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能力、重质量、重业绩、重贡献……今后就这样选拨人才了!

CNKI文教 广东知网 2020-02-13

2018年2月26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科研诚信为基础,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往唯论文、重资历、“一把尺子量到底”等人才评价方式将改变。该意见与教育战线的老师、企业与一线人才紧密相关,重点干货分享如下,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查阅该意见全文。↓↓↓

该意见的出台,旨在加快推进科技、人文、教育、医卫等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实行不同人才的分类差别化评价标准,其中教育人才的评估核心内容强调教书育人,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努力建设并实现多元化发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看点

01

怎么评价?——分类评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俞家栋:

过去人才评价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比如说像我们老说的四重四轻,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重数量、轻质量。在评价的方式上也还有些问题,对基层一线人才,正向的激励不够,倾斜不够。

分类评价:不同职业岗位人才评价不再“一刀切”。

人才评价实行分类评价,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分类建立健全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具体分类是—— 

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

着重评价其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

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才

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

对从事社会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的人才

着重在评价考核工作绩效,引导其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


解读:人才评价标准是人才制度的指挥棒,改变既有的“一刀切”人才评价方式,不同专业领域设置不同的人才评价标准,健全“因才评价”的分类多元化的评估标准。大国工匠需要创新技术技能人才,但现实的人才评价仍然存在诸多政策限制。该意见的出台突破了既有的学术化倾向,提出以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要求,这样使没有高学历的技术人员如果技术过硬,也可能有社会高度认可与评价。


看点

02

谁来评价?业内评价、社会评价

评价主体:开展同行为基础的业内评价和市场、社会多元化评价。

《意见》首先明确了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同时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作用。结合不同人才特点,采用不同评价办法。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兴职业等领域人才申报评价渠道。完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外籍人才等申报参加评价办法。

解读: 想要实现评估能力强、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势在必行。人才评价主体要广纳海川、根据应适当纳入市场评价与社会评价,方能显示人才评价的客观与公正。同时,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根据科研或项目的客观情况,对人才的评估以中长期评估为导向,避免重复评价、尽可能减少重复评价与对人才的过度评估,让优秀人才把精力更多投入到成果创新中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俞家栋:

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能够综合社会化的,市场化的手段,而不再是单一的行政手段。打破地域、行业、人事关系,所有制的界限,让不同领域的不同所有制,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够畅通评价的渠道。


看点

03

老师怎么评价?教书育人

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

高校教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职院教师:“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吸纳行业、企业作为评价参与主体,重点评价其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

中小学教师: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严禁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

解读:选拨人才要德材兼备、以德为先,特别是教育领域强调“教育人才的评估核心内容强调教书育人”,立德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更是评价标准,论文、专著不再是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让教师工作回归其本义——教师的工作就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通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的引导,职业院校的教师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中去,同时参与到企业生产一线当中去,也有利时促进生产一线技术能力的升级换代。


看点

04

评价怎么实行?用人单位主导

怎么管?用人单位主导 将推配套改革

对于改革如何实行?《意见》明确尊重用人单位主导作用,未来将推出多项改革配套方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俞家栋:

人才分类评价的改革意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配套改革。要和职称制度改革意见的推行,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推行,结合起来。评价要和前期的人才培养开发,和后期的人才使用激励,能够统一配套起来。

《意见》的出台与今后的实践

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创新人才活力

有积极重大意义

是新学期伊始

献给全国教师与创新技术人才

一份厚礼

您,喜欢吗?

本文来源综合自新华网、央视、人民网新闻



来源/CNKI文教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