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云:最浪漫的事,是守护你慢慢变老 | 庭前 · 十佳青年评选

白云 庭前独角兽 2021-06-09

十佳青年


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评选活动如期而至。庭前独角兽每日将陆续推送23位候选人的成长故事,之后将进行十佳青年网络投票和现场评选活动,敬请期待。








奋斗为本 追求卓越


白云(静安法院)



成长故事

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候选人





我叫白云,我崇尚白云一般纯净的特质和悠然的姿态。


我是一名从事涉老民事审判的青年法官,我的当事人都很特殊。他们满头银发,浸染岁月,本应享受纯静谧安详的晚年,却因陷入各种纠纷而让银发黯然失色。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是我最爱的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用司法的力量,守护你慢慢变老。



热爱—青春扎根涉老审判


——“现在宣判!”2020年5月7日,随着法槌落下,静安某社区法庭响起司法宣判的庄严之声。


这是我办的一起“网红垃圾案”,被告在自家堆放大量垃圾,进出只能爬行,散发浓烈恶臭,且不乏大量易燃物。周围居住着不少老人,多年以来不堪其扰。为了便利诉讼、开展法治教育,我选择在社区开庭。法庭外挤满了人(因疫情不可旁听),几乎整幢楼的居民都来了。我当庭宣判被告限期清空杂物,现场响起了雷鸣般掌声。


案件生效后,法院执行人员以及街道居委工作人员近20人,历经4天,共清理1000麻袋、9卡车垃圾,终于还社区老人一个整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面对《人民日报》、《东方新闻》、《上海法治报》、“浦江天平”等媒体的镜头,我说:“权利的行使理应存在界限,不应牺牲他人的合法权益与居住安宁为代价。”我的手心微微出汗,不是因为紧张,那是激动的老人们抢着和我握手留下的印记。


在耀眼的闪光灯下,周围的掌声与喧嚣逐渐淡去,我眼前又浮现那位老人怀疑的眼神,他对我说——


“你这么年轻,根本不懂……”


——31岁那年,我通过法官助理遴选考试进入涉老审判团队,审理60岁以上当事人的合同、侵权、离婚、监护、赡养等传统民事案件。


静安法院涉老审判团队,作为上海乃至全国唯一专门从事涉老民事审判的专业团队,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贯彻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司法载体。从1991年成立全国第一个老年法庭,后来成立老年审判庭,直至现在建立涉老审判团队,静安法院的涉老民事审判工作已经深耕三十载,所获荣誉无数。


作为团队里最年轻的法官,我感受着无比荣光的同时,更遭遇了当事人信任的滑铁卢。面对银发当事人的质疑,起初我总是下意识地争辩,极力解释“我懂”,却依旧倍感无力与无奈。辗转反侧的每一个夜晚,我反复琢磨:这些纠纷对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青年法官该怎样做好涉老民事审判?


沟通先行,我首先突击了语言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在原有已学上海话的基础上迅速提升到可以流利沟通的自测十级水准。虽还不尽地道标准,但实践证明这打开了我和绝大部分当事人沟通交流的大门。83岁孙老伯的申请变更监护人一案,涉及意定监护公证、养女与侄女的监护归属等,案情较为复杂。两次庭审后,我径自前往孙老伯家中,用带东北口音的上海话关心他最近的生活与医疗情况,了解他对监护事宜的真实意愿。当我准备离开时,他用上海话说“小白法官,谢谢你为了我”。随后他又特意用普通话再重复了一遍,还使劲地对我点头,我看到他眼角的泪光。最终我判决将监护权变更为孙老伯信任且对其照顾有佳的侄女。宣判后,孙老伯拿着判决书坐着轮椅,颤抖着手送给我一面锦旗。


我逐渐明白,原来建立信任感后,当事人会自然而然地选择相信——


“你尽管年轻,但你能懂我们!”


信任感的建立是琐碎且微妙的,亲切的话语、淡定的气质、灵活的思路、扎实的功底都是强大的司法力量。我苛求每一环工作细节,用专业与真心搭起信任的桥梁。开庭前,提前和双方当事人电话沟通,了解案情并提醒委托手续、证据提交等具体事项。庭审中,加强法律释明,学会倾听与换位思考。针对情绪激动、矛盾激化等案件,分别组织谈话,采用“背靠背”的方式,顺利调解多起纠纷。耐心判后答疑,释明法律规定,疏缓矛盾与安抚激动情绪。


截至今年六月,我审结的涉老民事案件调撤率为68.35%,收到多面锦旗与感谢信。同时深研细究,撰写17篇信息被高院转发、1篇被最高院转发,2篇调研文章被国家级刊物发表等。


如今,面对涉老民事审判工作,我已游刃有余、自信阔步。回首来时路,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回首—点滴汇聚前行力量


