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印度让中国恐怖的不是33军山地师,而是莫迪颠覆式经济改革!让印度通告诉您中印对峙背后的秘密

2017-08-11 中华大参考

点击标题下蓝色字体可快速关注



Depth-observation

时政丨民生丨文化

有深度丨有思想丨有节操......



正文


▌一、洞朗对峙:我们真了解对手吗?



中印在洞朗地区的边境对峙,已经一个多月了,尽管中国发出了“界线即是底线”的通牒式警告,但印军没有丝毫撤兵的意思,这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虽然不少国人都会煞有介事地在“强国论坛”或者微信朋友圈“抗印”,但多数国人并不认为这次边境对峙是什么大的威胁,这源于我们宣传上一直以来对印度的刻意忽视、矮化与贬损,以及对55年前(1962年)那场规模不大的边境战争细节的选择性记忆。


中印边境对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们习惯于认为这个超过13亿人口、近300万平方公里土地、拥有5艘航母并完全控制大西洋——大西洋连接通道印度洋,堪称庞然大物的邻居,只是一个不可能构成任何威胁的泥足巨人,那里脏乱差,那里妇女没文化,那里乱七八糟的种姓制度,那里各自为政的国内市场……加微信amz901,看更多内幕好文!


很少有人有功夫去认真思考印度国防部长那句“今日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的真正含义,也少有人产生哪怕丝毫的疑惑:既是泥足巨人,焉何有如此胆量,明目张胆越界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边界,月余而不撤?

当然不只是撑死胆大的那套“阿二”逻辑。

印度其实一直都是我们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巨大阴影:尽管我们的经济实力远超对方,但也只是过去30年。从建国起步算,我们的状况并不比印度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全球政治地位上。事实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都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中国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国家。放眼亚太,无论从人口数量、国土面积,还是地理位置(扼整个印度洋,同时可以轻松钳制南海,这也是中国要建瓜达尔港的原因),印度都是最可能对我们构成实质竞争,乃至威胁的邻居。

印度国防部长称,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他的逻辑其实是非常简单清晰的,印度非62年的印度,是因为中国也非62年的中国。1962年的中国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经济体,对外没有任何依赖性,打烂了也没关系。但现如今的中国完全不同,贸易通道、能源运输50%以上需要经过印度洋。

而7月10日起,美国、日本和印度在印度洋上举行为期7天的联合军演,汇集了三国最大航母(日本出动的是唯一可以当做航母使用的“出云号”),释放的含义再清晰不过:那就是,一旦中印陆上开战,印度有能力在一个小时内切断中国的主要能源通道和外贸通道。

但从这次国内媒体乃至网络对印度的激愤乃至超乎正常的蔑视之词,不难看出,其实我们对这个在卧榻之侧都能感受到对方呼吸的邻居是越来越心存忌惮的。

当然,民间乃至高层应该都对此心知肚明: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能诉诸战争,双方手中都有对方忌惮的“器”。一旦爆发战争,对双方的代价都很沉重。

而这次边境对峙,之所以国内社会反响更大,原因不难猜测:当下,印度貌似在崛起,而中国经过30年的经济奇迹之后,处在一个谁也没把握说清的“转型”地带——用不少人的通俗解释,此次转型,成则欧美,败则拉美。

这样此下彼上的大背景,加重了我们的焦虑感。

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是:假如,假如印度真的会是我们的潜在竞争对手乃至现实威胁,那么,我们真正应该忌惮的,到底是什么。

我的答案很简单:印度真正的威胁,绝不是来自它陈兵超过20万的山地师,而是它持续的,颠覆式的经济改革——两国相争,比拼的核心,还是背后的经济实力。

打仗需要钱。朝鲜再怎么折腾,再怎么叫嚣,也只是一个跳梁小丑,不会有人把它视为正儿八经的威胁,原因很简单:它的家底,甚至都支撑不了哪怕一场最小规模的常规战争。

印度不同,尤其是在“印度的邓小平”——莫迪上台后,其大力度、且切中肯綮的大力度经济改革,正在让这个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壮大,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持续。

