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博八年,爱好跑“马”,如今他已成为国际杰出华人会计学者!


出品@会计学术联盟(ID:KJXSLM),学者关注专栏、会计学者故事慧专栏;来源: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公众号;原文标题:EMPAcc二十周年 | 顾朝阳: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欢迎投稿Accounting_AU@yeah.net会计学者故事慧专栏。


会计学术联盟(ID:KJXSLM)

——为高端财会人的智慧成长赋能‘


传播会计前辈思想,引领青年一代成长

因缘分相聚,因互助成长,因智慧光华


 建 议 盟 友| 星 标 我 们

不再遗憾错过 ☆ 每次成长机会

 


今日学者关注


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不在乎谁先跑了、谁跑得快,而在于谁跑得远、谁跑得久……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香港中文大学EMPAcc项目教授顾朝阳于201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曾经担任会计学院院长七年,目前是商学院杰出学人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的编辑,是该杂志本届编辑团队中唯一的亚洲成员。


撇开教授的身份,生活中,顾朝阳最大的爱好就是跑步,随身的行李箱中一定会有一双跑鞋。五十多岁才开始爱上跑步的他,从完全的跑步小白到每个月200公里左右的跑量已坚持了4年多时间目前更是马拉松项目的忠实爱好者。在2021年,他更是突破自己,以奔跑的方式完成了四天121公里的玄奘之路EMBA戈壁挑战赛。 

不同的赛道有不同的风景
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奔跑在自己的赛道上,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就要勇往直前!
其实,顾朝阳是在多次转换赛道后,才踏上会计学术之路的。
80年代,顾朝阳在清华大学获得英语学士学位,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外国现代管理硕士学位后,又赴美国图兰大学攻读会计学博士
当问及为何会如此不停地跨越时,顾朝阳的回答有趣而真实。“在那个没有网络,信息匮乏的年代,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选择其实并没有什么概念。先是在中学班主任指导下选择了英语专业,大四时正值经管专业兴起,就‘赶热门’转考了管理学硕士。”
“硕士临近毕业时,因为还想继续深造,于是就申请了美国的大学。在经历了第一年的失败和第二年的一大堆拒信后,获得的唯一提供奖学金的录取是没多少名气的图兰大学。到学校报到后,当时负责博士项目的老师是会计学教授。在他的建议或‘强迫’下,我就莫名地开始了会计学术生涯。在今天,拿到录取通知书还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幸亏当时图兰大学商学院初设博士项目,方向少,只有一个委员会统筹录取。”
在他看来,人生总是面临很多选择,有时甚至身不由己,一座城、一所学校、一个专业、一份工作……和自己相拥都是缘分,不要被暂时的不完美圈定自己的一生。要知道,未来的路还长,你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只要能够接纳自己的选择,不管哪条赛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保持初心 持之以恒
 
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领先时不用沾沾自喜,落后时也不必灰心丧气!
之前算是顺风顺水的顾朝阳在变换到会计赛道后,发现自己明显步履踯躅。“那时就像马拉松跑到三十公里后的那种‘撞墙’期,有心无力,我的撞墙期尤其长了一些,前前后后一共用了8年时间我才艰难地完成博士阶段的最终冲线。”
在顾朝阳看来,会计学科不同于大学时的语言文学类专业,可以坐在书斋里做研究。“会计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既要懂得当地的制度背景,又要把握实践的脉搏,还要能够深入到学问中去。
他后来在带博士生时,也经常给他们灌输这一点:“做会计研究,一定要有耐心。技术层面的知识很容易学会,但怎样能够找出会计决策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这与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实践乃至文化紧密相关,并非一两个月突击就能够有深刻理解的。这个过程只能一点一点地在岁月中积累。”
“在美国念会计博士的头两年专业课程阶段,很多中国学生可以得到A,但是进入到论文阶段,不再有人告诉你做什么,需要自己去寻找有意义的课题来做研究,就进入了‘四顾茫然’的阶段,常常需要很久才慢慢摸索出来,中间不乏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学问的料的时刻。”
顾朝阳坦言自己属于“摸”得比较慢的。在这漫长的8年中,一起入学的四位博士生有两位选择中途退出,还有一位转学到其他学校改念金融学博士,只有他一人坚持到了最后。
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
路漫漫其修远兮。正是这份持之以恒、保持初心,让顾朝阳最终完成了学业。而这8年的修炼,反而为他后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这就像跑步训练里的LSD (Long Slow Distance 长距离慢跑),是完成马拉松的必备基础”。
时至今日,每当他的博士生学业遇到瓶颈灰心丧气乃至不能按预期毕业时,他最常鼓励他们的话就是,“想想顾老师花了8年才念完,你再怎样也不会比他还差!”而看到他的一些博士生如今已在中外名校获得终身教职,青出于蓝,他倍感骄傲。


