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探究让物理教学更美好——重庆市教学名师培养计划董彦工作室2021主题活动之二

2021年4月6日上午8点30分,重庆市教学名师培养计划董彦工作室全体学员齐聚重庆市天星桥中学学术报告厅,同沙坪坝区近100名高初中物理教师一起,共享主题为“听评课与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研讨活动。

会议由工作室主持人董彦老师主持。先由工作室学员重庆八中田川老师和天星桥中学何宏霞老师同课异构《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由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谭俊贤老师评课,最后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阮享彬老师结合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作了主题为《基于科学探究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讲座报告。参会学员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何宏霞老师创设了小小弹簧力计“不能”提起一桶水却“能”提起一个中学生的实验和视频情景,引发学生思考,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简单机械让我们“无所不能”,引入对杠杆的学习,通过自学、交流、练习、展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深入理解杠杆的五要素,尤其重视对力臂的理解和画图练习,为实验探究平衡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探究平衡条件环节,何老师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平衡的定义,通过感受杠杆的平衡进而猜想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应具备的关系,从而设计实验、分组实验获取数据、上台交流展示,得出结论,然后评估认为仅凭直杠杆不具有普遍性,出示了创新实验演示,一直一弯两根杠杆对比实验,得出了结论的普遍性,最后用结论解释引入问题之谜,首尾响应,回味无穷。




田川老师,由重庆桥都夜景——石门大桥引入,以儿时的我对桥的好奇,创设情景,引出问题,斜拉桥拉力多大呢?进而对桥这一杠杆进行研究。田老师利用学生对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认识基础引导学生由平动向转动过渡,利用陀螺和转动杆实验,理解了杠杆的平衡。然后以书本插图——门的转动效果跟力的三要素有关,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力的三要素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影响,逐一分析力的方向、作用点、大小对杠杆转动的影响,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工具圆规来发现作用点和方向影响着力臂的大小,进而研究杠杆的转动效果由力和力臂决定,然后从定性到定量研究,以严密的逻辑分析依次淘汰了力与对应力臂的加、减、除之间的定量关系,锁定两者相乘猜想后,开始设计实验,让学生当评委选择了杠杆水平平衡的优势,还类比单摆认识了克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随后简单理解实验步骤后,分组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回头解决引入的斜拉桥拉力的问题。最后以物理学史阿基米德的理论推导,认识到实验和思维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法宝。结束时结合生活中的杠杆应用,人与机械,智慧与创造,给学生以思考拓展,留下了好奇科学与人文哲理的深深思考。




谭俊贤老师对两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何老师的小小弹簧测力计测学生体重视频情景的创设和一弯一直的杠杆自制教具创新教学,得到高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主导地位把握良好,教学组织方式多样化,教学效果好,是一堂名副其实的优质课。田川老师的课让人脑洞大开,是思维课和创新课的典型代表,资源挖掘深入,物理学史丰富,物理观念和美,思维严密,整堂课设计循序渐进,步步为营,运用情景、实验、数学工具等进行真探究,引人入胜,让学习真正发生,是一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研究方法、好奇心与志趣、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好课。不过,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好的追求,谭老师也指出了两堂课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堂课对杠杆平衡概念的建构和为什么选择水平平衡杠杆做实验的设计和挖掘欠佳,第二堂课在研究学情和内容深度取舍上可以再思考。谭老师的评课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留下了深深的启迪与思考。




压轴登场的是有温度、有深度、给人稳稳幸福感的阮享彬老师,他结合两位老师的课,深情地指导分享,娓娓道来,如春日阳光般和煦。阮老师指出,课堂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要深入钻研课标,力求站在“假如我是孩子”或“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的位置,注重知识线、问题线、情景线和活动线四条线索,用心、用情、有理、有法地设计课堂,力争做到“让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紧接着,阮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科学探究的物理课堂教学作出指导。一是如何处理科学探究内容和目标的问题。科学探究既是物理教学的目标,又是物理教学的内容,由原来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环节可以概括为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四大要素。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不要流于形式,可以以某一环节或要素为重点,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某一单方面的重点素养,达到因地制宜、自然生成、潜移默化的效果为好。二是如何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适度性的问题。课堂里学生主体、教学开放是应该的,但是学生的主体一定是掌控在老师的主导之中的,一定得合理取舍,避免重复化、单一化、简单化和形式化,学生主体是建立在思维、创新、多元的基础之上的,更多展现学生的个性与思想,让学生相互作用,最终取长补短,和谐统一,共同发展,立德树人。三是如何实现从有温度走向有深度的问题。课堂设计重在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各种感官,引发学生关注,以问题为引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兴趣,层层递进实现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培养,不断发现再不断创设,以“成功是成功之母”为学生动力,实现一节课的闭环教学,同时以大单元教学和物理整体观统领教学,让物理学习在润物细无声之间真正发生。




在董彦老师的主持下,为期半天的活动在回味无穷、依依不舍中结束,工作室成员又一次留下合影,创造的是美好的记忆,带走的是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情谊,期待下次再相聚。

撰 稿:董 彦

审 稿:阮 刚


长按二维码

关注更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