近期最大的两个动作,一是废钞,二是全国税制统一改革——都堪称绝对的大手笔,难度与力度绝不亚于中国当年的改革开放,也必将对印度成为一个真正“大国”奠定坚实基础。

反观我们,依然在经济体制改革上逡巡徘徊,某些方面甚至南辕北辙——这,才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威胁。

二、惊世骇俗的印度“废钞令”——治理腐败远没有那么难

国内极少有人去关注印度的这个改革动作——相比国内的“打老虎”,印度的废钞远没有那种轰烈张扬的形式美感,但达到的实质效果却是无声处起惊雷,标本兼治,多年陈疴,一招治理。

2016年11月8日,印度政府宣布自次日起废止原500、1000卢比纸币,并宣布发行新500、2000卢比的纸币,民众可至银行以旧钞兑换新钞。

此举可谓惊世骇俗:截至2016年3月31日,500卢比和100卢比的纸币占到了印度流通中货币的将近86%,价值约14万1800亿卢比。同时,印度还是一个高度依赖现金的国家,90%以上的交易以现金完成。在这种背景下一次性废除86%的流通中纸币,可想而知难度巨大。

印度政府声称“废钞令”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黑钱”、腐败——恐怖主义是一个非常冠冕堂皇的借口,但所有人都知道政府此举剑指何方:这项废钞令同时规定,如果居民将价值25万卢比(约合2.5万人民币)以下的旧币存到银行时,政府不会予以追问。但超过这个限额后,如果居民的存储与合理收入不符,则将面临高达60%的惩罚性税收。

这就是印度反腐的聪明及严厉之处:釜底抽薪。老虎是打不完的,我不管你收入来自哪里,更不会去一个一个去巡视或者审判,但凡超过合理收入的部分,直接上缴60%——否则,就是废纸一张。

这种“直接动人奶酪”的改革,代价与阻力都是巨大的。“废钞令”一度造成了股市跌至低点、高速公路交通罢工堵塞瘫痪、农业部门受损、商业活动大面积停摆等“严重”后果。世界各大金融机构也在政策出台后纷纷调低对印度经济的预期。

而短期里印度经济也确实受创,印度2016年的GDP增速为6.6%,相较上一年度的7.3%和预期的7.1%,显著回落。服务业PMI跌至荣枯线下,废钞导致的卢比贬值也一度加剧了印度的国际收支逆差。

然而,这些代价没有白费,此举无异于刮骨疗毒,废钞不仅仅将腐败势力集团一举“瘦身”,极大震慑腐败,减小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阻力,更深层的目的是为其后的改革铺平道路。

废钞迫使民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扭转此前过于依赖现金的状况,将金钱数字化、系统化,为发展现代支付体系铺下地基,有利全国商业贸易长远的发展与流通,同时也方便税务部门监管,扩大了有效税基,为今年7月实行的消费税(GST)税制大改革打开了通路。

▌三、大刀阔斧的GST税改——终于,一个统一的印度

如果说有什么信号是印度想成为全球大国的最明显信号,那无疑是今年7月1日的全国税改——这将让长久以来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印度市场,终于成为一个拥有13亿消费人口的统一市场。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印度过去采用联邦税制结构,中央的联邦政府对商品生产制造环节征收消费税,地方的邦政府对商品的销售或购买环节,即是最终的消费环节,征销售税(部分邦已改为增值税),而中央政府还有权对服务征税。同时,印度29个邦政府各自制定的税率不同,而且商品如果跨邦销售,还将负担更多名目更复杂的税种,例如入市税等,类似不同的邦之间存在“关税”。

这就造成两大问题:一是重复征税,导致了高达26%的平均税率;二是跨邦销售的商品不仅会被不同邦重复征税,还需要缴纳跨越辖区边境时的过境税等,这使得印度形成了国内各辖区之间的“贸易壁垒”,印度市场分离而破碎。

