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曲晓辉:清心寡欲当学者

2017-05-08 《财务与会计》 会计学术联盟


中国会计智库”诚邀您加入

第一批申请5月10日截止

    青年会计学者联合发起的会计本硕博NO.1平台 


分享信息,传正能量,交流学术

广结善缘,整合资源,服务成长


《财务与会计》编辑部进行《迈向21世纪的中国年轻会计、财务、审计学人第一方阵》入选者回访,邀我写个短文,分享十几年来所研究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或是个人的职业成长与感悟。说实话,无论是讲领域进展还是讲个人成长,都难免自我吹嘘之嫌,这于我而言确实有些为难。因为,正是在这十几年里,“自我”已经全然淡化,毫无展示之心,除科研奖之外不再申报任何称号或奖励。我以为,岁月如江河流淌,其间该留下的自然会留下;学术如江河日月,真正的学问一定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乃发展艺术与科学之基本方针。花之素艳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是否有学术贡献以及贡献大小无需自诩,更不可妄论己长彼短,权且留给后人评说。当然,学术争鸣则不在此列。时光荏苒,转瞬即逝,跨越知天命之年的人,没有时间可以用在浮光掠影的事情上。唯脚踏实地、争分夺秒做些实事,方与渐次逼近的花甲之年相称。人生不易,有机会、有能力为社会、为他人多做一些,实乃幸事。然无奈中艮副总编执着,约稿编辑坚持。仔细想来,《财务与会计》此举用心良苦,且进行一个小结或反思,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遂有下文。字里行间如有虚妄,还请读者海涵。


1989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留厦门大学任教以来,我主攻财务会计和国际会计。25年来,亲身见证了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参与了相关的研究及咨询,形成了一系列认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进入“方阵”翌年(2001),我作为美国富布莱特研究学者到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大学(UIUC)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这是继1991年去加拿大圣玛丽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问之后第二次到北美进行比较长时间的访问,加上先后去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访问,在海外的经历两年有余。这些经历无疑是一笔财富,让我开拓了视野,体验了不同的教学和科研,观察到其管理,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教育,也看到了差距。这其中,对于教学和科研国际化的趋势,有了直观的了解和清晰的把握。恰恰在这段时间,关于中国必将成为21世纪中心的舆论也十分盛行。因此,我对于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从事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和基于国际化背景进行学科建设有了一些想法。


一、国际化视野的教学和课改

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是自己的本分。由于海外经历及思考,也由于自己主要从事的教学和研究侧重于国际会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组织、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以及教学管理方面,自然而然地注入了国际化元素。正如一位北美著名教授所言,从事国际会计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要及时掌握最新进展。因此,备课的压力自然大些,应该说不检索和把握最新进展就不能上讲台。由于最近十几年是国际会计领域准则和实务变化最快的时期,一些课程授课内容必须持续更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我力求交代准则和实务的最新进展,给出逻辑关系和基本观点,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并鼓励和带领一些学生开展相关研究。教学相长、教学与研究相长,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也是高校教师应当秉承的教育理念。


在研究生招生方面,我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是专业课用英语命题及面试专业课的过程中包括英语对话。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为克服学生多、指导时间有限的难题,组织学生研究、翻译国际准则和相关资料,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并且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到有竞争力的企业任职夯实了专业基础。研究生是科研的一支生力军,吸引学生参与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既是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需要。在实际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过程中,包括组织和指导学生模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分配子课题和具体研究任务,以及不定期召开小型会议切磋和研讨,促使学生爱上科研,积极参与科研,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这些工作,对于培养青年学者的成长,颇有成效。我指导毕业的学生中,已经有二十几位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甚至博导,一些人也走上了处、厅级领导岗位,也有学生成长为商界精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成长为中坚和骨干。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也尽可能体现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要求。近年来,主持了我所负责的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国际化教改——按照国际顶尖商学院对应学科国际高水平硕士项目培养标准,诸如德克萨斯-奥斯汀大学、伊利诺伊-香槟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设置会计学和财务学研究生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程度,实现了会计学和财务学研究生课程全部采用英语讲授。这一举措对于培养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体制机制的本土国际化人才是一种探索,特别是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在体现国际教学理念、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制度背景的教学活动,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反响热烈。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的国际化水平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借用“985”平台,组织设立了国际教育中心以深入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大学和杜兰大学等高校合办会计和财务专业“1+1”硕士研究生项目,实现了国内本科与国际硕士项目的无缝对接、拟留学优秀学生赴顶尖学科深造的直通输送,获得广泛好评。


