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香港创新教育由中史课改起

2017-04-25 邝卓睿 思考香港


当局将就中史课改进行第二轮咨询。(大公报资料图片)


距离第二轮咨询还有一个月,教育界已对中史课改内容更显关注。笔者认同课改中多元化的目标,但认为中史课改宜更应大胆改革,以创新其制度和内容为先,试行一些新模式以活化一向给予学生沉闷形象的中史科。当中史科试行新制成功时,把其成功经验逐步推广至其他文科,并以此为基础,准备改革高中中史科课程,从而吸引更多香港学生对祖国历史和发展深感兴趣,加强其对国家的归属感。


一直以来,香港的中学中史课程以考试为主,被学生普遍视为背诵科目皆因考试时谁背得熟就高分,记忆力差但对中史有强烈兴趣或对中史不敢兴趣的学生只可说求合格便可,这种模式不能让学生有效学习以至认识国家千年历史和文化。众所周知,今日的历史教育大多数是在班房内看书本,教师除了教便是叫同学背诵,学习历史不能靠背诵,是需要全方位思考、分拆和全面认识,因此课改除了多元化外,亦要探讨如何改变考试主导模式和课堂单一学习模式。


考试专研各占半 走出课堂入博游园


笔者在写此文前专门找了身边在中学时期讨厌学习中国历史的朋友聊天,发现他们对中国有种好奇心,但何解对中史学习不感兴趣?他们不是因学千年文化而憎,而是对现今考试主导模式为恨。考试主导或许适用算学,但对文科而言是一把双刅剑,因为它可让考生尽显其知识而博取功名,但考完后对先前学的完全忘记,甚至在学习阶段只学皮毛而不知其背后深层背景、过程、含义和哲理等。这种模式对应付眼前考试有用,但对将来却一点用处也没有,到了将来只会重犯历史的错误,因为没有深刻的印象和没有学习及深刻领悟到先人留下来的智慧及教训。故此,中史教育应进行根本性改革。


教育局不应以各种理由,如干预学校内政或尊重教师自主权等而不听各界就制度改革所提之良言。笔者主张每个学期中史科成绩内考试占期内一半分数,专题研习占期内另外一半分数。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善用本港以至邻近的粤澳二地的文化古蹟和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跳出课室接触古蹟和了解岭南独有文化。此外,官校应率先试行,以鼓励其他学校仿效。这样一来,对尤其中史不感兴趣或学习稍逊者可以透过专题研习去学习和发掘自己的另一种兴趣,并且把专题研习所学到的放在试卷上;对中史有浓浓兴趣的学生除了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外,亦鼓励他们学习更深入和了解更多历史。综合上述而言,学生会像欧美学生一样对史科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亦会较他人更有了解和更多领悟。


设立咨委专责史科教育 广纳良言团结学界和社会


另外,教育局应就史科设立一个咨询委员会,以就中西史教育独立咨询学生代表、教师、校长、议员和机构意见及建议,并局内每五年检讨课程内容及模式一次,以此调整和吸纳更多良言去改善初中中史科。


香港是一个学习历史的福地,既无台湾的政治压力,又无其他国家那般肆意修改,亦无韩国那般随意夸大代认。背后有国家那么多古蹟和博物馆,而本地亦有那么多乡村及岭南文化,甚至将来又有西九故宫博物馆可近距离学习国史。课改,不只单单改其改容,更要改其架构、模式和配合已有资源以丰富学习。



邝卓睿,香港郡策汇思常务理事兼联校历史协会常务顾问


(文章只属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