印度人民、政府和外国投资者饱受这一复杂税制的折磨,历届政府皆有意进行改革,奈何阻力重重未能成事。一是地方邦政府利益受损拒绝合作,二是两党党争下在野党势必要反对执政党的政令。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致力于推行各项经济改革,GST法案正是其中重点。现政府为推行法案,使尽手腕,克服了印度两大党之间的党争,争取到了多数地方邦政府的支持。

今年7月1日,消费税(GST)改革正式启动,这是印度独立以来的最大规模税改,统一全国税制,被外界誉为推动全印度真正迈向单一市场的里程碑。专家预测,改革可能提振印度GDP增加1%-2%。

新税制根据商品性质的不同实施四档基本税率,另有部分商品免征消费税。而新税制对邦内交易和跨邦交易的税种也做了简化。新制度下,邦内交易需要缴纳中央消费税(CGST)和邦消费税(SGST);跨邦交易须要缴纳综合消费税(IGST),向购买方所在邦缴纳邦消费税。

说GST改革得以实施是印度“自信膨胀”的核心因素之一,毫不为过:

1)首次建立了一个全国统一的税收体系,打破了过去印度国内邦与邦之间的贸易壁垒,打开了一个共同的印度消费市场;

2)合并税种,减轻重复征税,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税收成本;

3)国内贸易的成本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都会降低,而运输效率得到提高,促进国内商品流动,增加消费。印度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将得到提高,从而向“印度制造”的战略目标迈进;

4)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在印度投资;

5)政府税收收入会因透明度更高的新税制得到大幅提高;

自2014年莫迪上台以来,提出了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加强基建、吸引外资和解决财政贸易赤字等战略目标。而GST改革,在实现这些目标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税改有望助力其他各项改革措施,推动印度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印度总理莫迪称:“有了GST,‘一个印度,伟大印度’的梦想就将实现”。

四、印度,或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我们习惯于把任何对手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去想象和理解:要么很蠢,要么很弱。我们往往要到真正交手的时候,才发现痛悟“知己知彼”有多重要!

印度和中国在过去十几年同为亚洲发展迅速的新兴经济体,但路线大相径庭。

中国主要大力发展制造业,投资基建,08年金融危机前主要走投资和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而印度在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前大力发展“精英产业”,即是以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这一策略规避了国内平均教育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劳动法限制严格等问题,带来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印度的产业结构因此严重失衡,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超50%,而制造业仅占15%。

另外,印度政府也面临着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的问题。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高于3%的国际警戒线,而贸易逆差甚至高于发达国家。印度还是金砖五国中唯一保持贸易逆差的。

因此,2014年莫迪总理上台后锐意改革,提出的改革措施主要围绕三大战略目标:第一,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提高制造业在GDP中比重至25%,改善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大力发展基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第三、解决财政与贸易赤字问题。

此次GST税制改革将是莫迪政府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成功,将会极大地助力三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印度这只巨象,虽然身躯沉重,却也已经站起身来,开始助跑。而莫迪政府的改革措施,正是在卸除大象身上的负重

自莫迪上台后印度经济的增长势头强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经济增速世界领先:全球自07年底爆发次贷危机经济滑坡以来,复苏一直缓慢,而中国与印度的GDP增长率远高于美欧的增长率。而印度的经济增速,虽然在去年第三季度后有所回落,但从趋势上来看,自2015年起已经追上中国。

2.金砖五国中货币最为坚挺:2015年以来,金砖五国面对强势的美元政策,货币纷纷贬值。2015年至2017年6月29日,印度卢比相对美元仅贬值2%,是金砖国家中贬值幅度最小的一个,巴西雷亚尔对美元贬值24%,南非兰特贬值12%,人民币贬值11%,俄罗斯卢布贬值6%。货币坚挺背后意味着什么,相信不用解释了。

3.金砖国家中股票市场表现最佳:印度的股价指数自2013年以来上涨了59%,保持了稳定上涨的势头,2016年以来也是金砖国家中表现最好的。


4. 外资加速流入印度:据世界银行数据,近年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已展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此次GST税改将解决过去令外商十分头痛的错综复杂的税制,更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外资投资印度的热情。

