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焕焕:行而不辍 慎终如始 | 庭前 · 十佳青年评选
十佳青年
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评选活动如期而至。庭前独角兽每日将陆续推送23位候选人的成长故事,之后将进行十佳青年网络投票和现场评选活动,敬请期待。
奋斗为本 追求卓越
孙焕焕(上海铁路法院)
成长故事
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候选人
慎始:“以文结缘”,走上行政审判之路
“小孙,你可以尝试一下撰写调研报告。”
2009年,我是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校与高院合作开展的法律助理项目,正在虹口法院行政庭实习。带教老师辅导我撰写了一份较为复杂的裁判文书,并提供素材鼓励我撰写调研报告。
谁想,带教老师的这句话,不经意改变了我的人生——
2010年,我把调研报告扩展深化,形成以信息公开为主题的毕业论文,详实的实证分析提升了论文的针对性与可行性,获得答辩老师一致称赞,被评选为“优秀论文”。
由此,我对于行政审判的热爱开始生根发芽,将行政法知识在行政诉讼中践行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于是,公务员报考时,法院成为我的第一选择。
曾有前辈告知,黄浦法院行政庭是业界标杆,号称行政审判界的“黄埔军校”。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考该院并考取,成为行政庭的一员。
黄浦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辖区内市级机关较多,公民法治意识强,故行政案件新类型多,可以接触到行政审判最为前沿的领域、最为丰富的资源。我拥有了无比珍贵的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行政庭优秀法官多,办案和调研能力均较强,庭里安排了资深法官作为带教老师。我更是在行政审判一线接受专业化培养与训练。
然而,第一次参加庭里疑难案件讨论例会,却让我颇为受挫。庭长让每位参加者依次就案件发表意见,法官们均能运用理论结合实践条理化阐明观点。而我一心想着体现理论功底,却无法与实践问题很好地结合。原来,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无法割裂的。
幸得带教老师后续悉心指导,启发我对问题进行思考,让我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协助办理案件、撰写裁判文书和案例分析中积累着经验,灰色的理论在实践中逐步鲜活起来。
笃行:“以文聚智”,在调研中促审判
2013年5月,我成为一名助理审判员,开始承办案件。
行政案件俗称“民告官”案件。基于被告的特殊性,容易引发社会热点。办案之初,我主要审理的是信息公开案件,多因对拆迁征收不满引发,当事人往往情绪激动。
在一起二十余位征收居民旁听的信息公开独任审理案件中,原告一定要请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公民做代理人,旁听人员集体起哄,一时间场面混乱。无奈之下,我只得请审判长下来帮忙疏导。本应三刻钟开完的庭,我花费近两个小时才勉强审完。
庭长观看庭审直播后,向我指出庭审中的问题,并强调法官必须要驾驭好庭审,保证庭审效率和威严。前辈法官也说:“做法官就是要泼辣点,刚柔相济。”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在某种近乎固执的要强心态下,我开始不放过每一个案件,真刀实枪磨炼,办案能力迅速提升。结案实现月度均衡,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然而,随着日复一日的办案,我却突然愈发不安起来:是否仅止步于这一起起案件的办结?我作为法官的价值就是如此吗?
我向身边优秀的前辈请教,他们以其亲身经历告诉我,办案绝不是个案的一结了之,而要在普通的“小案件”中凝炼总结出“大道理”,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类案裁判标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推动行政审判发展。
我似乎明白了,又仍存一些疑惑。于是,我告诉自己,与其解决想象中的问题,不如行动起来,躬身入局,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
阿尔贝·加缪曾言:“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自此,办案之余的调研总结成为我最为快乐的事情。黄浦法院是最高法院行政庭联系点,又是上海唯一的简易程序试点法院,于是我针对简易程序运行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撰写相应调研文章,总结试点经验。
最高法院行政庭对我们试点取得的成效予以认可,试点的做法和建议在新行政诉讼法修改时被吸收采纳,撰写的文章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获奖。针对审理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我和优秀前辈一起编写精品案例发表并获奖,观点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改时亦被采纳,并且参与撰写的政府信息公开书籍得到公开出版。
原来作为基层法院的法官,同样可以通过案件的调研提升,推动法治建设进程。而我“以调研促审判、以审判推调研”的思路更加清晰,成为审判业务专家的目标更加坚定。
选择:“以文励志”,
到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前沿去
2015年2月,司法改革拉开了大幕,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也在推进着。我再次走到了人生的拐点,成为员额法官无疑是我的梦想,去还是留?选择去哪里?
