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可以把生活过成诗一样的散文吗?

Augenstern15 阿鱼探长 2022-05-03
散文,一个如此old school的词。

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人提散文这个词,我就想问,在2022年刚过去的这一周里,你有看过一篇散文吗?在过去一整年的2021年里,你有翻过一本散文集吗?

是吧,散文, 太古老的一种存在,也太out了。

其实不光是散文,在现在这个时代,整个文学都是式微的。请问文学有什么用吗?而散文则是文学里面,最边缘化的一种体裁。

在四大文学体裁里,咱们说小说和戏剧,起码还有改编成影视剧的潜力,所以还是比较热闹的,那诗歌呢,当下这个时代虽然比不上白衣飘飘的80年代,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也被称为疯子,但正因为这一点“疯”,所以诗歌其实也是有一堆拥趸的。剩下的就是散文了,散文有什么用?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嘛,谁有心思搁那儿听你一会借物言志,一会借景抒情呢。散文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嘛,在这个如此讲究性价比和效益回报的年代,散文是最没用的。不信我问你几个问题。

请问,你能一口气说出三个熟悉的散文家的名字吗?

对吧,是不是一时无语凝噎。

但是让你一口气说出五个小说家的名字,一口气说出三个诗人的名字,你大概还是可以蹦出来几个的,但是散文家你说不出来。

这就是现实。

事实上在过去20年的中国文坛,以及从出版行业来看的话,散文确实是最不受待见的,过去10年,国内文坛,可能只出现了一个散文代表人物,那就是来自阿勒泰的李娟。之前我写过《读李娟《我的阿勒泰》》可以参考。顺便也放一下娟姨的公众号:



而在伟大的、堪称开天辟地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上,按理说应该是文学的重要阵地,但是,散文也是最不受欢迎的,也是最被冷落的。据我所知,能够,有一点规模的散文作者,也就只有和菜头《槽边往事》:


说了半天,那么究竟什么是散文呢?

从广义上的话,散文包括的类型是非常多的,甚至包括杂文在内,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的一个理解是——所谓的散文,就是写生活里的人、物和事。而杂文呢,其实更偏向于评论性的文章,更以逻辑思辨为核心。比如,一篇名为《论幽默》的文章,显然就像是杂文。如今你我每天打开手机常看到的,几乎95%的文章,要么是资讯,要么则是杂文,公众号们所谓的热点文,本质上就是杂文。

而我呢,相信我的很多读者其实都是被我偶尔写到的几篇关于公共事件的杂文吸引过来的,比如最近的西安疫情系列文章。但在【阿鱼探长】公众号上,更多的内容其实是散文,也更能代表阿鱼探长最真实的写作水准和写作方向,比如我认为这几篇才是我的代表作《回忆母校——我的山西大学》《冬小麦》《再读路遥: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

还有少部分是小品文,比如《探长听歌那些事》里的音乐榜单文《2007-2010:歌声里的非主流年代》,比如一些带有说明性的文章《什么是陕西?》《黄土高原:我的名字叫“误解”》等等。

虽然之前也写过一点小说(比如乔月系列《乔月结婚了 | 《乔月4》》)和一些诗歌《阿鱼的诗》吧, 但随着自我认知越来越清晰,发觉自己还是只能去写散文,所以说,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个散文写作者。

在这个时代里当一名散文写作者,是不幸呢还是命硬呢?

从各个方面来看,似乎都能得出结论——散文,是不是就应该被时代淘汰了呢?

这种看起来落伍于时代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呢,因为你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呀,也没有人愿意听你在那叭拉叭地抒情,反而大家会觉得你矫情。

对此呢,我有不同的看法,但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嗯,大家熟悉的事物——短视频。

我个人呢,作为图文写作和短视频双栖博主,并不排斥短视频。我觉得短视频和图文写作呢,就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文字有视频所不可替代的地方,但视频呢,在表达上也确实有文字所不能企及的地方,二者可以相互去借鉴。

鉴于此呢,我想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新的东西。

请看下面这个视频:

来自视频博主@木头井人,她是湖南怀化一位31岁的女性:


很明显,她的每条短视频作品,其实就是一篇视频化的散文。

她的旁白扒下来,是一篇不错的散文,通过手机镜头,散文里的每一句话都有对应的画面出现,如此,就很美妙。加之博主喜欢的《贝加尔湖畔》的BGM,以及,注入灵魂的她自己的音色旁白,就完成了只有在当今这个新媒体时代才能出现的散文视频体裁。

我很喜欢@木头井人 的声音,或者说口音,带有一点港式的味道,独特且酷。

但其实不只是在湖南水乡有这样的散文视频,我更早看到这样的作品,则是在北方大地。

至少在3年前,甘肃民勤的视频博主@乡村记录人远一 就已经摸索出了这样的风格,她回到戈壁滩上的村庄,一人包办了文案、摄影、剪辑、配音等所有工作,这其实便也是自媒体的意义,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远一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博主——因为她的文笔的灵性,因为她的视频里让人动容的真诚。

