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证研究方法论:写作视角


出品@会计学术联盟(ID:KJXSLM) ,优质资源推荐栏目,带您一起发现会计专业价值

转自:龙媒玉制新书坊公众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公众号;欢迎联系微信13717527221,联系推送信息,我们优先为加入会计学术联盟联盟校/活动联合发起单位进行宣传(申请了解请点击此处)


“中国会计发展:方向与路径”专题研讨会征文启事
第四届中国会计学者论坛(2022)
2021年度“百强”会计师事务所名单正式发布!
顶刊推送《中国软科学》2022年第4期四篇会计与财务类文章
第五届新兴市场会计与财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青年长江学者,担任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
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最新“会计学”博导名单
人大复印资料,最新转载《财会通讯》十七篇文章!

又一所大学,2023年停止全日制会计专硕招生!
会计名家田高良教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ACCA财务管理F9》第10期开讲公告


会计学术联盟(ID:KJXSLM)

——为高端财会人的智慧成长赋能


传播会计前辈思想,引领青年一代成长

因缘分相聚,因互助成长,因智慧光华


 建 议 盟 友| 星 标 我 们

不再遗憾错过 ☆ 每次成长机会


编辑寄语:每当一本书下厂开印,就怀着忐忑、欣喜……的心情期盼,直至拿到样书的那一刻,甚至不敢打开,似在接受审判;捧在手心嗅着墨香,过往的不易似乎全忘,下次还一本本地从头再来。谁来试试三十多年如一日地重复甚至是升级版(各种复杂图书)的重复!无他,因为爱所以爱!对于我的作者我的书,如数家珍,作者不乏专业+文豪;作品兼顾专业+人文。感谢李老师引荐,感谢吴老师信任,使我有幸在书海探寻中又发现并雕琢一块“宝玉”。
《实证研究方法论:写作视角》一书,就像我国会计史学界泰斗郭道扬教授在推荐序里面写到的——是近年来学界探讨实证研究原理与数理逻辑解析方法的一部力作,无论是在启迪人文研究者思维方面,还是在开拓人文视野与哲理实证分析路径方面,都有着答疑解惑的指引性作用,是很值得学界重视与一读的一家之言。
与吴昊旻老师探讨本书立意,有感于他的“一痛”“二难”“三愤”。这部著作的创作亮点是多方面的,它开辟了将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实证问题研究、原理与方法有机结合的创作体系,从“人文基本功”功力启发出发……这也应了我之前写工作体会小文章里面的“专业+人文,路才会更宽”那句话。
用小品里的一句话,人和人差别咋那么大呢!读着书稿,我就在想,我得修炼多少年才能赶上吴老师文笔的“冰山一角”。意识到差别大咱就学嘛!读书在于增广智慧、启发灵思。深知“文章之意境”则须台面下的潜修功夫。就像俺94岁的老娘以前常说的“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一个道理。闲话少叙,请看优雅大气的封面和精彩简介。
欲想了解——庐山面目,敬请开卷——品头论足。数理人文——软硬兼修,从我做起——拜读此书!                                       策划编辑  樊清玉 2022年8月18有感于本书预售之夜


新书推荐



吴昊旻 著



中国会计学界青年学者吴昊旻教授所著《实证研究方法论》一书,是近年来学界探讨实证研究原理与数理逻辑解析方法的一部力作。


这部书无论是在启迪人文研究者思维方面,还是在开拓人文视野与哲理实证分析路径方面,都有着答疑解惑的指引性作用,故这部书是很值得学界重视与一读的一家之言。


全书总体上分为三篇九章,以财、会、审专业理论为纲,以重要务实性问题为实证研究对象,按照实证分析的逻辑关系,把“专业—学科—教学—研究领域”整合为一体,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交叉互动关系,达到理论与实践在衔接中的分解,而又通过分解达到实证上新的衔接与整合,以最终实现理念、观点、体例与研究结论的融会贯通,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进入实证研究领域。