2016下半年第二批助理审判员入额,我正好符合报考条件。经过笔试、高院第一轮面试后,我在全市法院待调剂人员中分数名列前茅。在浏览高院网站公布的可选择调剂法院时,上铁法院映入了我的眼帘。
该院从2016年7月起开始集中管辖四区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四个区的行政案件和审判力量集中在一起,不正是提升行政审判专业化水平的理想之地吗?我不禁眼前一亮。在司法改革的大潮中,时势不断变化,唯一能做的就是“Do the next right thing”。那么,就听从内心的声音,跟着改革走吧!于是,我选择了上铁法院,并经遴选委员会面试顺利成为员额法官。
申请拆除违法建筑课题,并形成调研报告,这是我到了新岗位不久忍不住摩拳擦掌做的一项新调研工作。因为刚分配到专门从事城建类案件审判的行政二庭,我发现这并非我熟悉的办案领域,包括征收补偿、拆违整治、规划许可等,案件复杂疑难敏感,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操作规范更是专业繁杂。
员额法官独立办案,再加上法官助理、书记员均为新进人员,我有种“夜半临深池”的忧虑。常因担心审判程序或判决书没有做好、争议没有真正解决而夜半惊醒。
值得庆幸的是,院、庭领导对于我极为体恤关心。庭长交代资深法官,若需要请他们担任我合议庭的审判长,要积极支持。我也坚信:天道酬勤,只要多向领导、资深法官学习请教,案子肯定能办好,而且越是复杂难审越能提升能力,体现法官价值。
那么,该如何尽快熟悉和了解案件的最新动向和审理思路?无疑是进行类案梳理和分析。于是,我通过课题等学术调研,熟悉相关类案的审理要点,也发现疑难问题,经研讨给出解决建议,促进适法统一。我迅速适应新岗位,办起案来更加游刃有余,“午夜惊魂”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
撰写的拆除违法建筑课题调研报告荣获全国行政审判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此外,我还将该调研报告转化为专项白皮书,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前行:“以文塑形”,乘风破浪会有时
上铁法院每年都会编一本刊物《前行的脚步》,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我很喜欢它的名字,因为那就像人生的脚步,一直前行着,不辍不止。
这又让我回忆起参加第二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评选的日子,有幸结识了各法院的优秀青年,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了力量。演讲前,其他法院选手对我的鼓励让我几欲落泪。这并非竞争的赛场,而是展示每个选手不同风采的舞台,引领法院青年们不断奋进。正是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奋发向上。
我与上铁法院,这块上海法院司法改革的重要“试验田”同呼吸、共命运。当行政庭开始随机分案时,我为又能审理种类丰富的案件而欢欣鼓舞,结案数位列全庭第一,并产出不少精品案例,包括全国法院行政审判优秀案例二等奖、上海法院百例精品案例、上海法院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十大典型案例等。
当全国或上海层面征集调研成果时,我以饱满的热情同时进行三到四篇调研成果的撰写,连续四年在全国行政审判优秀业务成果评选和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比赛中获奖,与优秀的同事们一起使上铁法院在多个调研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我也荣立上海法院个人二等功,被评选为上海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
犹记得为推进类案同判,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理论研究会、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牵头,确定由上铁法院具体负责《工商登记案件裁判规则(一)》一书的编著事务。院里组成了编写团队,并将统稿任务交给我。
于是,多少个午休时间,与同事们为每个规则标题内容正确表达而激烈讨论;多少个夜晚,穷尽所有检索手段找到同类案例;多少个周末,对每个规则进行逐一校对、编辑。
最终该书质量获得高度评价,成为最高法院出版的首批类案裁判规则著作之一。我也被再度邀请参加三中院承担编著的最高院生态环境保护类案规则,以及上海高院工伤认定类案裁判规则的编写,将审判工作继续延伸和升华。我也从中汲取了积极的力量与向上的勇气。
新时代赋予上铁法院新的使命和活力。随着改革的步伐,2020年1月起,上铁法院开始管辖全市环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金山、青浦、崇明除外),环境资源“三合一”审判团队随之成立。感恩于院、庭领导的安排,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办理行政案件的同时兼顾审理环境资源案件。
新的办案领域让我脱离舒适区,继续学习、成长。我已经在梳理环境保护类案件,准备进行专题类案研究,通过调研提升环资审判专业能力,继续为行政和环资审判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
办案与调研,如空气之于我,两者不可或缺亦不可偏废也。调研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属于更高层次的审判。同时,调研不是文艺创作,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从审判中来到审判中去。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不应执念。
在人生遇到风浪时,与其躲避,不如迎难而上。
看前方,常怀感恩之心,谨记法治信仰,始终如一,继续前行!
更多候选人故事
欢迎关注庭前独角兽
编辑|周婧
十佳青年评选
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