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的这个“主播”要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持人将向何方?

广东知网 广东知网 2020-02-14


近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BBC(英国广播公司) 、REUTERS(路透社)的报道页面


几天来,全球媒体纷纷予以持续关注,路透社、BBC、CNN等数十家海外权威媒体以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AI技术“克隆”出真人主播“分身” 

引全球瞩目



《参考消息》援引外媒报道称,中国的新闻主播可能面临一些新的竞争——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播报新闻时可以模仿人的面部表情和举止。


BBC(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页面介绍“AI合成主播”的视频

   

除此之外,《泰晤士报》、福克斯新闻、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法兰西24电视台、《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媒体也进行了报道。


“AI合成主播”C位出道 

听听外媒如何评价


自11月7日“横空出世”,“AI合成主播”受到业内关注,引发众多讨论。


路透社报道称,这个AI主播是以中国新闻主播邱浩为原型的,它身穿黑西装打着领带。这是中国旨在提升其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能力努力的一部分。


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卫报》的报道页面


英国《独立报》网站则称,新华社的AI主播是一位栩栩如生的数字化播报员,可以通过模仿真人主播的形象和声音朗读文本内容。


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火爆海外


在受到赞许的同时,有些媒体认为“AI合成主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称,新华社似乎知道AI主播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正如AI主播在其首次播报中所强调的那样。它说:“作为一名正在研发中的人工智能新闻主播,我知道我需要改进的还有很多。谢谢。”


美国《华盛顿邮报》、美国《赫芬顿邮报》关于“AI合成主播”的相关报道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荣誉教授诺埃尔·夏基表示,AI主播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今后我们会看到它不断改进。


创新驱动发展 

崭新新闻短视频正在呈现


目前,“AI合成主播”已经在新华社正式上岗,已被运用到进博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新闻事件,以及突发、科技、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新闻报道。


“AI合成主播”为你带来“现场新闻”中的爆燃场面


尤其是结合新华社客户端“现场新闻”报道,将“AI合成主播”与短视频一体化生产制作,呈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短视频。


面对机器人主播

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持人将向何方?


把人工智能科技和互联网的普及看作一场工业革命是毫不过分的,同时这也是一场心灵革命,它是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重新找寻和定位。


早在人工智能(AI)时代来临的时候,一条“类人机器人参加《早安英国》吓坏英国观众”的消息火爆网络,到现今中国这个火爆全球的“主播”,传播方式在技术的催化下是否会让人类丧失人性的很多东西?主持人会失掉人的传播属性吗?这种忧思、怀疑与观望……相信你我都有这样的疑问。


机器人无疑属于人工智能化的产物,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它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几乎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


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


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目前还限于逻辑思维阶段,是一门知识工程学,以知识为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示方法和知识的使用。


由此看来,它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可能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进入到高阶层次,人机对话的探索还在实验中,如果真的像上述新闻所描述的那样与人类主播互动、共同主持一档节目,有可能其噱头恐怕大于实际的传播效果,一切都有待于市场和受众的检验。


人工智能涉足传媒领域给人最大的触动莫过于:人类特有的情怀这种东西不知道能否被克隆和复制?与其说人们对机器怀着敬畏,不如说人们对自我怀着不解——不管自我多么坚挺,都要经受时代的洗礼和冲击。作为时代晴雨表的传媒及传媒人更是如此,变化与变革永远都是传播的常态。


从大众媒体发展形态的流变中不难看出,400多年前报纸相对于其他媒介形式而言不失为一种新媒体,90多年前新媒体则是广播,70多年前新媒体是电视,20多年前新媒体是互联网,而到了三四年前新媒体已成为微博、微信和社交网站,未来某一刻,人工智能机器人很可能责无旁贷地充当着新媒体,“未来已来”已经写在了我们眼前。

只要进入传媒业,人工智能必然会和传媒角色之一的主持人发生关联。其实,人工智能与主持人结合之前,代表着新兴媒介发展方向的互联网就已经与主持人产生了关联,生成的是虚拟主持人。


2001年4月19日,英国报业联会媒体公司在网络上推出了世界上首位虚拟主持人阿娜诺娃(Ananova);紧接着,日本推出了虚拟主持人寺井有纪(Yuki),美国推出了薇薇安(Vivian),韩国推出了露西雅(Lusia);而中国首位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光影周刊》的小龙,《930新闻直播间》的“小雪”则是我国广播界推出的第一位虚拟主持人。


彼时的国内学界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虚拟主持人可以取代传统主持人,另一种声音则持反对态度,认为虚拟主持人无法完全实现真人主持人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无法应对传播中发生的突如其来的各种复杂状况。


作为新生事物,虚拟主持人身上的优缺点也是十分明晰的。优点在于处理信息能力强,办事效率高且情绪稳定;缺陷是其运作仍旧离不开后面的真人操控,一旦脱离真人的技术控制,虚拟主持人便会沦为一个电子空壳。其次是虚拟主持人的人际化角色发展并未成熟,制作成本高,无法摆脱“模仿”的痕迹,受众认同度低等等。但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互联网时代节目主持人“变脸”的情势。只有“新”是不变的。


显然,在技术的裹挟下,中国节目主持人已经步入职业和专业升级的关键节点。面对机器人主播——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持人将向何方?



参考文献:
[1]叶昌前.面对机器人主播——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持人将向何方[J].南方电视学刊,2018(01):14-18.

知网:主题检索“人工智能”




来源:新华社、中国知网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