作者遵照研究逻辑上的安排,首先在本书上篇总论了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所固有的特点及其“思辨”特质,以及对理与实的整合、对研与教的整合,树立起“人文社科”研究原理,革除了以往研究上的诸多局限性;中篇研究在上篇的基础上展开,从具体解读实证文章之“idea”的发现出发,解析了量化方法的应用,阐明了人文社科领域开展实证研究的数理分析、推导原理;下篇研究了“文献综述”创作中的逻辑关系及其对研究内容逻辑层次的构建,从而借此阐明了财、会、审以及人文社科领域专业论文写作如何更好彰显修辞及其创作手法。


全书逻辑结构严谨,将实证原理、数理分析以及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融合为一体,研究视野开阔、论证翔实、说理透彻,行文中的章法节次安排井然,很值得探讨者一体借鉴。



吴昊旻教授这部著作的创作亮点是多方面的,他的这部书,开辟了将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实证问题研究、原理与方法有机结合的创作体系,从“人文基本功”之功力启动出发,在研究中构建了“思想-理论-技术-数理方法”,其间既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关联,而在外在方面,又具有内外关联一体的合力。


作者提倡借助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原理,把研究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逻辑、现代市场经济运作逻辑与研究对象可量化的数理逻辑,以及历史演进规律中所包容的历史逻辑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又把树立人文社科学科和专业研究的素养与功力,置于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个基点之上,由此排除了人文社科实证研究理论与方法上的阻力,而进入到实现人文社科实证研究的哲理境界。这也便是作者所论述的“底层能力”或者说是“人文基本功夫”。


一方面,作者深入阐明了“务实研究、理性客观、虚实相济、多元交融”的“柔性视野”,使对人文社科问题的研究处于理性研究与务实研究的良性循环状态,这也是作者所倡导的“人文功力”。另一方面,作者还提倡把教学与研究贯通为一体,创新研究路径,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既提高人文研究的科学水平,而又“教化敦行”,树立起“研教一体”的理念。


作者还强调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互动与互补,在其间贯穿历史研究,要恰到好处地从经济史、管理史与会计史,以及量化历史(Quantitative History)的角度展开科学的历史分析,以通达人文哲理,做到人文科学研究上的“以史为鉴”,研究中“实证与史证”的有机结合。作者在书中充分体现了实证之内涵,具有针对性应用了55个案例、呈现或列示出100余张图表,以及在旁征博引中展示的500多个注脚,都反映出作者科学严谨的治学品格。这些都是值得广大读者学习参考的。



作者简介 


吴昊旻,管理学博士(暨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理事,《财务研究》学术委员,中国会计学会会员,GAMA会员,IACMR会员,新疆兵团农垦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计学术联盟(AAA)联合发起人。


主要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审计研究》以及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等重要期刊上,出版专著4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一等资助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历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新疆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及三等奖、广东省“南粤”优秀博士研究生、暨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实证研究之写作法的尝试性(常识性)著作,乃是有感于指导学生的“痛苦”以及青年同仁及学子在学术研究中寻捷径而难遇、觅技巧而不得、急于求成而不得章法、基础薄弱而无从习练的“尴尬或窘境”而特意撰写的“方法论”著作。有别于聚焦“技术实现”的方法类著作,本书旨在助力实证研究之“写作实现”,为其“发问—构思—设计—写作”打通“最后一公里”;为推动高校“研究性教育”——愿景上是理-实结合、教-研相长、研-学互动,形式上是“案例+场景”——提供范式及素材借鉴;为夯实“人文基本功力”及其“柔性视野”而现身呼吁。


本书略分三篇共九章(上篇论教育、中篇论方法、下篇论修辞),承继优秀传统、结合动态趋势、因应师生实需、阐发中国故事,大体按照现代实证研究之范式、主体及方法,同时特意凸显规范研究之重要,强调运用“结构化分析”之思维及方法,着意于如何写及如何思,聚焦展示“idea之七维解析”,相机典证例说、不避现身展示。其中:上篇聚焦人文社会科学之“内涵-概观”,简括总论人文社科教育及其学术研究范式(略分两章);中篇聚焦实证研究之“逻辑-方法”,序贯解读“idea之解构”(结构化思维及方法)、“idea之发现”(选题及发问)、“idea之发展”(理论分析及假设推演),并独立阐述制度背景之综观(即“idea之因应”)与基本规律呈现之重要(即“idea之量化”);下篇聚焦学术研究之“文采-修辞”,以文献述评和文章解读为载体,专章论证文献综述之逻辑(即“idea之支撑”)以及专业写作之修辞(即“idea之润色”)。


