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吃罢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广东知网 2020-02-12


二十四节气冬



冬 至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到了西汉《淮南子》一书中,已有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记录。




历史悠久的“冬至节”

有人误认为二十四节气与阴历有关。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划分为 24 个段落,每段相隔约半个月(15 天),每一段叫做一个节气。每月月首者称“节气”,月中者称“中气”。二十四节气就是12 个节气和 12 个中气的总称。在全年 24 个节气中,最重要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二分二至”。冬至和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的时期。冬至是阴极而阳生,阳气渐生,阴气渐降,白昼逐渐延长,夜晚逐渐缩短。

冬至这一天,太阳黄经为 270 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就阳升阴降节逐渐长了。民谚云:“吃罢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我国从殷周到秦朝,都以冬至为岁首,称作“过小年”。汉朝则将冬至改为“冬节”,虽在阴历年为过年(现代叫春节),但“冬节”仍旧十分隆重,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在古代,冬至的主要活动是祭天、祭祖、祭神、驱邪等。历代统治者,多自称为天子,为了借天神维护自己的统治,必然要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祭天时皇帝跪在龙凤石上,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宋朝以后,冬至是祭祀祖宗的日子。如今,在我国台湾省,冬至还一直被作为寻根祭祖的大节。

民间对冬至节也十分重视,有“肥冬瘦年”之说。就是说,宁愿过年时节俭,也不能在冬至日虚度。《清嘉录》记载:“郡人最重冬至节,先日,亲朋各以食物相馈遗,提筐担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盘。节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饮,谓之节酒……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现在民间还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很多地方冬至要吃馄饨,西北和中原一带吃饺子,南方盛行吃汤圆,象征全家团圆。据记载,饺子的发明与医圣张仲景有关。东汉时期,南阳的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某年冬天回到老家南阳,见许多乡亲都冻伤了耳朵。他就把羊肉剁成馅包入面皮中,做成耳朵形的“娇耳”,又叫“饺子”,给人们医治冻伤的耳朵。于是后人每年冬至日都吃“饺子”,预防耳朵冻伤。这一民俗一直延续至今。



冬至养生要护阳守阴

冬至日并不是一年最冷的日子。这一天虽然太阳离北半球最远,给北半球的热量最少,但地面散发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所以,气温并不是最低。冬至过后,日照一天比一天长,但长的很有限,太阳给地球的热量仍旧很少,而地热吸收的热量少于散发的热量,入不敷出,则气温会继续降低,一直到三九、四九,降到最低,所以有“冷在三九”之说。过了四九之后,每天日照的时间继续增加,给地球的热量也继续增加,于是气温就渐渐升高了。按中医的说法便是“阳升阴降”。



就一年来说,从冬至到立春,仍旧是最寒冷的日子。这在民间叫做“九九天”,九九 81 天,如果再有“十九”,就是 90 天。

九九歌云:“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沿凌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紫燕来;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九九过后,就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冬至之后,北风呼啸,天寒地冻,草木凋零,虫蛇蛰伏。为了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必须适应四时气候,总体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具体地讲,在穿衣和居家方面,一定要采取防寒保暖的措施,但“暖”不等于“热”,冬季室温宜保持在20℃ ~23℃,温度太高,反而不利于健康。冬季应常晒被褥。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可杀死各种细菌。被褥经过暴晒后,会立即恢复干爽,变得蓬松、柔软、舒适、暖和,对健康大有裨益。

饮食上,宜选用羊肉、狗肉、鸡肉等温肾壮阳之物,有助于抵抗寒邪的入侵。饮食不宜过咸,因为咸味入肾,致肾水更寒,不利于振奋心阳。饮食切忌寒凉之品,以免耗伤元阳。

冬季阳光照射减少,老年人容易缺钙,引起骨质疏松,因此应该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等等。在阳光灿烂的无风天气,老年人可到室外晒晒太阳,这样皮肤的 7- 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就会转变成维生素 D3,增加钙的吸收。

冬季是进补的良好时机,这一点比较复杂。因为虚证有阳虚、阴虚、阴阳俱虚、气虚、血虚的不同,滋补应该相应地补阳、补阴、补气、补血。此时应求教于医生,辨证论治,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滋补。同时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运动不宜过于激烈,以免出汗过多,导致体内阴精亏损、阳气耗散。



来源:(中国知网)[1]段振离.阳升阴降冬至节[J].中医健康养生,2017(12):27-28.



距离2018年只剩下9天了

想分享你的CNKI故事吗?

参与分享,请点下方图片进入分享活动!




编辑/广东小知

图片/新华社、网络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