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与“乐”的碰撞,徜徉在冬日暖心的古典乐│庭前独角兽
在古希腊词语中,“法律”一词nomos同时有“曲调”、“歌曲”之意,法律之意也从音乐中生发。法律最早并非付诸文字,而是通过音乐的口耳相传,卢梭曾说:“第一部法律是歌曲”。如诗人梭伦的立法,印度唱诵体的《摩奴法典》、小孩可唱诵的罗马《十二表法》,如康有为云:“小康之世尚礼,大同之世尚乐”,社会发展的线索之一就是从法律调控到音乐引导,因此,就有了“法律起源于音乐,音乐是法律之母”的说法。法律讲求“规律”,音乐讲求“韵律”,两者都有自己的规则体系。本期,就让我们法律人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感知“律”与“乐”的碰撞。
作者 │ 赵霏(黄浦区人民法院 法官)
演奏者:赵 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1330jf0d75&width=500&height=375&auto=0
柴可夫斯基:《雪橇》
这首《雪橇》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十一首,作品轻松愉悦,诙谐动人,刻画出下雪天儿童们活泼嬉戏的场景。乐曲分三部分,首段悠扬淳朴,赶路人驾着雪橇唱着幸福的歌谣;中段滑稽调皮,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嬉闹;末段再现主题,晶莹剔透的铃铛声伴着雪橇驶向皑皑白雪。自幼在不会下雪的城市长大,你能否透过跳跃的音符听到孩童们银铃般的欢声笑语?
拉德布鲁赫所说:“诗人是法学院逃课的学生。”作为我们的同行,老柴可是从圣彼得堡帝国法律学校科班出身的神童,在12岁就考入大学。然而他的真爱似乎和法律无关,在毕业进入司法局工作后,终日发呆,但一旦下班后,泡吧的同事们会发现登台表演钢琴的他与白天上班时判若两人。最终他在23岁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辞去司法部的工作,并报考了莫斯科音乐学院。从此,世上少了一位法官,却多了一位不朽的音乐家。
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冬》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的首都,探戈舞的故乡,皮亚佐拉乐曲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更加神秘莫测。这首《四季之冬》除了描绘这座城市纷纷扬扬的雪景外,同时也是在向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维瓦尔第的《四季》致敬,向最本真的大自然致敬。它出其不意的旋律让人惊喜,桀骜不驯的节奏充满挑逗,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旋律是小提琴撕心裂肺的滑音还是钢琴遇到手风琴的神经质,南美的风情和探戈的奔放融合在一起,让人只想在狂风大雪中肆意奔跑!
德彪西:《雪花飞舞》
这首乐曲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四首。乐曲开始奏出一小节柔和而清淡的旋律,仿佛湖面上千年不散的暮霭,徘徊而暧昧。接着第二小节模仿雪花在逐渐变大,弥漫着淡淡的忧郁。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漫天飞雪、寒风凛冽,也使人隐约感到焦躁与不安。最后,大地变得一片沉寂,人们的心情也显得无限惆怅寂寥。细碎的钢琴声犹如扑扑簌簌的雪花,透过音乐都能感受雪花翩跹飘落衣领时那一抹沁人心脾的凉意。
关 于 夜
凯尔特女人乐队:《Silent Night》
不能免俗的推出这首每年主旋律,或许你会它觉得烂大街了,但凯尔特女人乐队版本的《Silent Night》是否让你耳目一新?荡气回肠的和声是否让你屏气凝神,心跳骤停?乐队由四位爱尔兰歌手及一位小提琴,还有06年刚加入的新西兰籍巨星Hayley Westenra组成,融合了莎拉布莱曼、美声男伶、恩雅、居尔特男高音等人特色,将女声的天籁,竖琴的纯净,小提琴的悠扬完美结合,勾画出一个静谧祥和的圣善夜:心中有善,哪里都是温暖和光明。
肖邦:《夜曲》
你可能没听过肖邦的夜曲,但你一定听过那首“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肖邦一生创作了21首夜曲,这首降E大调夜曲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恬静优雅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其主要的特点,夜凉如水思绪万千,如怨如慕娓娓道来,颇有一番暮然回首灯火阑珊的诗情画意,无愧于肖邦“钢琴诗人”的雅号。肖邦本人也热衷于将李斯特,门德尔松,舒曼等友人带到自己精美的演奏室里,在融融的火炉边,柔和的灯光下,为知音们弹奏这首夜曲。人生在世,知音难觅,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懂我欲言又止的倾诉。
