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开“自鸡娃”之谜

无才姐 女子无才便留德 2020-03-12


作者 | 无才姐



人一生中会有两个时刻,发现“生而平等”这句话是在鬼扯。


一个是拼爹的时候。


一个是比娃的时候。


爹的存在告诉我们“被谁生”这件事很重要,直接影响到起跑线在哪里


而娃的存在告诉我们“生了谁”这件事很重要,直接影响到路障会有多少


本来跑得好好的,自从有了娃,赛场上画风突变,有人被迫改行跨栏,有人只好绕道越野,最惨的是有些人不知道做错了什么,要去玩铁人三项了,哭都没处哭去。


这时候最可恶的是什么?


是大家苟延残喘之际扭头一看,我去,那个谁,居然还越跑越精神了?!


凭什么?


就凭你家的娃是纯手动的、半自动的搞不动的,而他家的娃居然是全自动的


你娃弄作业弄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时候,他娃不仅作业早就写完还主动刷课外题刷得不肯停,一下把你娃甩开了八条街。


这就是传说中的“自鸡娃”,太不科学了!






“自鸡娃”这个品种之所以珍稀又神秘,是因为他们往往是“别人家”的。


当我们垂涎三尺死皮赖脸地想打听一点内部消息的时候,“别人”却总是一副“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欠揍模样,让我们羡慕嫉妒之余,更恨了。


讲真,“自鸡娃”我家也是没有的。


我家最多算是半自动,每次给她们上完发条就能自己动上一阵子,仅此而已。


不如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呢,电量不足会自己跑回去充电。


但我偏偏就敢写这篇文章,解开“自鸡娃”之谜


因为不好意思,我曾经就是那个闻名乡里、人人称奇的“自鸡娃”本娃


闻名和称奇,倒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惊人的天赋,而是因为逆境成才的故事实在可歌可泣。


没有什么显赫的身世,但我的确出身世家,麻将世家



包邮区人民搓麻搓得比四川人民还野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的童年回忆带声音的,哗啦,哗啦,哗啦,吃!碰!和啦!


我的学前教育也是有灵魂的,清一色对对和杠头开花算算看一共几番啊?


五岁学会打麻将,和莫扎特五岁作曲相比也没有很差,都是很有灵气的小朋友嘛!


我奶奶教会所有儿媳妇搓麻之后就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而儿媳妇们着手培养自己的娃,主要是为了在主力队员尿急的时候,可以有人替上一把。


在同龄人中我娘无疑是最优秀的,因为她不仅定点作战,还移动作战,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小县城的麻将巡回赛


在巡回的过程中,她始终带着她的亲生替补小队员,我。



每天一放学,我就背着书包跳上她的自行车后座,直奔赛场


先搬个小板凳在麻将桌边写作业,写完了就在一旁观战,缺人了就挺身而出帮忙赢钱


晚上实在熬不住了就趴着睡一会儿,等战斗结束我娘一声令下,揉揉眼睛打道回府。


我娘从来没有管过我的作业,她一看我的作业就很慌,太难了吓死人了你自己搞定吧。


她也从来不教育我要好好学习,毕竟她自己都不想好好学习。


所以当我门门考第一,老师让她上台介绍经验的时候,她迷茫地憋了半天,告诉大家,小孩不用管啊,我就从来不管的。


但是这么说太容易得罪人了,让那些为孩子鞍前马后呕心沥血的家长情何以堪?


所以后来她改口了:不行的话,那就揍一揍?哦对,我揍起孩子来是蛮无情的!


从小到大,每次看到我娘眉飞色舞地介绍她的育(揍)儿(我)经验时,我都汗如雨下,事后总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向听众百般澄清:住手!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我学习好和挨揍确实没有半毛钱关系,后面会详细说明。


但是不管怎样,随着我娘的搓麻事业蒸蒸日上,我也变得小有名气


常有人慕名来参观我,口里啧啧称奇:居然还有这么要好的小孩,麻将桌边写作业,偏偏这么争气!


记得高考出成绩那天,巡回赛正好巡回到我家,客厅里人声鼎沸,战况激烈。


我打电话查完分数,我娘一边摸牌一边笑得花枝乱颤。


邻居大叔幽幽叹了口气,说,你也搓麻,我也搓麻,我儿子五门成绩加起来还比不上你女儿三门成绩,你说世界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可事实上,世界是公平的,看似一致的现象背后,是截然不同的本质。






其实除了沉迷娱乐无法自拔,我娘是深藏不露的教育高手,只是她自己不知道而已。


不自知就算了,还瞎总结,号召全世界人民一起揍娃,这种把错误答案拿出来给大家抄的精神也是没谁了。


好吧,我娘确实揍我,很暴力


但是揍我的原因,百分之九以上是因为我喜欢顶嘴口才又实在太好,明知道她说不过我还要以下犯上,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剩下的百分之十就很神秘了,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事情就发生了。女人啊,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吧。


