利益与生命健康,怎么随意地任由虚伪的“养生节目”忽悠老百姓呢?患者上当受骗,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也必然下降。


人民日报: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2016年8月25日,江苏南京,参加养生保健讲座的老年人。


人民日报评论员


让我来告诉你,国产保健品为什么一定是骗人的保健品。他们要是不骗人,都对不起这么轻松优越的行骗环境。


理财、保健品和电信诈骗,被认为是老年人会面临的三大最常见的受骗形式,前段时间,一名60岁老人在海边自杀,留下的遗嘱中就称被保健品“坑惨”了。今年央视“3·15”晚会也曝光了食品营销欺诈乱象。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专门出台消息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称疗效”等非法宣传营销“陷阱”,可为什么国产的保健品总是会跟虚假营销和骗人把戏扯上关系呢?加微信amz993,看更多内幕好文!




保健品注定要骗人



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保健品最终的划分范围仍然是食品。从该标准可以了解到,保健品的生产要求与食品行业标准一致,不同的是,保健食品需要通过卫生部的审查认证,或者资格证书。


因此,在审查上,保健品需要做的只是跟食品一样进行色泽、气味、理化指标、污染物等指标的审查,但在宣传上,保健品却可以进行功能性宣传。从2003年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就详细列出了二十多种保健品功能及实验判定方法。

虽然仅仅是声称“具有功能”,但“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等却给人以“疗效”的误导,这成了中国保健品宣传中最常见的套路。


尽管在2016年2月出台的《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中规定,证明食品的保健功能,需要进行专家的评审。但专家的评审只是通过提交上的材料进行理论分析,《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所要求的保健食品认证需要“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则由第三方机构给出。


保健品到底有多少保健功能,国家机构不必进行相关的验证,就看保健品公司自己能够把它们的效用“证明”得多么完美了。




保健品的钱都拿来打广告了



同样是维生素C,在药店里买可能只要几块钱一盒,而在保健品的专卖店则有可能买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价格之高几乎是公认的事实。尽管保健品的厂商在宣传时会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级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


但是这仍然抵不住厂商自己对保健品功能的定义和吹捧。比如将松果体和褪黑素偷换概念成“脑XX体”和“脑X金”,或将某种草炒到上千元一克,直到被从“保健品”行业中除名。这些概念的炒作无疑为保健品的价格飙高添了一把火。

2017年3月9日,成都一老人投资保健品等项目被骗百余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的保健品几乎都是从广告起家,而非从产品起家。许多国内成功的保健品入市初期都将广告投入设定在30%-60%之间。


从公司规模上看,国内保健食品企业普遍投资小,过1亿元投资的企业只占1.45%,500万元到1亿元的占38%,100万元的占41.89%,小于10万元的作坊就有12.6%。资金实力不足,绝大多数企业创新高科技产品乏力,加上高额的广告费用,使得国内保健品企业只能生产低水平的重复产品,而企业竞争就是靠打广告战和高密度铺销售网点。


而资料显示,保健品的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10%左右,2009年,沈阳市对随机抽取监测到的保健食品进行广告调研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普遍存在价格虚高情况,代理价6元的保健食品,零售价竟然是98元,销售利润高达15倍有余。另外,这些广告几乎全部以药品名义进行宣传,而保健品假以药品名义进行销售的大约为其总量的50%。

2016年5月26日,西安,80岁老太非要买保健品,三个女儿围堵。


高的广告投入和低水平的产品,使得保健品一直处于价格和功用不想称的情况下,这可能也是保健品在推销时必须夸大其功能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匹配这一价格。这样的价格也为保健品公司本身带来了巨额利润,比如一些保健品公司的净利润一直都在40%以上。




营销方式说白了就是坑蒙拐骗



尽管价格常年处于虚高的水平,但是保健品的销售额却也在不断增加。而中国的人均保健品消费额仍然远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这说明在保健品市场上,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与其他国家开始拓展更多种的营销方式不同,中国的保健品营销模式仍然以直销为主,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保健品行业的影响至今没有显现。



按世界直销联盟的定义,直销指以面对面且非定点之方式,销售商品和服务。直销者绕过发给传统批发商或零售通路上架的方法,而是透过销售员的人脉从顾客接收订单,并从生产商那里直接出货到买家手中。


尽管国家工商局明确指出,直销以直销员个人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其他任何人的销售业绩都不与自己的报酬挂钩,但是在直销过程中,为了保证足够的贩售布局,人际关系就变得很重要。


直销公司线下的销售员通过抽成的方式来分食利润,而以人脉和口头推销建立起来的销售模式,比传统的经销模式更注重广告的效果。不同于电商或者经销模式中顾客们“货比三家”的思维习惯,直销模式下的顾客更容易被广告宣传和“情理”打动,而非原本最影响决策的价格因素。这也使得在直销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虚假宣传和空头支票。

2016年12月1日,江苏南京,老人不堪推销保健品骚扰报警。


不得不提的是,直销一直都是一种有限制,需要批准的营销模式。


从2009年的29个批准直销的企业到2014年的45个,国家对于直销企业的政策控制开始更加严格,但依然无法抑制直销队伍的快速发展。直销队伍的增加说明了保健品行业对这一模式的依赖,但即便批准的企业数量增加,也不能满足市场扩大的需求。


根据2015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2440件。而45家直销许可、363种保健食品对于这个市场来说,是完全不够的。


部分直销企业名单


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直销以“合法”的地位,但在实施时只给了极少数保健品企业以“合法直销”的许可,使得更多的保健品公司仍处在实际上不被批准或不合法的经营模式中。比如,在自杀老人的遗嘱中提到的青岛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即不在这一批准企业范围内。加微信amz993,看更多内幕好文!


另外,中国目前尚无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标准,同时保健食品广告证明主要由工商部门管理,发布前不经食品卫生部门审查,广告发布后,抽验的权力在卫生部有关部门,但执法权在工商部门,处理投诉则归消费者协会,多头管理使得对保健食品的质量监管有相当难度。


所以你看,这是一个注定会被虚假宣传的行业,可是在监管上,它又恰恰是最不足的。

颠覆!

德国人用一把自带菜板的剪刀征服了万千家庭

赶紧给家里备一把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