二、基于本土的国际会计研究

新世纪伊始,正是会计准则国际发展进入崭新阶段的开始,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实质性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10年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我和我的团队就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的政治层面分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协调及启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问题、会计准则趋同的经济后果等问题展开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量化研究进行了述评,并创新性地修订了Jaccard系数以使其适于全面衡量准则趋同程度;首次在国内区别准则“缺失”和“分歧”两种情况,并借助该两种趋同度指标进一步揭示了准则差异的不同成因, 进而发现它们与修订系数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首次使用详细的准则精准对比点, 主要以资产计价相关准则为检验对象, 分阶段考察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我们还尝试创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量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法,并首次全面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与IFRS的趋同度,并撰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三、国际化环境下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与平台打造需要长期积累、用心体会和深刻反思,需要从基层逐步做起。基于在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分管培养、学位和学科建设的积累,我组织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挂牌),牵头论证、协调及组织申报了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2005年挂牌),组织了国家重点学科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最近两次的评估申报(2002年和2007年),组织迎接了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评估,对于学科建设的内涵、外延、实现形式和管理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使我认识到学科建设是每位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本学科领域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自己觉得比较具有公益意义的是会计学“十一五”规划的组织和执笔。2004年,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经济组和国务院研究室秘书司的委托,我组织和执笔了《国家社科“十一五”规划应用经济学·会计学学科调研报告》,对会计学学科结构进行了概括描述,由各领域专家(按姓氏笔画)于增彪、刘峰、吕长江、李建发、陈汉文、陈信元、陈晓、吴联生、陆正飞、傅元略、谢荣及本人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回顾对会计学科的贡献,这一辈子特别是最近十几年,觉得最为得意的是牵头论证了国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MPAcc)。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的供需背离呈日益严重的趋势,高校培养的大量学术型人才过剩,专业教育亟待规划和发展。我自1995年在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主管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经过初步调研,形成了比较成形的想法,从1997年起大量检索国外会计学专业学位教育历史及现状,先后积累了7万多字的论证材料,并征得时任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罗飞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汤云为教授和上财研究生部冯正权主任,以及后来清华大学会计系主任陈小悦教授等所在单位的支持,向国务院学位办和财政部会计司报告,争取作为国家专业学位项目立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此项目得到财政部领导和会计司的大力支持和积极争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2年聘请一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进行论证,2004年开始试办。国务院学位办的同志认为,MPAcc项目的国际论证是所有专业学位项目申请中做得最好的。十几年来,我尽可能参与了我国会计专业学位项目的现场调研、培养方案和论文标准研讨、教学改革、师资培训、案例大赛、质量评估和质量认证体系的论证或研讨工作,包括目前正在牵头论证的会计博士专业学位(DPAcc)项目,以期为我国会计学专业学位的设立、发展和完善竭尽绵薄之力。


四、搭建学术平台、履行学者义务

本世纪之初,国内会计学界的学术交流平台十分有限,亟待拓展。我以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陆续牵头筹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暑期学校及论坛20次,参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管理学“十二五”科研规划制定工作。这些活动,促进了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和联系,也促进了学术发展。


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并报告研究进展是开拓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有33篇次论文入选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参加美国会计学会(AAA)年会和亚太国际会计问题研讨会并陈述论文,也作为论坛演讲嘉宾参加了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协会(IAAER)世界大会(World Congress)。在担任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分会(原中国会计教授会)候任会长期间,与时任韩国会计学会候任会长Soon Suk Yoon教授协商一致,建立了两会年会相互参与机制,每年各派10位学者参加对方的年会,并带队参会,促进了两会及国际学术交流。


学术期刊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2008年以来,在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及国内外诸多学者和科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以厦门大学为依托,我作为主编牵头组织了《当代会计评论》(以书代刊)的编辑刊发工作,该刊主要刊登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及其相关领域的原创性和反映前沿发展的学术性论文,2013年12月20日被遴选为CSSCI收录集刊(2014-2015)。同时,我也作为委员参与CSSCI指委会工作。我还作为Accounting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编辑顾问、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中国会计评论》等学术期刊编委及匿名审稿人,参与学术期刊的建设工作。


