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往届师生回忆产业报国的小故事
在近日北京举办的“清华科技、荟萃同方——同方20周年产业发展论坛”上,清华产业及同方股份的高管们举行“点亮未来”仪式,誓言热血同燃、技术孵化、产业报国。
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陈建)为做成事情而放弃股权的团队,给人民大会堂研发国产空调控制系统的工程院院士,从教研室“带土移植”到企业的核技术学者,为8亿人设计二代身份证的微电子专家……这些不甘科技尘封的人物,如今走上前台,再叙产业报国的志向。
20年前的今天,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那是清华产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清华同方后更名为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同方新老员工等1500多人,在北京举办“清华科技、荟萃同方——同方20周年产业发展论坛”,回顾创业往事,举行“点亮未来”仪式,誓言热血同燃、技术孵化、产业报国。
为做成事情而放弃全部股权的团队
王明亮现在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他著名的战绩是创办知网。22年前,“下海”的王明亮决心回到清华大学,与物理系的老师、同学们共同创业。
““当时不知道要干什么,也没多少钱。总共30万元投资,是物理系和团队倾其所有凑出来的。公司股份系里占51%、团队占49%,打算从学术期刊数字化做起,滚动发展,传播知识。”他说。
每个创业者都希望能快速技术创新、找到良好的商业模式,在短时间内把事情做成。但王明亮承认:“干起来才知道,太难了!特别是与全国的学术期刊合作,遇到各方面的阻力”。
王明亮1995年的创业计划,到第二年便资金链断裂。校方和经营团队四处寻找外来投资,最终,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给了一年500万元贷款。
“高校孵化产业,承担很大风险。500万元,在当时是很大一笔债务。清华大学决定继续支持项目发展,但条件是,经营团队要放弃股份。为了做成事情,我们放弃了股权。”王明亮不急不缓地述说,“1997年,跨过层层难关,所有债务还清,公司总算活下来了。”
”如今,“中国知网CNKI”合作期刊超过8300种,面向全球50多个国家的5000万固定读者、2.6万机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协同化创新平台,年下载文献总量超过20亿篇,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覆盖率近100%。
给人民大会堂研发空调系统的院士
1997年6月25日,清华大学进行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创办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两天后,6月27日,清华同方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清华产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诞生了。
清华同方的“正根儿”是清华人工环境工程公司,由当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于1989年创办。
回忆当年的创业历程,年近七旬的江亿说,他们是在“王麻子剪刀厂”造出中国自主技术的第一台空气源热泵;在清华大学空调实验室的小楼上,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代楼宇用RH系列分布式空调计算机控制系统,全套硬件、软件,应用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文库等处。国产系统的出现,打破了国外垄断,进口系统随之大规模降价。
江亿说,正是通过人环公司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研组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推动了中国在建筑环境控制领域的飞速发展。同方人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产品,形成了中国首个全套出口的大型基建工程项目,应用到伊朗德黑兰地铁工程的通风系统中。
他认为:“正是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了学术研究、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的相互促进,实现了科研人才从高校向企业的转移,再造具有应用技术研发实力的企业,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进而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做了极重要的铺垫。”
核技术专家“带土移植”造就安检巨头
康克军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他透露,在20年前同方上市的计划中,重要使命之一是支持大型集装箱检查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他就是当时推进该项目工程化的负责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内地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利用集装箱走私,日益猖獗。为打击走私,把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技术复杂、系统集成要求很高的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产业化,成为国家和时代的需求。
1997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决定,委派10名一线骨干教师,到初创的清华同方核技术公司兼职,并保留他们在系里的重点岗位,还向公司开放了学校实验室的研发测试平台。
这家核技术公司就是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核技术专家康克军是威视的首任总经理。他记得,当年,威视只有十几名员工,年终联欢会上,全体员工站成一排,唱了一首《游击队员之歌》。
就是这批兼职学者,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摸爬滚打,完善核心部件制造工艺,建造测试平台,设计系统集成与调试的流程,制定质量管理体系……1999年,首套国产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装备到中国海关。
“这是我们常说的‘带土移植’。”康克军解释道,集装箱检查技术是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就像苗圃里培育的珍奇苗木,必须带着根部的泥土一起移栽到大田,才能成活。清华产业成功实践了核技术领域“带土移植”的成果转化。
如今,同方威视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安检设备供应商之一,有3300多名员工,其中350多名外籍员工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种产品装备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85%的欧洲国家都采购其安检设备。
康克军记得,2008年,同方威视成为南非税务总局5年内的独家安检产品供应商。投标时,6个标的投标资料足足打印了三天两夜,用坏两台打印机,动用两辆皮卡,才把投标资料运到现场。
他还记得,在巴西,当地政府招标采购时,竞争对手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竟在投标前一天,把威视的投标资料偷走了。员工们彻夜不眠,重新准备资料。次日,竞争对手空手到场,看到威视厚厚的投标文件,愣了。
给8亿人做二代身份证的同方微电子
2001年6月,涉及十多亿人口、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证件系统工程启动——国务院批准采用“自主版权、国内生产”的非接触式IC卡技术,换发二代居民身份证。
同年12月,清华同方出资3000万元,由清华同方、清华企业集团和团队成员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承担二代身份证专用芯片模块的研发和生产任务。
初创的同方微电子,员工大部分来自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有老师、博士、硕士、本科生,也有清华校友。经过20多次改版,2004年1月,同方微电子率先正式给公安部供货。到2008年,公安部门圆满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集中换发8亿张二代身份证的任务。
十多年来,同方微电子作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指定芯片设计企业之一,不仅实现了相关专用芯片的大批量生产和供货,还在此基础上广泛研发。
如今,同方微电子的智能卡和信息安全芯片,应用于社会保险、公共交通、城市通卡、居住证、移动支付、可信计算、USB-Key、POS机等领域。在智能卡和信息安全的所有应用领域中,几乎总能看到同方微电子的芯片。
20年来,清华产业孵化出同方威视、同方人环、同方知网、同方微电子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同方股份公司的总资产从成立之初的2.8亿元增长到如今的570亿元,实体产业收入从开始的1.86亿元增长到近300亿元。
清华产业掌门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介绍,清华产业直接和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接近20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大学科技园,部署了在企业量级全球最广泛的创业孵化网络。截至去年底,清华产业总资产超过3500亿元,销售收入956亿元。
他称,科学技术爆炸式发展,产业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融合、博弈,给每个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在这“奇妙而伟大的时代”,同方股份乃至整个清华产业,必须用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担当的精神,推动发展。
来源/CNKI同方知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