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是,我娘从来没有因为学习上的事揍过我,无论我考几分,作业做成什么鬼样子,都没有过。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也曾经是个渣娃,写字奇慢无比,语文考卷永远也做不完,数学倒是没问题,但有时候考着考着就自己玩了起来,交卷了才发现一半没写。


我娘永远都很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拿到考卷问一声,你都会吗?确定我都会做,就行了。


她从来不和任何人提起我的成绩,也从来不问别的孩子考得怎样,无论是在我渣的时候,还是后来好起来的时候。


我只记得她说过:学习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你自己想学成什么样就学成什么样,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我。


她对我唯一的要求是写完作业再玩,作业要自己检查,没了。


除此以外,她还给我办了一张借书证,定期带我去图书馆借书。


安静的小孩最可爱,别来烦我谢谢,我仿佛听到了她的心声。



当我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翻阅了数不清的教育书籍之后,才明白这种Less is more,无招胜有招的奥妙。


更厉害的是,她还有个珠联璧合的队友,我爹。


如果说我娘负责战略上的藐视,那么我爹负责的就是战术上的重视


我爹当年的常态是忙到飞起很难着家,但只要着家,他就盘我。


还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就给我买了个正经八百的书包。我天天背着这只包在门口走来走去,骄傲地告诉每个路人,各位,我长大是要当科学家的!


当上科学家就走上了人生巅峰,我爹说的,一定错不了。


我爹说,科学家很有文化,我就很努力地跟着他背古诗


我爹又说,科学家数学很好,我就很努力地跟他练心算


我爹学历不高但很爱读书,天文地理来者不拒,家里的藏书从巴尔扎克到养貂技术,从雪莱普希金到机械原理,杂就一个字


所以我经常跟他学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几秒速记电话号码、天文星座(没学算命)、几何图形、元素周期表、七大洲四大洋国名地名。。。


盘什么,怎么盘,完全看他心情。



时间一久,就像手串被盘出了包浆,我这个如假包换的普通小孩竟也被盘出了几分牛娃的气质


心算无敌,过目不忘,见多识广,一入学就深得老师宠爱


即使前两年上课不守纪律作业乱七八糟考试很不靠谱,也完全不影响自信心。


那些我都会,没什么了不起。


等到某一天我突然决定要把会的都做对的时候,就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开关,后来的事大家都只知道了,我娘被请上台去介绍经验了。


但是正如大家看到的,介绍经验的人未必知道自己真正做对了什么,要想解开其中的秘密,得有一点理论基础才行。


是的我又要放大招了,来跟我撸心理学吧同志们!





“自鸡”学名“自我激励”,即内在动机驱动。


要想研究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如何形成,不得不提到两个牛人: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 。


他俩提出的“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你可能不熟悉,但这个理论引申出来的激励机制被广泛运用在教育领域和管理领域,你一定体验过


小时候老师给你发小红花,长大了老板给你发年终奖,都是在向SDT默默致敬,尽管他们很有可能并不知道。



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呢?


因为只有把理论撸清楚了,我们的行为才能理性且连贯,避免因盲目而犯下不必要的错误。


否则就会像我娘一样,明明做对了很多事,却把揍娃当做教育的精髓。


SDT的理论系统从上个世纪70年代研究到这个世纪,内容已经相当复杂。为了防止把大家绕晕,我把精华部分为大家总结一下,不用谢可以夸。


首先,SDT把人类的行为动机分成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指促使一个人行为的理由是这样的行为本身能带来娱乐与满足感,分为三部分:


  1. 去了解(To Know);

  2. 去达成(To Accomplish);

  3. 获得刺激(To Stimulate)。


翻译成人话就是兴趣,觉得好玩就去玩了



外在动机指有外在的诱因促使个人做出该行为,与赏酬概念有关。


外在动机分为四部分:


  1. 外在赏酬:做这件事会获得来自外部的奖励或酬劳;

  2. 内在赏酬:做这件事会被夸奖或避免被责骂排挤;

  3. 自我认同赏酬:认为做这件事对自己有帮助,尽管可能不感兴趣;

  4. 整合赏酬:考虑以上三者,认为整体来说做这件事对自己是有益的。


看晕的朋友不要捉急,举个栗子你就懂了。

如果考得好你妈会带你去吃肯德基,这是外在赏酬;考得好你走到哪里都倍儿有面子,这是内在赏酬;考得好你可以上名校前途一片大好,这是自我认同赏酬;综合以上三点,你发现考得好一本万利值得投资,这就是整合赏酬。


敲黑板,重点来了:整合赏酬的动机类型已经无限趋近于内在动机。


这说明什么?说明外在动机是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的,这个转化机制叫做内化。


它还有个令人血脉贲张的名称叫做:激励。


敲完黑板再丢个粉笔头:我们说到现在,出现最多的词是什么?


赏酬!


不是惩罚不是揍娃,为什么?


