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请放过我的爸妈吧!
﹀
不同的爸妈
同一个朋友圈
北大博士(微博名“破破的桥”)这样分析老一辈的朋友圈现象——
“我父母也上微信了,他们那同学圈子没法看,整天分享的都是伪科学、谣言和心灵鸡汤。” “自从学会上网以后,妈妈今天告诉我不能吃鸡蛋,明天告诉我不能吃鱼,最后家里啥都不敢吃。她怎么就那么爱信那些胡扯呢。”这些资深却年轻的网民们抱怨的,是以谣言、伪科学、心灵鸡汤构成的“无效信息”在网络上泛滥的现象。
那么,这些无效信息为什么会充斥网络呢?因为有效信息需要严格质证后的事实、严谨的推理与思考,它们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制造无效信息并没有成本。所以,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发言的时代,无效信息的增长量将远远超过有效信息。信息爆炸,首先是垃圾信息的爆炸。
一个用户创造信息的网站,人少时,质量可能很高,但随着网民涌入,信息量增大,讨论环境往往逐渐恶化。老用户们往往叹气抱怨道:站点水平被拉低了。
水平低?指的是哪方面的水平?——制造和过滤信息的水平。
转载自|壹学者
微信编辑|项景文
责任编辑|商贸学院学生会新闻部
投稿邮箱|876751173@qq.com
商贸学院
商流天下 贸通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