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甚至被神化,社会上曾掀起了“关于会计是不是会消亡”的大讨论,神化技术必然不清会计发展的方向;清醒的会计人却从中看到了会计转型的希望。在齐鲁大地上,在全国会计前辈、会计专家的指导下,以山东财经大学王爱国教授为首的会计人,较早提出,并探索出一条会计再生之路:智能会计,“不是什么牛奶都叫特伦苏”,今天小编就与您一起走进山东财经大学——智能会计诞生的地方!
山东财经大学“智能会计”诞生记
如果“结绳记事”不算“会计”的话,中国会计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即使从意大利帕乔利的“复式簿记”算起,会计也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的重要性是之于经济和管理的重要性而言的。只要发展经济,就离不开管理;只要科学管理,就离不开会计。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一直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门科学能像会计学这样如此有效地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一再证明:市场不仅仅是人类经济社会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和决定性力量,而且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和治理经济所必须坚持的信仰和坚守的底线。尊重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促进要素的全社会流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宝贵经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公开透明是市场公平、公正和有序的基础,是价格形成、企业决策和社会理性的前提。因此,作为一个有效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的重要性更多地应该是从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去理解、去把握。服务于“市场经济”,服务于“企业管理”,通过经济和管理的重要性来映衬或者彰显会计的必要和重要,是我们思考会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基本法则。遵循了这个法则,会计的变革、演进和发展就符合常识、符合规律;违背了这个法则,那必然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就是背离了会计“初心”、违背了会计“道义”、忘却了会计“来路”的。扪心自问,如果没有了经济发展、离开了管理需要,也就是失去了财产物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以及由此带来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进一步的也就是否定了信息不对称这个重大经济和管理命题,会计当然就没有存在与发展的土壤和必要了。但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又怎么能离开经济和管理呢!经济繁荣和管理科学不仅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既有内容和具体体现,而且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坚实基础和动力源泉。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经济行为和管理活动就从来没有缺席于人类社会生活,为经济和管理服务的会计又岂有缺席之理!只不过: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会计发展相对就快;在管理作用突出的阶段,会计地位相对就高。我们要坚信:会计不会消亡。会计自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消亡过。相反,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变革,会计变得越来越必要、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光大。面对未来已来的社会,会计别无他途,只有变革、赓续和弘扬。也就是,会计只会“改变”,也只能“改变”。
会计的技术性至少包括会计本身的技术性和会计发展的技术性。会计的“改变”正是源自会计的这种技术性,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外部推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范式和管理模式的“蝶变”。从技术角度讲,伴随第四次科技浪潮的到来,人类社会已经至少是即将进入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万物互联”为代表的“智能时代”。在这个时代,经济场景、经济模式、经济业态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与会计紧密相连的商业模式将会或已经由农耕文明时代的“点”状思维和“点”状结构、工业文明时代的“线”性思维和“线”状结构转变为生态文明时代的“网”性思维和“网”状结构,B2B、B2C、C2C、C2B、S2b2c、c2b2S等创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生产模式将会或已经由工业文明时代的存货式、订单式生产向以消费者个人偏好和个性化需求牵引的实时化、后推式生产转变;管理模式将会或已经由以价值链、科层化、标准化、同质化、闭环式为特征的机械管理转变为以自组织、扁平化、精准性、异质化、开环式为特征的智能管理。与此相适应,会计逐步实现了从蒸汽时代“算盘+纸张”的“手工会计”,到电气时代“计算机+磁盘”的“电算会计”,再到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局域网(PC+互联网)”的“信息会计”的转变。可以预见,未来会计也会遵循这样的技术逻辑和技术路线。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由于技术尤其是信息通讯技术及量子计算技术和量子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使实时、高效、低成本的价值整合、柔性制造、网络协同、商业智能、数据决策成为现实;使数据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和社会财富增进的主要源泉;使信息主要是会计信息的数据化、智能化成为可能。数据就是价值、数据就是财富、数据就是资产、数据就是决策等与数据有关的经济、管理、财务和会计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蓬勃而直接。作为一种通过提供结构化数据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活动,会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遇到如此严峻的技术冲击和挑战——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核算将要或已经为智能机器人所替代,人机次第联结去模拟或实现人的会计思维和财务决策不是初见端倪而是即将实现;以出纳、审核、分录、成本、总账、报表为主要表现的低端会计岗位将要或已经为以预算、司库、风控、税务筹划、数据分析、战略财务、咨询与服务为主要表现的中高端会计岗位所取代。面对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获取与处理方式等技术经济范式的突破性发展和应用,会计教育必须改变,会计人才培养必须分化。具体就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越来越趋向于低端或前端会计岗位人才的培养;普通本科类院校应该趋向于中端或高端会计岗位人才的培养。