绝不是因为政治正确只敢在家偷偷揍,而是因为揍的效果不行,浪费感情浪费力气,想揍出个学霸来纯属做梦。


勉强是没有幸福的。一个人只有心理上满足了,愉悦了,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不是鸡汤,这是科学。


SDT提出,人类与生俱来需要满足三个心理需求:自主(Autonomy)、胜任(Competence)和归属(Relatedness)。如果三大指标均能达成,则会为个体带来最佳的发展与进步,反之则会出现零碎/反作用/疏离的自我。


满足这三个心理需求,是激励机制的核心所在



✧ 自主(Autonomy)是指行为的动机发自内心,行动的决策不受外人影响。


无论是学校教育中的主动性培养,还是企业管理中的权力下放,都是以满足个体对“自主”的心理需求来达到激励的目的。


如果你不喜欢在老板眼皮底下干活,那么也就不要事无巨细地盯着孩子学习,除了相互折磨,没有一点好处。


制定好基本规则,定期检验成果,足矣。


我娘对我的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不太关心爱理不理,无意中令我的自主感无限膨胀,这种歪打正着的解锁方式你不得不服。



✧ 胜任(Competence)是指个体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个体对于任务可能完成的结果与效能。


为什么有的球员换了个位置就能大放异彩?为什么有的员工换了个岗位就再也待不下去?


实力有没有得到证明,有没有建立强大的自信心,这是一个人能否接受艰巨的任务、克服重重困难的关键所在。


回想起我爹盘我的种种,正是让我具备了一些“核心竞争力”,每分钟都觉得自己棒棒哒,简直就是满足“胜任感”的完美打开方式。


友情提醒:盘的过程你得细品,和市面上的拔苗助长可不是一回事。



✧ 归属(Relatedness)是指基于想与他人互动的本能,该行为是否具有制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


一个工作能力超强的大人在同事中的受尊重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而一个学习能力超强的小孩在同学中的受欢迎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小时候身后总是跟着一大波人,抄作业的,对答案的,想要一起复习的,家里总是热热闹闹,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而我娘带我参加巡回赛的同时也给了我巡回表演才艺的机会,从小听着叔叔阿姨们的夸奖长大可以说是很有营养了。



我娘从来不提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其实每一个全自动的“自鸡娃”都不是天生的,除了一点自带的微不足道的学习兴趣,其它都是外在动机内化为内在动机的结果。


被鸡而后自鸡,这才是最终的真相。





看到这里,机智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娘把我鸡成了全自动,而我却只把我娃鸡成了半自动?


明明我掌握的理论看上去更厉害啊!


原因只有一个,在我看来,过早养成“自鸡娃”并不是好事,激励的单方面成功并不能掩盖教育上的其它不足和失误。


儿童的成长有着自己的节奏和规律,独立和快乐是两个并驾齐驱的教育目标,以快乐为代价的独立绝不可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背后是物质的缺失,而忙人的孩子早自鸡背后往往是精神的缺失


一般来说,小学培养基本的学习习惯,中学形成基本的学习动力,大学开始为人生目标全力以赴,这是一个从纯手动到全自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播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把学习当做头等大事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那么大概率上他是早熟的、孤独的狭隘的,成长格局是不够的。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人人称羡的“自鸡娃”拥有的,是单调的童年、拧巴的少年和经历了无数次自我怀疑、否定和调整的青年,学业上的“容易”背后,是人生的种种“不易”。


所以我更乐意看到我的孩子,有着符合她们年纪的天真,偶尔贪玩一点也无妨。


我不需要她们一夜之间变得独立成熟,她们明明有足够的时间长大。


所有好的习惯在一天天养成,就是成长最好的模样。


我愿意陪伴她们,为将来的奔跑积蓄力量。











话题TOPIC

“鸡娃”还是“佛系”?这是全世界妈妈都逃不掉的焦虑。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后台留言。


往期回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踢爆这个谎言你才会赢!

被一场比赛整得明明白白


12

02-2020

拍案惊奇!德国华人竟然为一篇“疑似辱华文”吵翻天

到底炸出了什么?


05

02-2020

疫情下海外华人的反歧视攻略,武汉人民也看过来!

愿所有人做好所有准备


29

01-2020

人为什么要优秀?这场疫情给了我最终的答案

所有的灾难都只害怕一种人


22

01-2020

这种陪孩子过寒假的方式刷爆朋友圈,我想骂人了!

简直是人伦惨剧!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跳楼的孩子 | 闺蜜 | 爱学习圣诞节 

好看 | 心理学家家暴阅读 2 | 阅读 1 

豫章书院 | 二胎 | 霸凌大兄弟  | 西方教育 

网瘾 | 生活平衡 | 德系老母亲磨蹭 教师节 

哪吒 | 兴趣班 | 财商 2 | 言传身教财商 1 

坏脾气 | 婚姻关系 | 养娃心路开刊词 | 棍棒教育


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