德彪西:《月光》
如同王维的诗词歌赋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则有“曲中有画,画中有曲”的韵味:曲是流动的时空,画是凝固的瞬景。这首《月光》表现的不仅仅是静态的月,而是月游走的灵魂,在天际,在湖面,在田野,在心间。月光如水般倾泄,缓缓流淌,充盈了整个房间。德彪西的音符感是随性不羁却散而不乱的,每个音符像是溢出的水银在甲板上顾盼流转,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惹起一抹荡漾。
“德彪西在写这首月光时,眼前的是贝加摩地区的优美风光:皓月清辉,远处的阿尔卑斯山积雪如银,整个天地剔透如水晶;夜空如黑色的天鹅绒般舒展着,稀疏地坠着钻石般的星星,月下的原野安详而舒坦,野风阵阵,树叶沙沙。如果说贝多芬的月光是月光下流淌的故事,那德彪西的月光就是月光本身,一夜倾城。”
关 于 爱
情 / 意 / 绵 / 绵
帕赫贝尔《圣诞卡农》
卡农不是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结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悱恻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这首曲子最初是古典音乐巴洛克时期的德国宫廷音乐家帕赫贝尔在圣诞节为自己心爱但已逝的女人而写,后来被改编成很多版本,韩剧《我的野蛮女友》中全智贤姐姐在毕业典礼上弹的就是卡农的钢琴独奏版。这首《圣诞卡农》融入了童声合唱,唯美的画面与治愈的音乐,让圣诞散发了既神性又人性的浪漫味道。
卡农是个神奇的曲子,每个人都能听出不同的感受,就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触发的感觉也不同,因为它承载的东西太多,喜悦,悲伤,离合,缱绻纠结的爱情,循环往复的时间,因果轮回的生死。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所有变化都将归于不变, 这就是卡农。
竖琴小提琴版《D大调卡农》
——来自上海高院乐团的演奏
演奏者: 竖 琴 赵 霏
小提琴 朱坚翀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227med57&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李斯特:《爱之梦》
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原来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特别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音乐深情婉转,浓情蜜意,仿佛爱人窸窸窣窣的枕边细语。李斯特本人也是一个浪漫多情的人,他一生所爱的三个女人都是身份显赫的王公贵族,她们不是李斯特的学生,就是在李斯特的音乐会上一见倾心的伯爵夫人。她们为了爱情不惜放弃自己的社会地位,与李斯特私奔他乡,以诗为乐,以曲为伴。
我的竖琴老师常对我说:音乐是一种荷尔蒙,你需要把它演绎得风情万种。艺术家的内心都是多情而善感的,正如贝多芬忧郁的《命运交响曲》源于他悲天悯人的内心世界,李斯特能创作出史诗般的《爱之梦》,也与他浪漫多情的风流个性息息相关。
拉赫玛尼诺夫: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十八变奏曲》
这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在1934年完成的一首钢琴与管弦乐作品,是一首怀旧而忧郁的协奏曲。这首狂想曲一共有二十四个变奏,是为了纪念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所做,其中第十八变奏曲是最著名的一段旋律,如歌似的行板,充满了如泣如诉的依恋之情。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的旋律,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愈演愈烈,动人心魄,最后又回归钢琴的喁喁沉吟,诉说着一个魂牵梦萦的爱情故事。
这段旋律随着80年代的美国影片《时光倒流七十年》(《Somwhere in Time》)而脍炙人口,描述了一个年轻剧作家在答谢宴上,一位从未谋面的老妇人交给他一块古董金表,并对他说“回到我身边来”。八年后,剧作家发现,那个已于八年前当晚过世的老妇人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他决定放弃现代文明的高科技生活,选择了时光倒流七十年,与那个老妇人相遇。这是一个悲情故事,但又浪漫的像一部童话。愿有情人能够随着这旋律回到过去,并相信:Somewhere in time,那个人也在等着你。
舒曼:《梦幻曲》