作为一名学者,诚实、守信、正直、正派、公正和尽责是基本要求。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审专家……对于这些义务性工作,我都能够做到亲历亲为,只要接受了委托就认真做好。我参加上市公司和金融企业董事会及担任企业财务顾问也是这样,积极提供专业意见和适时进行风险提示,切实做到忠实、勤勉和尽责。


五、随想和共勉

社会上一直存在一个误解,认为当大学老师收入高也很光鲜,学问都是在风清月明、花前月下、湖边楼亭、把酒吟诗般的意境中做出来的。学者也是人,也有家庭负担、亲情友情、道义责任以及生老病死。在当今高等教育大跃进、生师比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备课、上课、带学生、做研究,哪样不费时费力都难以做好做精,加之社会服务的任务繁重,没有好的身体,没有超强的毅力,不夜以继日争分夺秒,是无法完成任务的。虽然学校有寒暑假,国家有法定公假,校历是每周工作5天,但实际上哪一位老师会心安理得地休息和休整?因此,我常说,做学问、当老师,是个体力活。当然,还必须具有管理时间的能力,耐得住寂寞,挨得住清贫。


与大多数同时代的会计学博士和学者相比,我是不富裕的,而且不努力挣钱。但是,我觉得,用时间和生命的消耗来换取财富数字的递增,实在是得不偿失。只要衣食住行尚可,还是应当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虽然,我也认同,培训也是一种社会贡献。


我深知“厚德载物”的道理,作为就业、高考、攻博、治学都赶上了末班车的“新五届”初中毕业生,作为饱受家庭政治历史问题牵连的“可教育好子女”,有今天的职业和成就,我已经感恩戴德。


人,是要有一点传统、精神和境界的。我恪守忠孝仁义理智信廉耻的传统节操。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充满爱心,心存感激,团结友善,乐观向上,是我的主旋律。虽然没有成长为幼时理想中的自然科学家,但我一直很尊崇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名言: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我也很信奉智者诸葛亮的观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特别乐意以我国古代教育家韩愈的警句与后学共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相信,我秉承的这些理念,对于现今青年学者的成长定位也是适用的。


回到现实,我只想说,以前花了太多时间做学科竞争、做竞聘项目、写考核文章,希望发表的文字没有形成误导;今后真正想做的是,远离繁华,潜心研究,深入思考,把电脑里和笔记中纯粹属于自己的那些思想火花整理出来,争取形成传世之作。(原载《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10期,本文转自中国财政杂志社公众号)



【作者简介】曲晓辉,厦门大学会计学教授,我国第一位经济学(会计学)女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博士生女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富布莱特研究学者,入选2007、2008、2011年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项目论证发起人。兼任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会计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学位论文指导工作分委员会主任、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持国家、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5项,出版著作23部,国内外发表论文112篇。(2014年统计)


“会计学术联盟”优质社群推荐!

全球最大会计博士QQ群(1958人):

群号:336218567


加群申请:称呼+专业+学历+单位

门槛:只接受博士,博士生,高校教师申请




高端会计学术交流微信群

SSCI/CSSCI投稿审稿交流





高端会计实务交流微信群

“中国会计实务联盟”




“中国高校会计教师联盟”欢迎加入!


欢迎诸位加入会计学术联盟旗下的“中国高校会计教师联盟微信群(321人)”,希望大家积极发扬联盟文化:成全他人,成就自己,广结善缘,一起打造令有缘会计人成长的"会计生态圈"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各种捧场支持!


为便于大家认识,切磋会计教学手艺,请及时修改群名:“称呼+单位简称+学历+职称”


高校老师相加群,请联系微信610997158,申请好友主题:“称呼+单位简称+学历+职称”(本群仅限高校或科研机构同仁加群!)


欢迎邀请与本群文化相匹配的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又好玩的同仁入群!

中国高校会计教师联盟

2017年5月8日


学术联盟已关注学者

吴水澎郭道扬周守华王化成王立彦|

陆正飞|戴德明|黄世忠|田高良杨世忠|

 谢德仁|汤谷良|付磊张继勋| 周晓苏|

姜国华靳庆鲁| 肖星 | 李增泉 | 吴联生 |

叶康涛| 李青原 |饶品贵|吴溪 | 王玉涛 |

刘启亮 | 李留闯 |姜付秀 |步丹璐|

周卫华 |杨兴龙 | 赵立彬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