EMPAcc引发“蝴蝶效应”

博士毕业之后,顾朝阳以“二流”大学的博士跳进一流大学开始了他的会计教授生涯,这在学术圈并不多见。他先后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副教授、霍尼维尔会计讲席教授兼会计博士项目负责人,于2013年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至今。
“我非常感谢EMPAcc项目,如果没有和这个项目结缘,我就不会回到亚洲,不会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我大概率至今依然在美国安安稳稳地做一名大学教授。”
2010年,当时还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的顾朝阳收到了之前熟识的时任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黄德尊教授的邀请,临时顶替一位离开EMPAcc项目的老师,在当年圣诞假期到上海给项目上课。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EMPAcc项目。因为教学效果不错,他由此在项目中连续客串任教了三年时间。
正是因为这次“触电”,为他今后回到香港埋下伏笔,引发他后续职业生涯的一系列“蝴蝶效应”。
“在这3年间,黄教授多次游说邀请我加入香港中文大学。一开始我觉得不太可能,但随着我对学院和项目愈发了解,就开始动摇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也给了我们这些早期出国的学人新的机会,我最终在2013年下定决心离开美国来到香港。”
在顾朝阳看来,香港中文大学是一个优秀的学术平台,这里是亚洲第一个创建MBA项目的院校,也是第一个设置会计学位的院校,EMPAcc项目更是开了国内专业会计硕士(MPACC)教育之先河。

尽管此前在教学和研究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在接触到EMPAcc项目后,顾朝阳发现这里的学员素质、课程设置等都与美国有很大不同。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EMPAcc项目中,所有学员都有多年工作经验,大部分的学员都有财会相关背景,很多已经是成功人士,担任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或事务所合伙人等……”
学员背景决定了课程的内容一定要有深度、有实例、有意思。顾朝阳坦言他喜欢接受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环境也做足了功课和准备。为此,他前前后后多次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框架和内容,花费大量时间备课。他的《公司财务报告》课程在学生中深受好评。
“在《公司财务报告》课程中,顾朝阳教授运用经典的案例和数据分析,说明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时机、并购过程中商誉与各项资产分配、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运用等,使我们从企业、分析师等不同视角去思考和解读财务数据和交易。” EMPAcc项目优秀毕业生、广东瑞合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兵这样评价。
“顾教授的课程通过经典案例和数据分析告诉我们,企业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会计方法、会计估计的选择并非越谨慎越好,而是应当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考虑何种方式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样的理念使我这个财务老兵茅塞顿开。”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外派财务总监倪嘉莹说。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天地万物,外在只是表象,而其形成的内在逻辑才是根本所在。
在顾朝阳看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就有可能遭遇一听就会,一用就错的窘境。
“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既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便是舍本逐末。”
在顾朝阳看来,他的《公司财务报告》可能是EMPAcc所有课程中直接涉及会计技术本身最多的一门基础科目,但对于具体如何记账等实操问题既要明白但又不宜过多注重,更要强调的是会计方法背后的经济逻辑。

“在短短总共四天的授课时间内,这门课程既要照顾到‘老会计’们,让他们依然感到有收获,又要照顾到非会计专业的学员,帮助他们快速入门。在这方面,我也总结并使用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我希望能够让无论新老会计们在上完课程后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公司财务报告》课程对于非会计背景的学员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但也有一些学生让顾朝阳印象深刻。“我的考试题目应该还是挺接地气的,常常改编于近期比较热门的实际公司案例。只要学员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了解并吸收,就可以给予解答。一些零基础的学员通过努力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殊为不易。” 

当好学术期刊的“守门人”
 
2020年,顾朝阳结束了7年的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任职。
“在我看来,会计学院院长的职务就是为学院的教授和学生服务,要牺牲自己的科研时间。其实,最初出任院长一职完全在我的计划之外,但作为资深教授,我觉得在需要的时候为学院服务义不容辞。”
顾朝阳坦言自己更喜欢做纯粹的教授,在卸任院长职务后,他投入精力担任美国会计学会的旗舰学刊《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 的编辑。
“过去为会计学院服务,现在为会计学界服务。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个工作要求在大量的投稿论文中筛选出更有价值、更富创新性的文章,而每一篇文章的生死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作者的学术生涯。”
据了解,该学刊是会计学界公认顶尖的三大学刊之一。现在会计学术界越来越多华人的身影。成为该学刊本届编辑团队中唯一的亚洲成员,既是对顾朝阳学术成就及贡献的肯定,也代表着华人学者在会计学术领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更彰显了这些年中国大学会计学术研究水平的崛起和地位。
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离不开高水平的编辑队伍,高水平的编辑队伍也离不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顾朝阳就是这样,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始终保持兢兢业业,坚守耐心、专心和初心的工作品质。
顾朝阳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当好学术期刊的“守门人”,当好先进学术文化的传播者和学术研究的服务者。