她最擅长的其实是写具体的事,比如农村的赶集,以及杀猪:


写具体的人,她更擅长。有一篇作品,是好到让我无法不推荐的:


我可以说,正因为@乡村记录人远一 这样的视频创作者的存在,才改变了我对短视频之前始终存在的一些偏见。

在我们陕西,我同样注意到有一位大兄弟也在以视频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散文:


这位大兄弟是陕南商洛人,他一年四季在家乡用这样的散文视频记录着岁月,用自己的方言表达着感受与情绪,我感到亲切,也感到温暖。

除了以上记录自己家乡的乡村风,在热门赛道旅游上,我也同样发现了不一样的风采,即旅行博主@乐驼:


我随便选了一期最近的视频,是最近乐驼在河南洛阳的旅行见闻,顺便提一嘴,西安与洛阳两地很有话题性,但我觉得吧,彼此互相太欠缺了解,但还常常互相看不上。这样并不好。西安和洛阳其实没什么争的,因为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有足够的认识,你就知道长安-洛阳,其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因为长安-洛阳是一个体系,当关陇集团与中原势力主宰历史进程时,长安-洛阳就会是政治中心,而且是并举的。政治中心后来东移到南京和北京,长安-洛阳则是一同掉下历史舞台的。

回到@乐驼 的作品,文学性非常强的旅游散文,十分之享受,从网友们给予的评论和反馈来看,你就知道每期近10分钟的时长的视频,在抖音上也是可以大受欢迎的。

提到乐驼,也许有些读者会想到旅游短视频另一位代表人物@房琪,但我觉得还是很不一样的。房琪的视频更短,在1-3分钟内,所以更像是“散文诗”,而不是散文。房琪的画内音和画外音的双轨配音旁白,也更像是诗歌的抒情性,而不是一整篇散文。

……

综上,你会发现:

散文,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反而以新的进化方式完成了重生。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我举的例子都是乡村风?这个呢,说实话,一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农村娃,我对乡村更熟悉也更敏感;二是我也确实没发现,让人心仪的能够眼前一亮的城市散文风,也许是我见识短浅,但目之所及,我看到的城市视频,要么是城市风景摄影配上音乐渲染氛围,要么是你一眼一看就知道其中的人物是在“表演”什么,表演一种酷,或者表演一种互动……很多的确也挺有意思,但我从中并不能看到真实的生活,也看不到我所认可的那种审美。

简单点,关于城市的视频,消费主义无所不在,我不觉得有什么诗意;城市视频里出现的人物,往往表演性又太强,并没有足够真实地表达生活,所以也无法触动我。

农村视频当然也不乏表演性,但相对而言,大部分人还是更能真诚地去表达生活。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则是,除了@乐驼,上面我提到的三位乡村博主,@木头井人 @乡村记录人远一 @原乡记忆,其实从他们的年龄推断来看,应该都是90后。这一点很有风向标。

90后是普遍接受过更高水平教育的一代人,90后的农村孩子基本都有城市生活的经历,他们的眼界和见识是远远超出前辈们的。当这样的一大批受过足够教育和拥有足够见识的年轻人,选择再次回到自己的故乡,在乡村这片他们最熟悉的土地上,就会诞生很多以往不曾出现过的新事物和新变化——如今,很多文件里把这部分年轻人,称之为“新农人”。

李子柒是这样的人,张同学也是,写出《墚峁》的乡村作家周故生同样是。(生活曾从野莽中来 | 读周故生《墚峁》有感)……

于是很多审美与思考兼具的散文视频,就从一个个返乡的新一代年轻的乡村男孩和女孩手里诞生了。

这是散文的重生,也是文学的再次下凡。

他们的作品是无法被取代的,也是难以模仿的,同样也是,资本所无法批量复制生产的。他们并不需要团队,因为创作这件事,本质上就是独裁的。

因为他们就是在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真实的所见所感,所以他们没有人设,他们也不会去伪装,他们更不会去表演什么,因为他们本来就在拥抱最真切的现实生活。所以,他们的表达是真挚的,纯粹的,是外人所无法感同身受的。

其实这便也是散文的意义。

如果说小说的使命就是通过故事和情节来刻画人性,通过人性的张力继而映衬时代;如果说“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诗歌,其作用便是用精准到极致的词语表达蕴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绪;那么我想,散文的使命,就是留住平淡生活里那些稍纵即逝的思绪或终会翻页的日常人事,是记录与表达。

那些愿意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的人,自然会把自己的生活诗意起来,诚然真实的生活做不到如诗歌般那么浪漫百分百,但只要能发现些许诗意,你就能把生活调制成一篇同样可以闪亮和发光的散文。

如此,岁月不饶人,你亦没有饶过岁月。



cherish

O

涟漪之外 - beyond the ripples
M本文由@阿鱼探长 出品。感谢阅读,欢迎转发分享和留言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