5.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莫迪政府上台后大力加大基础建设支出,主要投入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光纤网络等领域。印度财政支出中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占比大幅提升。印度2016年财政支出预算中,基建支出占比将提升至 39.64%

落后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印度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清扫了这个障碍,将能创造一个人人渴望的投资环境。

6. 推动制造业全面崛起:印度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较为落后。但在全球制造业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印度受益于劳动力供给充分,工资低廉等条件,具有成本优势。GST税制改革也将使得企业税负、运输和库存成本降低,商品流通更容易。

7. 统一国内市场:这也是莫迪去年与今年两次“大手笔”改革带来的意义最深远的作用。过去印度经济不被看好的一大原因便是它的国内市场支离破碎,不同地区各自为政,国内的贸易流通受阻滞,消费力被严重抑制。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的大一统局面的基础,而印度如今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将国内市场统一了起来,其历史意义丝毫不亚于此。

联合国《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认为,今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低速增长,预测增速为2.7%。对美国的经济增长预测为1.9%,欧洲为1.8%,中国为6.5%,而对印度经济增速的预测为7.7%,而且,印度这个经济增速,大概率能维持多年,甚至加速

印度,早已非吴下阿蒙。

尾声

猛药起沉疴。

当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陷入分离与孤立时,原本陷于两党之争、各邦各自为政的印度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对立的国大党与人民党在改革政策上达成共识,新政打破各邦间相对独立的状态,一个共同的印度市场呼之欲出。配合雷厉风行的莫迪政府的各项后续改革措施,印度极大可能已经站在历史机遇的门口,这只巨象其实已经在飞奔起来。

印度的山地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知耻后勇的动力,可怕的是他们锐意改革的决心。

反观我们,对30年成就沾沾自喜,既得利益集团多方掣肘,经济改革举步维艰。

中国需要感谢邓小平,我们迄今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吃“邓氏改革”的红利。

但再厚实的家底,也有吃完的时候。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认真询问自己一句:我们是否已经丧失了改革的勇气与能力?

让印度通告诉您中印对峙背后的秘密 



作者:汪涛

来源:纯科学(ID:chunkexue)


中印对峙这件事,将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开始很大块,然后越剥越小,越剥越小。 


现在对中印洞朗对峙的分析铺天盖地,但几乎没有一个真正靠谱的。我在中兴负责国际市场时,是中国第一个打开印度通讯市场的。后在印度长驻3年,2006年度离开中兴后的10年里,几乎每年都要去印度很多次。中印商会2006年成立后最初的论坛活动都是请我去讲课,为中国企业家培训如何在印度做生意。所以,我对印度有是长期和深入了解的。



印度这次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些网友认为印度人这次做了美国的冤大头,也有人认为印度想把原来没有争议的洞朗地区制造成有争议等。其实,这些都纯属不着边际的猜测。如果为这么个不毛之地面临与中国打一仗的风险,这完全不是印度人的思维方式。


绝大多数人没有去深究一下此事的蹊跷之处,说是印度军队进入中国境内100多米,开着2辆推土机要去阻止中国修路。这就意味着,其实路已经修到离中印边境线只有100多米的地方了。


印度军队跑到中国境内来,就为阻止中国修这100多米的路?之前干什么去了?另外,事情发生之后,印度为此事的说词前后变化了很多次,开始说是中印间有争议的领土,后来又说是替不丹出头。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其实印度做这个事情并不象是一个有详细计划的行动。也就是说他们做这个事情很可能是临时而为,并另有所图。要搞清楚另有所图的是什么,那就得看他们做事情的前因后果。要明白印度为什么要在洞朗与中国对峙,必须得充分理解印度的思维方式,以及国际大环境和中印之间关系的小环境是怎么变化的。



2008年,我在去过西里古里(就是这次对峙中经常被人谈到的只有20多公里宽的印度连接东北的咽喉要道)之后,到300多公里的另一个印度东北部城市古阿哈蒂(Guwahati)。当时我是坐着印度客户的汽车通过这段所谓西里古里走廊的。


