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扬民族非遗 答题赢话费 |(第三期)非遗视野下的表演艺术

2017-06-23 公共服务在线 广东知网





传统表演艺术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类别之一。中国国务院在颁发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参考国际惯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细分为十大类,其中的传统表演艺术文化遗产涵盖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等内容。


传统表演艺术文化遗产虽然涉及种类较多,形态各异,但它们在历史传承中拥有一些共同的属性。

首先,传统表演艺术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能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深远的社会价值;

其次,传统表演艺术文化遗产大都隶属于农业文明社会生活下的产物,基本上生发和流传范围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中,并且带有一定的即兴性———这直接导致它们的表演可能存在多个版本或表现形式;

再者,其展演往往肩负着一定的社会或文化功能,通常跟民间的一些信仰活动相连,需要特定的文化生存空间;

还有,这些传统表演艺术文化遗产的传承,多是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为主,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传承人作为该门艺术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期非遗推荐

昆曲

入选时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23ixmci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古琴艺术

入选时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在其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当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宋代陈旸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416v0b1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入选时间: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榜上有名。

当选理由:“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56ngn0id&width=500&height=375&auto=0


蒙古长调

入选时间: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

当选理由: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侗族大歌

入选时间: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当选理由: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其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呼麦

入选时间: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当选理由: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区,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

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西安鼓乐

入选时间: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当选理由: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至907年)、宋(公元960年至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粤剧

入选时间: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当选时间: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

作为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藏戏

入选时间: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当选理由: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

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心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入选时间: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当选理由: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京剧

入选时间:2010年11月16日中国申报项目“京剧”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选理由:京剧以程式化、象征性的虚拟表演为特色,注重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运用,表达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美学理想,保留了被广泛认可的本国文化遗产要素。

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它广泛植根于中国传统叙事结构,表达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美学理想和价值观念,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皮影戏

入选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11月27日宣布,正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已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选理由: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皮影艺人有许多绝技,诸如即兴演唱、假声扮演,一个人同时操纵数个影偶,以及能够演奏多种不同的乐器。相关皮影技艺经由家庭、戏班或师徒传承。

选择一种方法,树立一种态度

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研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期答题自评

1.明代“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遗音指的是哪一项剧种(    )

A.越剧    B.绍剧    C.新昌调腔

2.在天坛中有“人间偶语,天若惊雷”之说的是(    )

A.回音壁    B.三音石    C.圜丘坛

3.中国戏曲主要由(    )构成。

A.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B.民间歌舞、说唱、杂技

C.民间歌曲、滑稽戏、杂技

4.(    )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A. 昆曲    B.京剧    C.粤剧 

5.(    )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

A.侗族大歌    B.南音    C. 山东大鼓

6.英语中的“CHINA”最初的意思是(    )

A.瓷器    B.中华    C.中国

7.中国的瓦当始于(    )

A.夏商    B.西周    C.春秋

8.我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是在下列哪一年公布实施的?

A.1972年    B.1982年        C.1992年

9.下列不属于中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A.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B.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C.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10.藏戏起源于(    )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A.6    B.7    C.8


  • 答题参与方式:关注公共服务在线(cnki-ggfwsyb),在其微信后台直接回复,回复内容如下

    第三期+省份+姓名+单位/职业+手机号码+答案(如:AABBC  DDDAA)(信息不全者,无法参与幸运抽奖

  • 答案及幸运奖公布:

    每一期答案以及幸运奖获奖情况会和下一期题目一起发布在公共服务在线(cnki-ggfwsyb),届时请留意关注,奖品为10元手机话费


上一期答案揭晓

1.C    2.B    3.B    4.C    5.A    6.B    7.A    8.A    9.B    10.A

上一期幸运奖获得者

1.郭晓琪,大学生,手机尾号2594

2.李凯,江苏省公安厅,手机尾号6202

3.李达,东台市图书馆,手机尾号9551

4.王达,北京市博物馆,手机尾号8552

5.孙千胜,苏州图书馆,手机尾号8756

请获奖者与公共服务在线(cnki-ggfwsyb)后台及时取得联系并确认个人信息,以保证您的奖品及时发放!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