《梦幻曲》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也是世界钢琴作品中篇幅最小的, 总共只有四个乐句在循环反复,歌曲将儿时的生活画面一幕幕串联起来,再现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表达了对爱妻克拉拉幼年时情窦初开的美好回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迟暮老者追忆往昔童年的惆怅。十岁的我弹这首曲子时只觉得旋律动人,但三十岁的我偶然再次弹起,指尖的回忆跃然心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同样作为我们的同行,舒曼毕业于莱比锡大学法律系。同柴可夫斯基一样,舒曼在读法律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对音乐的喜爱不可遏制。而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钢琴家维克,维克的鼓励和引导让舒曼更加自信,最终成为了一位中途辍学的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糖梅仙子》
《糖梅仙子》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第二幕,故事发生在圣诞夜,女孩克拉拉收到一个胡桃夹子。夜晚,克拉拉抱着礼物进入梦乡,梦中胡桃夹子化身为王子带着小克拉拉来到了奇妙的糖果王国,糖梅仙子跳起舞蹈欢迎他们。在竖琴温柔的伴奏下,音色迷人的钢片琴奏出清脆的旋律。《胡桃夹子》作为美国的“圣诞芭蕾”,每年圣诞节都会在各大小剧院上演,也唤醒了每个女孩心中自幼埋下的公主梦:八音盒,布娃娃,仙女棒,公主裙。正因为梦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更加弥足珍贵。
柴可夫斯基:《圣诞节》
老柴的又一作品,《四季》中的第十二首。采用3/4拍的圆舞曲式,栩栩如生的描绘了一群女孩子们边围着壁炉跳舞,边聊着命运的欢乐情形。还记得孩童时的篝火晚会么?男孩女孩围着火焰跳舞,不停的变换舞伴,心里期待着能和心仪的男孩子共舞一曲。这首《圣诞节》将我们带到了而时的圣诞树和壁炉边,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律动起来。
拉赫玛尼诺夫 暴风拉赫尼诺夫
巴赫:《圣母颂》
说到教堂颂歌,怎能不提巴赫。严格意义上,这首《圣母颂》是古诺最终完成的,巴赫先在1722年前后创作了《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后来这部作品被称为《平均律钢琴曲集》,但巴赫那时还没有钢琴。到了1855年,古诺依据巴赫的平均律谱写了如今的《圣母颂》。除了演唱,这首歌曲被改编成了各种乐器自由组合的演奏。当竖琴遇上长笛,清澈的音符碰撞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仿佛置身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教堂,所有的罪过因虔诚的忏悔得到宽恕。
钢琴小提琴版《圣母颂》
——来自上海高院乐团的演奏
演奏者: 钢 琴 赵 霏
小提琴 朱坚翀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22dxnvqp&width=500&height=375&auto=0
舒伯特:《圣母颂》
舒伯特的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歌曲抒发了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旋律优美,舒展,动人心肠;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较之于巴赫的《圣母颂》,它的旋律更加跌宕起伏,典雅隽永。当大提琴遇上钢琴,低沉的吟唱和空旷的回响交相辉映,让人如沐春风。
Angelis:《Morning has broken》
这首赞美诗写于1931年的一个老盖尔整修的苏格兰村庄Bunessan,感恩神带来了黎明,让世界在每一天都得以重生。演唱者Angelis组合由三个男孩和三个女孩组成,他们是英国著名音乐制作人Simon Cowell花费两年时间从三千多名选手中挑选出来的,每个人都有着瑞士雪山般纤净无瑕的嗓音。圣诞节的早上,在慵懒的被窝里插上耳机,听到这样一尘不染的声音,仿佛置身天国,正应了那句话“此曲只应天上有”。
充满慵懒气息的小爵士,让人听了就想抿一口红酒,然后眯起双眸暖洋洋的赖床。
也是一首小爵士,没有前一首那么懒,前奏扑面而来的雪花气息有一种恋爱的感觉。
仍旧是爵士,一点都不懒,有点小清新,有点小兴奋,让人想跟着音乐节奏扭起来。
《真爱至上》的插曲,摇滚风。来吧,下一场雪吧。
一辈子都喜欢的一首,相信还有11个姑娘和我一样会记住它,一起跳过的第一支舞曲,特别献给她们。
感谢高院乐团成员为本文提供的音乐素材
以及乐团首席朱坚翀老师的友情演奏
关注庭前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