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
大家好!为了帮助孩子们学好统编版语文新教材,小编继续推出全新栏目——“统编版教材同步课文微课堂(下册)”(包括知识要点、电子教材、课文朗读、课件解读、视频教学和同步练习)。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课文朗读
电子教材
微课视频
01
教学视频一
02
教学视频二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1101年8月)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二、故事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市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三、理解诗义
注释
定慧院:苏轼初贬黄州,一家人寓居于此。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漏断:指深夜。幽人:幽居之人。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省:知晓。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上,深夜人们安静了。时常能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约约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首,心里有恨却无人知晓。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 独宿于荒冷的沙洲。
四、古诗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接下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写到“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孤鸿的形象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片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词人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五、问题归纳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孤独凄清的心境;“幽人”指词人自己。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拟人。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词人以孤鸿自比,这表现了词人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六、课文主题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同步课件
▲扫描二维码
后台回复“八下课件”即可领取
—End—
文章来源:网络,所有图文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