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非易:内心之问 我用行动作答 | 庭前 · 十佳青年评选

李非易 庭前独角兽 2021-06-09

十佳青年


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评选活动如期而至。庭前独角兽每日将陆续推送23位候选人的成长故事,之后将进行十佳青年网络投票和现场评选活动,敬请期待。








奋斗为本 追求卓越


李非易(上海二中院)



成长故事

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候选人




我从小成长在部队大院,耳濡目染许多“命令、纪律,责任、使命”这类铿锵词汇,我对此怀抱懵懂敬畏,但不甚懂得这些令行禁止、服从奉献背后的原由与深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逻辑思辨产生浓厚兴趣,并日常表现出跃跃欲试,记得初中毕业时,班主任在我的纪念册上留下箴言“能言善辩的你,长大后做个律师吧!”或许正是这一句指点和鼓励的赠语,结下了我和法律之缘的种子。自此以后,我便有意无意地阅读法律书籍、观看法律影剧,渐渐更多认识并喜爱上了法律,到高考填报志愿,我郑重无疑地将每个志愿的首选专业都填上了“法学”,立志将法律作为将来从事的职业。


2009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宝山法院工作。彼时,我还是一个初出校园的法学院毕业生,甫入法院,“如何做好一个法院人?”就成为我内心之问。这一问伴随着我的法院生涯至今,竟也有十一年了。



初问:汝给吾事实,吾予汝法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宝山法院是我学习、了解并成为法官的地方。那时作为书记员跟着王力法官走街串巷跑银行,只为查清一个房屋买卖合同的交易背景,我惊呼这不是办案,简直是“探案”。想象中的法庭,是控辩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法官淡然自若,居中裁判。法官不应该是安坐法台,“汝给吾事实,吾予汝法律”吗?王力法官说:“不是所有事实都能坐在法庭里等来的,若是事实不清,何谈法律适用。”这可算是我进入法院的第一课——不仅要为每一个案件负责,更要为每一节事实负责。每当我不断在法律事实和内心确信之间徘徊犹疑,我总用这句话提醒自己:查清事实,公正裁判。正是在宝法良好工作氛围的熏陶下,在许多优秀资深法官的指导下,在多年审判工作的锤炼下,我得以摆脱书生稚气,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法官,审理大量案件。但我时常也问自己,我们的工作除了谦抑地见招拆招之外,能否在更大程度上去从正面影响他人和社会?当好一名法官,我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问:判决之外,法官无言?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2014年,我通过遴选,进入二中院商事庭。除了每月办案绝对数量相对于基层法院有所降低,其他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终审的一锤定音,也让我更加充满了裁判自信,“用判决书说话,如果你出于对问题的关切,愿意细细阅读它,就能够知晓我对这个问题的全部法律观点”,判决之外,法官无言,是不是很酷?


这年年底,在审结一起二审案件后,我收到了当事人邮寄回来的送达回证,上面贴着一张便签纸——“尊敬的三位合议庭法官你们好,收到终审判决后非常高兴,从判决中看到了中国法治的希望!该判决说理透彻,结果公正,相信对方看到后也会哑口无言。谢谢你们,辛苦了!”那张便签纸,我保留至今。每每感念,案件虽小,却映照着公众对司法的期许,连接着公众对法院的信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绝非空谈。当事人的法治信仰在一次公正裁判后可以被点燃,而之于我,这份善意反馈,也鼓舞了我。判决之外,法官无言吗?在另一个维度,我愿意探索更多。



这是一起电信服务合同纠纷。我发现一方当事人在不具备基础电信服务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基础电信服务,司法实践中对此类合同效力认识不一,我立刻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并和通信管理局等行政部门进行专题研讨,最终判决确认此类合同无效,后来该案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审判案例要览》,我撰写的调研文章也被《人民法院报》刊发。结案后,考虑到无证照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可能引发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和电信交易市场的混乱,我向相关行政部门发送了司法建议书。


这是一起涉及冒名股东认定问题的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我注意到“被股东”现象的认定和处理在目前司法实践中极具争议,且为社会大众所广泛关注。直面争议、严谨论证、审慎下判,案例分析同步跟进,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出了司法建议书,建议优化公司登记时的身份审核流程并探索登记纠错机制。案件也获评了上海法院精品案例。


再后来,两份司法建议,两次呼吁都得到了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和回应。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发布了《关于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指导意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被股东”现象的关切。市场秩序更为规范,营商环境不断向好,是一群人努力的汇聚,是一点点向前拱,能身为其中的一份子,我很骄傲。


随着这样一件件案件的审判,我意识到司法活动固然是具有谦抑性的,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裁判的力量将不局限于个案之内,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地对社会、对市场产生作用力,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止戈为武,止讼为判,法官之言,不止于个案判决,让裁判具备更强的力量,用自己的工作让世界变的更好一点,值得我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




又问:法官是孤独的前行者?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19年底,我被任命为商事审判庭商事速裁团队负责人,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记得刚知道这个消息时,想到我作为全院年纪最小的入额法官要去带领一个审判团队,想到我们要用部门1/5的审判力量去完成超过1/3的审判任务,巨大的压力如弥漫的空气,不断向我挤压过来。我在管理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我最大的担心是,团队中有很多资历比我深、年龄比我长的优秀法官和助理,其中一位资深的老师,甚至在我还未出生时就已经进入法院工作,他们会如何看待我?若是有人不接受管理怎么办?有人当面反驳我又当如何?


尽管充满困惑和担忧,但我始终坚信: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必须不惧怕于去做他所惧怕的事情。特别是青年,面对挑战,如果轻易退却、浅尝辄止,又如何做一个有力量的裁判者,又如何带领着团队不断前行?幸运的是,我们团队的成员们都是有能力、有情怀的队友,他们不仅没有对我的管理工作提出质疑,反而毫无保留地给予我帮助和建议,让我们团队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前行,一起努力攻坚克难。团队始终能够超额完成审判任务,质效数据名列前茅。而我,也越发感受到了“责任担当”的分量。



年初,最高院拉开新一轮繁简分流改革的大幕,作为商事速裁团队的负责人,及时开展二审独任制试点工作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和研究室的同志们一起通宵达旦进行调研,不知疲惫开了十几场协调会。今年1月,我适用二审独任制审理了一起股东知情权纠纷,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适用独任制审理二审商事案件。头炮打响后,一个、两个,更多的案件得以适用,团队成员间分享、启发,发现问题,反复论证、优化调整,又协同研究室等部门一起制定流程细则,为后续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让我院的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沿。



2月份,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情况和新挑战,线上审理的探索推进迫在眉睫,我们作为商事速裁团队,自应冲锋在前。院领导大力支持,技术部门全力保障,团队加班加点,精心预备,节后第三天,我通过上海法院在线庭审系统审理了一起商事二审案件,完成了我院首例探索。初试之后,马不停蹄复盘、推演,提示重点环节,总结有益经验,在线庭审很快开始常态化运行。之后,郭伟清院长又带领汤征宇庭长和我在线审判一起商事案件,并在中国法院网、新民网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取得良好社会反响,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在云端参加庭审,减少疫情传播风险的同时,积压的纠纷也得以解决。


这才发现,法院人,从来不是孤独的前行者,我们的事业是一群人的共同奔跑。要做好一个法院人,未来的路还很长,内心之问,我用行动作答



更多候选人故事

欢迎关注庭前独角兽



编辑|杨程

十佳青年评选

成长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