高考那年,我在志愿表写下“英语师范”,只想当一名老师。我高分通过英语专八考试,拥有二外德语的基础交流能力,收获了自律、耐心与坚持。大二那年,我在图书馆无意翻阅《民事案例选编》,居然站着一口气读完了半本。从最初看案例的“热闹”到后来学习如何解决纠纷的“门道”,我发现民法接地气、很实用,也被法律严密的逻辑与清晰的结构所吸引。于是,我旁听法律专业课程,又在浓浓的兴趣驱使下报名线上法律课程,最终报考法律硕士专业。


栀子飘香,我以学院笔试第三、面试第一的成绩走进西南政法大学。入学后,常常苦于法学基础知识的先天不足,幸得诸多恩师传道受业、答疑解惑,才逐渐学有所得、初窥门径。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中我每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司法考试成绩也位居学校前列,参加学校法律英语翻译大赛荣获一等奖。毕业那年,我满心期待法律人的事业与生活的模样。


我如愿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原闸北法院,开始在立案庭工作,坐过窗口、跑过银行房产交易中心、随叫随到协同接访,多岗位的锻炼让我迅速成长。我共登记立案约4920件、信访接待百余人、出具财产保全裁定210件、审核公告438条、刊发《立案之窗》等20余期、汇编13册诉讼指南、草拟本院鉴定评估等司法辅助工作规定等。犹记得接待过一位衣着不整、面容憔悴的女子,抱着她二岁的儿子来立案。她因同居男友失踪,无力抚养孩子来索要抚养费。立案后我心里沉甸甸的,我告诉自己,这不仅仅是一个案子,更是别人的一生。信访接待的历练,则让我更加成熟。最初看见歇斯底里和行为过激的当事人,我胆怯且束手无策。后来在经验丰富的老师带教下,本着安抚理解与解决问题的态度去沟通交流,接待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也让我在日后审判工作中更注重方式方法,与当事人沟通更为耐心细致。


后我调入审判庭,从事房产审判书记员与法官助理工作。送达、记录、校对、归档,都需又好又快。每完成一次归档,我都在自己的案件清单写上“束”字。这意味着一审程序的结束,档案里一切将永远定格在此刻。我告诫自己,当慎重对待每一个工作环节。一案接着一案的时光里,我看到了更有条理性与程序意识的自己,并走上了法官助理的岗位。记得调解一起因公共管道污水反溢造成业主财产损害的纠纷,最终业主损失得以赔偿,物业公司还额外保证每半月检查管道。业主与物业公司握手言和之时,我在日常看似琐碎的证据交换、组织调解、撰写文书中,感受到了法官这份职业的意义与肩上的责任。





坚守—法暖夕阳护佑安宁


——“你太年轻,你不懂!”——“年轻不简单,你说得对…”从当事人口中听到第一句话到第二句话,我走过了艰难的一年。


这一年,我难以忘记“哭着数钱”的吴老伯。75岁的他因无法提供证据而申请撤诉,我没有直接裁定准许,而是给双方打了16个电话。次日,吴老伯便当庭拿到弟媳妇本应给他的8万元动迁款。新疆回沪知青的他,再艰难也没掉过一滴眼泪,却在数钱的时候泪流满面。


这一年,难以忘记叫我“法官医生”的张阿姨。78岁的她因丈夫起诉离婚而六神无主。三个小时的庭审,我向双方详细释明离婚对人身与财产、住房与养老的影响,感慨道“老年婚姻更是照顾扶持的战友”。男方当庭撤诉,张阿姨说我治好了她的婚姻。


这一年,难以忘记说我“分毫不差”的王爷爷。楼上水管爆裂致新装修的王爷爷家中损失严重,查看现场后,我就损坏部位逐一阐述损失情况与预估修复费用。王爷爷问我“是不是做过装修?”原来我预估费用与双方各自询价竟然一致,案件当庭调解并履行。我没做过装修,但我足足学了三个月的家居装修与材料人工估价。


审判之余,我撰写涉老民事审判白皮书,反映“线上购”、 “广场舞”、“养老院”、“收藏品”等新型案件,分析离婚、赡养、人身损害、涉平台借贷等多发案件,并据此提出加强老年权益保护的建议。新闻综合频道、《上海老年报》及《劳动报》等多家媒体对此报道,该白皮书被评为“上海法院优秀白皮书”。我积极参加判后回访、法律咨询、“送法进社区”等活动。针对老人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薄弱的问题,我牵手“银发盾牌”公益项目与所在审判团队签订共建协议,为老年公益司法服务提供法律支撑。还多次组织庭审观摩与法制宣讲,送法进入老人的生活,更是走进了老人的心里。92岁的孙爷爷咨询遗嘱事宜后哽咽地说“小白法官谢谢你,这下我走了也能闭上眼睛了……”


银发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当纠纷来临,他们往往脆弱无力。我不再仅仅是法官,更是许许多多银发老人的“小白法官”。我希望可以向每一位老人、每一个家庭传递一种法治情怀,让法律不再只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成为可以安身立命、安享晚年的强大依靠。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用青春守护夕阳,用责任与担当践行司法为民的不变承诺。


只愿你内心有悠悠的白云,和温暖的阳光。




更多候选人故事

欢迎关注庭前独角兽



编辑|曹丹

十佳青年评选

成长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