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
大家好!为了帮助孩子们学好统编版语文新教材,小编继续推出全新栏目——“统编版教材同步课文微课堂(下册)”(包括知识要点、电子教材、课文朗读、课件解读、视频教学和同步练习)。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课文朗读
电子教材
微课视频
01
教学视频一
02
教学视频二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建大约是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现存不多,其中《题破山寺后禅院》较为著名。
二、故事背景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三、理解诗义
注释初日:早上的太阳。禅房:僧人住的房舍。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万籁:指各种声响。钟磬: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结束。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林木。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音都已经沉寂,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的声音。
四、古诗赏析诗境依游览的过程逐步展开。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见他对佛教胜境的向往之切。赶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门,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时刻了。次句既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古寺所处的环境,它坐落在高树丛中,旭日照耀下,宁静、安谧。诗的第二联是入寺之后的经历,沿着花木间的一条小径走去,小径尽处是僧人住的房舍。这里花木扶疏,气氛更显得安详、幽雅。句中的“幽处”“花木深”,既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欣赏、赞叹之情。诗的第三联正面写诗人观赏的感受。这两句说,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们心中俗念消失。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说这里是禽鸟与山林相得之所,是一派祥和气氛;后一句是就人与自然环境而言,说这里的山光水色不仅可以娱悦人的耳目,而且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游人在尘世烦躁、疲惫的心态,一到这里经过澄澈潭影映照,立即得到平复,使精神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尾联以钟磬音轻轻回荡,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整个身心都融进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
全诗层次分明,意境浑融。不仅生动地写出后禅院幽静肃穆的环境气氛和美好的自然山水风光,更突出了诗人在后禅院中自由自在和超尘脱俗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佛地的喜爱和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静隐逸的生活的思想。
五、问题归纳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环境的幽深安静。
2.“万籁此都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永恒。
六、课文主题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同步课件
▲扫描二维码
后台回复“八下课件”即可领取
—End—
文章来源:网络,所有图文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