其实,类似这种事情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地球人都明白,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中国的崛起,真正在体量上能与中国相比拟的潜在力量只有印度。所以,美国和日本拉印度与中国抗衡,绞尽脑汁做印度的工作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最关键的是,中国和印度对此也早就心知肚明。2003年,美国就开始掀起了一波拉拢印度以抗衡中国的高潮。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03年7/8月刊上,塔伦·凯纳(Tarun Khanna,印度裔,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黄亚声(Yasheng Huang,中国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印度能否超越中国?”(英文标题Can india overtake china?)的文章。美国学术界马上开始狂炒,中国和印度学术界以及媒体也开始有所躁动。


中英文版本我都看过了,不用问,这就是想挑起中印恶性竟争嘛。2005年5月份,我还在印度负责中兴印度子公司业务,一个叫亚洲协会的组织在印度搞了一个论坛。


亚洲协会?别以为他是日本或其他亚州国家的组织,他是一个纯粹美国发起的NGO。这个论坛邀请了大量中印政府首脑和两国大企业家参加。中兴老板侯为贵也随当时中国领导人出访印度,在孟买机场附近的希尔顿酒店搞了一个大型论坛,侯为贵作为嘉宾要在论坛上讲话。我陪他先在贵宾室休息,同时也作他的翻译。一个论坛负责人和嘉宾主持人(是个美国人,奇怪吧!)来与嘉宾先私下谈谈。


我忘了这个美国主持人的名字,不过他截至当时10年之间很频繁地来中国,算是个美国人里面的中国通,他把一本西方人William Gascoyne-Cecil写的书《changing china》(改变中的中国)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不过主要是免费赠给一些重要人物,市场上几乎见不到。他完全不加掩饰地对侯总说:你们中国和印度现在发展得太快了,9%的GDP增长率,太疯狂了,所以你们中国和印度得竞争一下。外面媒体都说侯总不善言词,那都是说给外面人听的,其实他反应极其敏锐,言辞犀利。侯总几乎没加思索就反问:“那美国和谁竞争啊?”。这一下把这个美国主持人给问愣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侯总就说:“美国是在和拉登竞争啊”。主持人一下很尴尬地说:“唉,美国也有美国自己很头痛的问题啊。那不是竞争,那已经是战争了!”。


希拉里:美国能给的就这么多了,你们一定得与中国干起来。 印度:给的太少了


随后几年,美国给了印度很多很多好处,2006年承认印度拥核地位,签署美印民用核能协定,经济贸易优惠……反正印度张开血盆大口,把美国人给的好处全吃下去了。美国以为下了这么多鱼饵能把印度钩住,印度也装疯卖傻地不断在美国人面前反复宣称“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让美国以为印度天生就是跟美国一伙啊。


你怎么就不去亲自查查印度宪法是怎么说的啊?印度宪法第42修正法,将印度国家的性质表述由“主权的民主共和国”修改为“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


印度确实是民主国家,但印度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明白吗?国大党是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甚至共产党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等地方长期就是执行党。美国人那能理解得清楚这种咖喱糊糊式的表述到底算是什么东西?知道美国、原来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甚至中国都不同程度把印度当自己人是为什么了吧!


美国人哪里能想到印度不仅把鱼饵吃了,鱼钩取下来自己用,连鱼线也给剪了自己留下。然后还跑上岸对美国人说你这鱼杆、鱼饵桶和桶里剩下的鱼饵都是给我准备的,凭什么不赶紧都给我?等美国人目瞪口呆想印度人怎么考虑问题这么“不可思议”时,印度人一脸正经地对美国人说你们口袋里不是还有7套方案吗?赶紧把这7桶鱼饵都拿出来啊!


如果还有新的方案一定不要忘了及时通知我们一下,否则你得负责任。美国人想要的与中国竞争的事呢?印度人晃晃脑袋搞不清是肯定还是否定地说,那是我们和中国人之间的事情。然后呢,那就没有然后了——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想直接编个逻辑设个鱼饵,就去套住有5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你都在想啥呢?知道印度政府公益宣传广告是怎么说的吗?“Incredible India”,那就是“不可思议的印度”。


奥巴马:美国要重返亚洲。印度:还是让我摸摸你口袋里装了多少筹码吧!