作为“方法论”著作,本书既适用于“大会计”(会计-审计-财管)及其相近“专业”,亦适用于其所在的“学科”(工商管理-管理学)及其“领域”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助于为青年同仁以及博士生、硕士生乃至高年级本科生缮养研究思维、习练实证方法、渐入学术门径、夯筑人文素养,提供理-实借鉴



推 荐 序


中国会计学界青年学者吴昊旻教授所著《实证研究方法论》一书,是近年来学界探讨实证研究原理与数理逻辑解析方法的一部力作。这部书无论是在启迪人文研究者思维方面,还是在开拓人文视野与哲理实证分析路径方面,都有着答疑解惑的指引性作用,故这部书是很值得学界重视与一读的一家之言。

全书总体上分为三篇九章,以财、会、审专业理论为纲,以重要务实性问题为实证研究对象,按照实证分析的逻辑关系,把“专业—学科—教学—研究领域”整合为一体,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交叉互动关系,达到理论与实践在衔接中的分解,而又通过分解达到实证上新的衔接与整合,以最终实现理念、观点、体例与研究结论的融会贯通,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进入实证研究领域。

作者遵照研究逻辑上的安排,首先在本书上篇总论了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所固有的特点及其“思辨”特质,以及对理与实的整合、对研与教的整合,树立起“人文社科”研究原理,革除了以往研究上的诸多局限性;中篇研究在上篇的基础上展开,从具体解读实证文章之“idea”的发现出发,解析了量化方法的应用,阐明了人文社科领域开展实证研究的数理分析、推导原理;下篇研究了“文献综述”创作中的逻辑关系及其对研究内容逻辑层次的构建,从而借此阐明了财、会、审以及人文社科领域专业论文写作如何更好彰显修辞及其创作手法。全书逻辑结构严谨,将实证原理、数理分析以及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融合为一体,研究视野开阔、论证翔实、说理透彻,行文中的章法节次安排井然,很值得探讨者一体借鉴。

昊旻教授这部著作的创作亮点是多方面的,他的这部书,开辟了将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实证问题研究、原理与方法有机结合的创作体系,从“人文基本功”之功力启动出发,在研究中构建了“思想-理论-技术-数理方法”,其间既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关联,而在外在方面,又具有内外关联一体的合力。作者提倡借助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原理,把研究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逻辑、现代市场经济运作逻辑与研究对象可量化的数理逻辑,以及历史演进规律中所包容的历史逻辑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又把树立人文社科学科和专业研究的素养与功力,置于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个基点之上,由此排除了人文社科实证研究理论与方法上的阻力,而进入到实现人文社科实证研究的哲理境界。这也便是作者所论述的“底层能力”或者说是“人文基本功夫”。

一方面,作者深入阐明了“务实研究、理性客观、虚实相济、多元交融”的“柔性视野”,使对人文社科问题的研究处于理性研究与务实研究的良性循环状态,这也是作者所倡导的“人文功力”。另一方面,作者还提倡把教学与研究贯通为一体,创新研究路径,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既提高人文研究的科学水平,而又“教化敦行”,树立起“研教一体”的理念。作者还强调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互动与互补,在其间贯穿历史研究,要恰到好处地从经济史、管理史与会计史,以及量化历史(Quantitative History)的角度展开科学的历史分析,以通达人文哲理,做到人文科学研究上的“以史为鉴”,研究中“实证与史证”的有机结合。作者在书中充分体现了实证之内涵,具有针对性应用了55个案例、呈现或列示出100余张图表,以及在旁征博引中展示的500多个注脚,都反映出作者科学严谨的治学品格。这些都是值得作序者与广大读者学习的。

作为吴教授的同行,我乐于为其作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郭道扬

2021年3月于南湖


本书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上篇:人文社科之内涵-概观


第1章 总论:学术研究与教化


1.1 学术研究终为教化

    1.1.1 教学乃高校之本!