我们不得不承认:与高职高专类学院相比,多数本科类院校的会计教育教学依然在以服务“主板市场”为主要目的、以学习“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以掌握“会计分录”为主要要求、以熟悉“会计循环”为主要过程、以会填“票证账表税”为主要技能、以强化“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诚然,我们在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信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巨大推动与引领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或必须承认:相对于人类本身,也就是人的认知、思维和智慧而言,一切技术又都是辅助性和工具性的。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夸大技术尤其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性、工具性作用,怀疑会计存在的必要性、正当性和合理性,否定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专业能力在未来会计发展与应用中的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又要防止思维惯性、路径依赖和行为固化,过分强调会计知识内容与学科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弱化技术推动会计教育教学变革的必然性和趋势性,否定或拒绝会计学科和会计教育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改变源于成长与责任。会计怎么改、怎么变?是“旧瓶装新酒”,还是推陈出新。当然是后者。这是会计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技术逻辑。从“结绳”到“簿记”是这样,从“簿记”到“会计”是这样,从“会计”到所谓的“未来会计”也会是这样。会计往哪里改、往哪里变呢?是按照“业务”思路,向所谓的“业财融合”方向变,还是遵循“技术”思维,向所谓的“数据智能”方向变,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即以“业财融合”为基础,向“数据智能”方向变。我们赞成第三种改变思路。因为,唯有如此,未来的会计才能实现在智能时代由会计核算向会计管理的大转变,才能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大统一,才能实现经济业务与财务活动的大融合。一句话,就是实现会计的大回归,即重新回到“大会计”或“大财务”时代。当然,这种会计回归不是简单的“复辟”,而是会计的升级、升维,也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机器学习和算法引擎,实现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经济业务的实时、深度和无缝隙融合。名不正,言不顺。这种“未来会计”应该叫什么会计呢?有的叫“云会计”“智慧会计”,有的叫“大数据会计”“互联网+会计”,还有的干脆叫“智能+会计”和“神经会计”。不胜枚举。这些称谓似乎都有道理,但好像又都没有揭示出会计的技术本质。按照技术发展和技术推动的逻辑,我们将其命名为“智能会计”,即是一种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万物互联(PC+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会计”或“智慧化会计”,也就是一种以“业财融合”为基础、向“数据智能”全面转型的会计,即是一种以“业财融合”为基础、以“财务共享”为核心、以“算法引擎”为支撑,所构建的人机共生、协同进化、管理赋能,满足经济与管理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需要的会计管理系统。根据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规范要求,我们认为智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智能时代经济社会对会计数据分析和会计管理决策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诚信品质和技术能力,掌握财务会计、数理统计、经济管理、法律制度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具有大数据分析和会计管理实践能力,能够在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证券公司等相关机构或部门胜任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工作的智慧型、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我们认为智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是:熟悉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相关法规、政策和方针;掌握云会计信息系统、大中型集团财务共享原理与应用;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方法和相关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工具,具备智能化会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评价能力;具备外语文献读、写、译能力和外语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具有系统性会计思维、会计语言表达以及人际交往、自主学习和持续创新能力;具备综合运用上述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相关单位会计、财务、税收以及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相关经营管理问题能力。为达此目的,我们认为应该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云会计、财务共享、大数据分析、智能财务、智能决策、智能审计等相关内容整合融入现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中,也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全面重构会计学专业的现行知识结构、能力框架、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但是,限于目前的师资队伍状况,我们认为推进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现实途径和有效方式应该是先分设、再整合,即将现行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和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等七门核心课程,整合建构为“会计学、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和云会计与财务共享、数据分析与智能财务、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等新的七门核心课程。同时,增加数据库原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方法导论、R语言或PYTHON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数据基础课,调整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和统计学原理等专业通识课。最后需要说明,人工智能推动了经济、管理和会计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确定性、逼近性、个性化和颗粒度,向信息的对称性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是,作为一种先进技术,人工智能在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领域发挥作用,一定是建立在会计这个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系统性、结构化的以数据为主要内容的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相反,一定不会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直接从海量的、繁杂的、低价值密度的所谓“大数据”中抓取数据来为经济和管理提供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服务的。