这就是印度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做生意要求全世界最便宜的价格,同时还得要求全世界最高的品质。我在北京中关村给企业作国际市场培训时一再告诫中国公司在印度做生意时,一定要非常清楚印度人的商业文化。在什么地方打价格战都可以,但绝对绝对不要在印度打价格战。


中国公司在印度赔钱赔到吐血的事情太多了,包括华为,曾在印度1年营业额7、8千万美元的时侯,竟然敢赔进去5千多万美元。除了我在中兴负责印度公司,在现在的公司数码视讯负责国际业务时在印度赚到过钱之外,很少见到中国公司真能在印度赚钱的。



当年与印度VIDEOCON签定代理中兴手机业务合同,他们最先代理的是宏基BENQ业务,第二个代理的手机业务就是中兴当年红火一时的150 CMDA手机。VIDEOCON现在是印度本土手机品牌,不过基本还是OEM中国的手机。


在印度东北部很小的一个小镇Dibrugarh参加当地的一个活动


上一次拉拢印度抗衡中国的高潮还是克林顿任上就开始干的,奥巴马继承了这个资源一直不停地推动这个事情,明白特朗普刚上台时为什么要掀中情局的桌子,把桌子底下的国家机密全抖落出来原因何在了吧?亏吃得太大了!这次总统特朗普那可是生意人出生,要糊弄这个生意人就没那么容易了。但是,如果以为这次特朗普就能精明得过印度人那就想错了。如果美国人做生意能做得过印度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美国大公司包括微软公司的CEO、CTO都被外来的印度人“篡党夺权”了。


印度军队什么时侯越境到洞朗的?穆迪去美国访问的时侯,所以,这里面的内在关联性再清楚不过了。既然特朗普不象奥巴马那么好糊弄,那就来点更真切的呗。所以就摆出一副印度真要与中国打起来的架式,让中情局和特朗普那是相当地有成就感,并且后续为印度人花起钱来就更大方了。把一般盟国都买不到的22架MQ-9B死神无人机等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尽情地喂给印度,私下里还有什么大派送那就去想象吧。有网友只是在说印度花的钱有多贵,20亿买22架,合一架9000万美元,都快赶上美军自用的F-35战机了。但知道MQ-9B对美军来说有多先进吗?2012年通用原子公司开始研制,2016年11月首飞,计划2018年交付美军。美军还没正式装备呢,印度就签下定单买了,足见美国为拉拢印度这本下得有多大。


但是,不管中情局还是其他任何政府部门,预算可都是有数的,你在印度身上花得钱多了,在其他地方花的钱自然就少了。所以你看中印对峙的这段时间,原来很热闹的东海、南海就都风平浪静。美国人也没想清楚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印度一不是美国的盟国,二是美国在印度又没驻军,你凭什么能让印度最后能听你美国的话?以为给足了鱼饵就能套住印度人?唉,美国就等着再次气得吐血吧。


2017年8月7日,马尼拉第18届10+3外长会议


当年我在陪中兴的侯总与印度一通讯运营商的老板吃饭时,这位印度老板说了一段非常深刻的中印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他说中国和印度都是有很长历史和深厚积淀的国家,西方人很难理解这么长历史的民族文化内涵。洋葱是印度人最普遍的就餐佐料,他以洋葱为例比喻中印文化,包了一层又一层,西方人以为这里面一定藏着什么东西,但是当一层又一层把洋葱剥完了以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中国人和印度人都能理解,但西方人完全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中印会为洞朗打起来吗?为这么个不毛之地,最多只能向不丹收点放羊草场税的地方,两国干嘛要打起来?能赚到什么?