    1.1.2 研教何以重要?

    1.1.3 教研何以相长?

1.2 教化毕竟不是“宣传”

    1.2.1 “位育”理念与大学之使命

    1.2.2 由企业的本质到大学之宗旨


第2章 人文社科教育:共性及其特殊


2.1 教育之本义本旨

    2.1.1 从词源或其本义上看

    2.1.2 从其渊源或制度依附看

    2.1.3 从内容或其体系支撑看

2.2 人文社科之教育:内涵、特征及其方法论

    2.2.1 其本质是“结构化对话”:以话题为核心

    2.2.2 人文社科之“知识传授”:目的及其方法

    2.2.3 因应新政趋势,推动形成“新文科范式”

    2.2.4 人文社科之“范式转换”:传统及其智慧

    2.2.5 “范式转换”之文化启示:以会计学为例


中篇:实证研究之逻辑-方法


第3章 idea之解构:缮养“结构化思维”


3.1 逻辑之重要

    3.1.1 所谓“逻辑”

    3.1.2 逻辑之结构

3.2 由逻辑、框架到内容

    3.2.1 先明确逻辑:主干而及枝叶

    3.2.2 次谋定框架:纲举而能目张

    3.2.3 后灌溉内容:莫出自家田地

3.3 实证研究之“八股”结构

    3.3.1 “八股”之溯源及价值

    3.3.2 实证研究之“新八股”

3.4 “结构化”的文章与文章之“结构化”

    3.4.1 实证文章须依赖“三据”

    3.4.2 实证文章之“三大主体”

    3.4.3 实证文章之“结构肌理”

    3.4.4 实证文章之“各股写法”

    3.4.5 实证文章之“撰写顺序”


第4章 idea之发现:发问重要


4.1 直觉与趣味之辩

    4.1.1 始终莫忘“直觉”

    4.1.2 趣味终是“修得”

    4.1.3 idea之源头契机

4.2 重视培养“三种能力”

    4.2.1 形成“想法”的能力

    4.2.2 形成“框架”的能力

    4.2.3 形成“文章”的能力

4.3 勤练“人文基本功”

    4.3.1 略说“五功”之别

    4.3.2 阅读乃“五功”之基本

    4.3.3 “五功”对应着“七能”

4.4 善于“抽筋扒皮” 

    4.4.1 文章贵在筋骨

    4.4.2 要看多少文章?

    4.4.3 如何起手:一页纸、一张图

4.5 将结构-逻辑“形象化”

    4.5.1 架构化才形象:整体逻辑框架图

    4.5.2 可视化才形象:善画“思维导图”

4.6 例说三图之别:功能定位不同

    4.6.1 研究框架图:展现结构及层级

    4.6.2 作用机理图:厘清变量间关系

    4.6.3 技术路线图:聚焦解决之关键


第5章 idea之发展:理论推演


5.1 逻辑如何“有形化”

5.2 理论蜕变你的联想

    5.2.1 理论何以重要?

    5.2.2 理论贯通方法

5.3 灌溉成文:由框架到内容

    5.3.1 例说“举一反三”

    5.3.2 灌溉之方:纲举目张

    5.3.3 灌溉之方:现身说法

5.4 命题与假设:由理论到实证

    5.4.1 命题or假设

    5.4.2 因果or相关

    5.4.3 递进or并进


第6章 idea之因应:背景综观


6.1 背景综观:重要而优先

    6.1.1 制度背景之解构:内涵及维度

    6.1.2 制度背景之支撑:依据及基础

    6.1.3 制度背景之影响:系统而多维

6.2 背景分析:逻辑与方法

    6.2.1 基本范式:理论遵循、两个参照

    6.2.2 逻辑展开:多维细化、序贯相关

    6.2.3 分析维度:必要方面、夯实基本

6.3 典证例说:现身说法


第7章 idea之量化:基本规律重要


7.1 描述性统计之重要:内涵“四据”

    7.1.1 细化理实背景之“依据”

    7.1.2 框定研究设计之“凭据”

    7.1.3 校准实证检验之“证据”

    7.1.4 定位研究贡献之“理据”

7.2 描述性统计之逻辑:因应“四多”

    7.2.1 内涵多元:理据之别

    7.2.2 视角多维:角度之辨

    7.2.3 问题多解:是非之争

    7.2.4 故须多问:相关or因果?