也就是说,智能会计更加需要会计知识、会计思维和会计逻辑,即更加需要会计知识水平、会计认知能力、会计逻辑思维和会计技术能力,只不过是更高阶的而已;更加需要数学思维、统计方法和计算机语言的系统性支持,通过数学建模、复杂线性回归和重要性参数的嵌入,实时、高效、低成本地提供越来越逼近经济管理现实世界的辅助决策信息。正是由于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才使实时会计核算成为可能,才使智慧会计管理愈发重要,才使业务、数据与财务完整的融为一体,才使会计数据信息更为精确、准确、向精准升维。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以会计信息化部为主体,积极谋划、大胆创新、勇于作为,于2018年10月21日邀请财政部、审计署、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广东金融学院、中石化集团、鲁信集团、用友新道、普联软件、深圳融智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就山东财经大学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论证。
2019年6月14日在“首届中国智能财务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由山东财经大学和浪潮集团共建的“智能会计实验室”隆重揭牌。
“智能会计”实验室是一个集财务共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教育新生态平台,融合浪潮在新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结合国内大中型企业业务、财务流程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体验平台如何完整地支撑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地帮助学生做到学为所用;同时也为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财务共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大数据+会计”、“大数据+审计”的课程开发与应用及“大数据+会计”创新创业提供了实践基地。
2019年9月27日山东财经大学第一届“智能会计”实验班选拔组建完成,按照独立建制、独立方案、独立要求的“智能会计”实验班正式试水起航。
2019年12月28日,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主办的“智能会计”系列教材编写研讨会,台湾中山大学财管系主任王昭文教授,台湾南华大学吴锦文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事业部刘自挥主任,以及全国10多所高校的20余名教师和相关企业界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专家们一方面发表了关于智能会计系列教材编写的真知灼见,另一方面就会计学、智能会计信息系统、智能财务决策、会计商业智能分析课程大纲和教学重点进行讨论,并着手编写智能会计系列教材。
一石激起千层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湖南工业大学、贵州商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等十几所高校来我院学习交流。王爱国、牛艳芳和滕晓东博士也应邀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大连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集美大学、山东管理学院、潍坊学院、山东英才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宣讲和台湾大学以及台湾的政治大学、中山大学、中正大学、东华大学、淡江大学、东吴大学等高校交流探讨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案。2019年10月25日台湾大学会计系正式成立由十八名学生组成的“智能会计”专班,在台湾地区正式开启了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新纪元(会计学术联盟特约记者:萌小二编辑)(本文由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王爱国教授撰稿,有删改)
王爱国,男,1964年生,现任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后。目前主要研究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碳会计、碳审计和生态文明审计。兼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理事,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含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任委员和山东省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社会科学名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会计学重点学科(首批)首席专家、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文化创意产业智库专家、山东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和山东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出版《会计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1995年版)、《成本会计理论研究》(1999年版)、《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研究》(2011年版)和《碳交易市场、碳会计核算及碳社会责任问题研究》(2017年版)等专著5部;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委托重点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年度项目4项、省自科基金项目2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过会计学的省级教学团队(2006年)、省级品牌专业(2006年)、国家级特色专业(2007年)、“泰山学者”设岗专业(2008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0年)、省级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2015年)和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2016年)等。在国内率先研究碳会计、碳审计和生态文明审计等与绿色发展相关的会计、审计问题,其中:相关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13篇、《新华文摘》摘登2篇,《我的碳会计观》一文已被引230余次,已连续四年发起并举办海峡两岸“生态文明审计理论创新发展论坛”。会计公益讲座(回放)|西安交大 田高良教授
博导授课,学习彭晓洁教授团队《高级财务会计》
慕课推荐|山东大学(威海)程子健博士《基础会计学》
慕课推荐|厦门大学《管理会计》与《创业投资》
免费领取,资产评估师和注会网络学习课程!
2020会计考研调剂,这八十余所院校值得关注!
2017-2019年会计考研34所自主划线高校复试线
审计理论研究选题指南!
会计学术"语音播报"正式上线,尽在今日推文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