那什么时侯印度会撤出军队?从印度人的思维方式来看,是当印度把美国人能给的筹码彻底榨干净的时侯,印度军队自然就撤了。很多中国人还想劝印度要想清楚,美国会算计着中印打起来好去剪印度的羊毛。这事儿咱中国人就不用替生意精的印度瞎操那么多心了。美国人想剪印度的羊毛?最后的结果恐怕是连剪刀带羊毛框全都被印度人给收了。


中印对峙这件事,将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开始很大块,然后越剥越小,越剥越小。当事情解决后,美国人肯定以为中印之间一定因为发生了这件事会留下什么成果,但最后可能莫名其妙地发现中印之间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洋葱剥完了,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


如此说来,是不是中印之间真就什么事也没有?当然不是。但中印之间是中印之间的问题,如何处理,必须要以对印度的深刻了解为前提。本文不能展开详细讨论,但有一个原则必须要牢记:不要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为给对方情面,给对方礼物后,对方就一定会记着这份情,并会还这个情。在做生意上,你给印度人任何东西,他们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并且只会想要更多的便宜,一直探到最低价格和最大收益为止。因此,与印度人打交道一定要尽快让对方明白,这就是最低价格。如果不接受这个最低价格,以后价格就会越来越高。如果中国也想利用此事做点别的什么文章的话另当别论,如果不想在这个事情上开发其他东西,下次再遇到这种事就一定要迅速采取最坚决的措施立即将对方赶回去。


其实在2016年时,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就处于“不太正常”的状态。之所以说“不太正常”,是因为中印之间存在的历史问题主要也就两个,一个是达赖的问题,另一个是边界的问题。尽管有问题,但对此有默契,就是不去触及这两个底线。但是,从2016年开始,印度开始触及这两个底线。一是容许达赖去印度很多地方公开活动,二是这次在中印之间没有争议的中方地区对峙。过去即使在中印争议地区,一般也有默契是保持现状,但这次的确已经越过了底线。因此,中印之间关系性质的确有向发生质变的方向转化的趋向。如果印度把这种触及底线的事情当筹码用是极度危险的举动。但以印度人思维方式来说,他们真的会不计后果,冒着关系彻底毁灭的危险去把一切都当筹码用。与印度伙伴做生意时的确要特别注意处理这个问题,这真的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


针对此事,既然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中国就一定要放开手脚收割印度。在整个中印边境线上我们过去照顾印度情面不方便做的事情,现在要赶紧利用这个机会全面放开手脚去做。该修的道路,高铁,哨所,驻军后勤等基地,机场......要利用这个机会全面开工建设。可以卖给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档次再提升一下,多签几个武器大单。总之,要让印度清楚地理解,价格只会越来越高。中国把价格拉得越高,印度到美国那里报销的补贴就越多。因为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围堵中国的所有努力基本上已经宣告失败了,所以只有把唯一希望放在印度身上。如果不让印度把美国挖空,美国围堵中国的能量是不会自已消失的,美国不会轻易收手,印度也不会轻易收手。所以,这将是未来一个相对长期的事情,不仅是洞朗对峙这一个孤立的事件。


这样说绝不意味着一定要打一仗,最终还是得靠“掰手腕”解决问题。用挑战中国底线的方式逼中国出手也早就不是第一次了。看看之前在台海,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多次被美国搅合得快要打起来,但最后都被中国以掰手腕的方式化解了。其实我们只要想明白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在中印边界上存在紧张,远远好过在中国东南沿海存在紧张,因为后者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加微信amz901,看更多内幕好文!


整个中印边界中国一侧基本上全是不毛之地,在印度一侧却都是人口、经济甚至政治中心地带。既然印度不怕,中国又怕什么?既然印度拿这个做筹码,那就把火再烧得更旺点呗。不断地让内地各个军区部队去中印边界轮番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让整个中印边界中国一侧整天炮火连天。而且时间点上与印度的金融市场、经济环境等结合起来进行,把歼20部署到距离新德里最近的机场,把各种新式武器都拉过去不停地操练。就象前几年钓鱼岛很热的时侯,中国可以组织几百架先进战机在东海操练,现在也几百架地飞到西藏操练几次有何不可?

颠覆!

德国人用一把自带菜板的剪刀征服了万千家庭

赶紧给家里备一把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