难得的缘分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顾朝阳的大女儿毕业于哈佛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现在英国工作;小儿子这个月即将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毕业。
他的小儿子曾是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第一名,2017、2018年的第58、5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得主;在今年北美最知名的大学生数学竞赛——普特南竞赛中,他又获得了特等奖,成为了前五名独享的“普特南会员”。
当问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时,顾朝阳坦言自己是“放羊式”的教育理念,他谦虚地表示自己可能运气比较好,孩子在轻松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中小学都是普通的公立学校,不参加什么补习班,自己没有过多涉足孩子的学业,甚至完全没有引导孩子往数学上发展。
特别巧合的是,顾朝阳的儿子和他第一次任教EMPAcc项目的第10期学员李建的儿子于同一年分别代表美国队和中国队参加了第59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而且都斩获了金牌。

“每个国家都只有6名选手,这两个孩子通过层层选拔分别进入到国家队,同时参赛并双双获奖。那一年比赛时,我在罗马尼亚见到两个孩子,感慨世界这么大,竟然能有这样师生之子同场竞技的缘分。这应该归结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EMPAcc项目,把众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了一起吧。”顾朝阳说。

最后的寄语

在顾朝阳看来,EMPAcc项目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已经成就卓然,但依然保持着一份不懈的进取之心。

“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回到学校充充电,放慢脚步,对自己的事业乃至人生重新思考。这就和马拉松赛途中必不可少的‘补给站’一样,在那里补充水分和能量,聆听观众的加油欢呼,重新结伴志同道合的跑友,为可能到来的撞墙期或者经历了撞墙后的再次加速做好准备。另外,人开始进入中年,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强壮,不应再只是一股劲地拼事业,也不能只依靠保温杯和枸杞。无论跑步还是任何其他的锻炼方式,每个人都应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圈内朋友相聚机会,点击图片链接,浏览投稿信息


点击上述图片链接,欢迎2023届毕博士毕业生、高校招聘单位加入!

                           

会计学术联盟简介


会计学术联盟”由国内外青年会计博士联合发起的高层次交流平台。不忘初心,服务成长。通过整合会计领域优质资源,努力打造为有缘人成长服务的“高端会计生态圈”。牢记使命:传播会计前辈思想,引领青年一代成长;不忘初心:因缘分而相聚,因互助而成长,因智慧而光华。


自从2013年5月28日发起以来,经过九年多发展,联盟Seminar(学术年会)、联盟社群、联盟公众号、联盟训练营已颇具特色。在全国已经成功举办18期学术Seminar,五届学术年会,一届会计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两届齐鲁会计论坛、一届燕赵会计论坛,一届衡山会计论坛,极大促进了中青年博士、教师及在读硕博生之间的线下交流。


联盟旗下社群矩阵规模庞大,群友人数超过3万人,比较有特色的有:华人高端会计金融学者圈(600余人),全球高校会计院长/系主任联谊群(500人),全球最大的华人会计金融博士圈(850余人),全国最大的会计教师圈(1000余人),全球最大的会计硕士生群(1000余人)。会计高端生态圈萌友慧群(1000余人),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生态圈“,极大促进学者(盟友)之间的线上交流。


联盟旗下会计学术联盟公众号(ID:KJXSLM),已成为会计高端领域第一自媒体(关注人数超过18.9万人),每天传播会计学术正能量,受益者成千上万。联盟已成功举办1期会计文献技能训练营,6期“实证会计与Stata训练营”、2018-2022年优秀会计学子科研成长营、国家社科/自科中标经验分享营,数千人因我们的服务直接受益。


围绕会计/金融人的学历成长,科研成长、教学成长、实务成长等,会计学术联盟的运营团队不断探索新机制,组建了会计学术联盟活动联合发起单位矩阵,成立了会计学术联盟学术服务委员会。服务个人/单位成长的同时,服务知识传承,服务学术进步,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发挥联盟平台的社会价值。


会计学术联盟

为财会人智慧成长赋能

近19万高端财会人关注

前沿.会议.招聘.本硕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