7.3 典证例说:现身说法

7.4 研究结果一定要显著吗?

    7.4.1 知名期刊为何要这么做?

    7.4.2 不显著的“显著”理由


下篇:学术研究之文采-修辞


第8章 idea之支撑:综述的逻辑


8.1 何为“综述”——说文解字

8.2 综述“何为”——习练之资

    8.2.1 缮养写作之能

    8.2.2 以利积累传承

    8.2.3 夯实理论背景

    8.2.4 对比可见创新

    8.2.5 为何名刊多约稿?

    8.2.6 为何小子亦可为?

8.3 综述撰写之要领:谋定而后动

    8.3.1 贵在引评精当

    8.3.2 贵在序贯引证

    8.3.3 贵在谋定后动

8.4 何谓“相关”——兼论差异化贡献

    8.4.1 何谓“相关”文献?

    8.4.2 所谓“边际”贡献

8.5 普遍的“误引用”问题:略有“八妄”


第9章 idea之解读:评论为点睛


9.1 解读当为精读

    9.1.1 阅读之重要:评价之基

    9.1.2 评价之重要:点睛点题

9.2 解读须依要领:“五要”

    9.2.1 讲解之目的:以己为先

    9.2.2 讲解之顺序:循正而逆

    9.2.3 讲解之方法:逻辑重构

    9.2.4 评论之要领:九字箴言

    9.2.5 评论之原则:先看优点

9.3 学术兼容文采:修辞之效


后记





《实证研究方法论:写作视角》

点击图片即可获得宝贝

实证研究方法论:写作视角

 吴昊旻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

 ISBN:978-7-5223-1522-5

 定价:72.00元



                                         
会计学术联盟简介


会计学术联盟”由国内外青年会计博士联合发起的高层次交流平台。不忘初心,服务成长。通过整合会计领域优质资源,努力打造为有缘人成长服务的“高端会计生态圈”。牢记使命:传播会计前辈思想,引领青年一代成长;不忘初心:因缘分而相聚,因互助而成长,因智慧而光华。


自从2013年5月28日发起以来,经过九年多发展,联盟Seminar(学术年会)、联盟社群、联盟公众号、联盟训练营已颇具特色。在全国已经成功举办18期学术Seminar,五届学术年会,一届会计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两届齐鲁会计论坛、一届燕赵会计论坛,一届衡山会计论坛,极大促进了中青年博士、教师及在读硕博生之间的线下交流。


联盟旗下社群矩阵规模庞大,群友人数超过3万人,比较有特色的有:华人高端会计金融学者圈(600余人),全球高校会计院长/系主任联谊群(500人),全球最大的华人会计金融博士圈(850余人),全国最大的会计教师圈(1000余人),全球最大的会计硕士生群(1000余人)。会计高端生态圈萌友慧群(1000余人),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生态圈“,极大促进学者(盟友)之间的线上交流。


联盟旗下会计学术联盟公众号(ID:KJXSLM),已成为会计高端领域第一自媒体(关注人数超过18.2万人),每天传播会计学术正能量,受益者成千上万。联盟已成功举办1期会计文献技能训练营,6期“实证会计与Stata训练营”、2018-2022年优秀会计学子科研成长营、国家社科/自科中标经验分享营,数千人因我们的服务直接受益。


围绕会计/金融人的学历成长,科研成长、教学成长、实务成长等,会计学术联盟的运营团队不断探索新机制,组建了会计学术联盟活动联合发起单位矩阵,成立了会计学术联盟学术服务委员会。服务个人/单位成长的同时,服务知识传承,服务学术进步,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发挥联盟平台的社会价值。





WINTER

关注会计学术联盟

为财会人智慧成长赋能

超18万高端财会人关注

前沿.会议.招聘.本硕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