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稿: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7-05-18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上图:“丝路”必经之路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与苏门答腊的昨天与今天

中国驻棉兰总领馆领区苏门答腊岛横贯马六甲海峡,为世界第六、印尼第二大岛,面积47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余万。该岛扼守马六甲海峡起始点,是印尼通往南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的重要门户,人口、面积、贸易和经济总量均约占印尼的四分之一。

图:马六甲海峡的海面

  苏门答腊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必经要道。从唐朝义净到明代郑和跨越上下数百年,他们肩负使命走向更宽广的世界,均多次到访苏门答腊岛,并自此开辟了中国通往南亚、中东乃至非洲地区更为广阔的贸易与文化交流通道。

图:苏门答腊最富盛名的种植资源棕榈林

  时至今日,每年有10万艘以上的商船经过马六甲海峡,约占全球海上贸易量四分之一,苏门答腊岛战略地位更加突显,发展机遇更加广阔;苏门答腊岛蕴藏丰富的煤炭、锡、铝土等矿产和棕油、橡胶、咖啡等种植资源;居新加坡一侧的巴淡市为印尼首个自由贸易区,造船业产值占比70%以上,双方在贸易和产能合作方面潜力很大。

图:苏门答腊最富盛名的种植资源产品棕榈果


  由于历史和地缘等原因,长期以来,印尼的经济发展过度集中于爪哇岛,GDP总量占全国近60%,而包括苏门答腊岛在内的其它五大区域发展相对滞后,远未充分发挥其发展潜能。目前,苏门答腊岛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健全,矿产及种植产品下游加工业不发达,产品出口附加值较低,发展空间巨大。苏门答腊岛已被列为印尼国家重点发展的第一大经济走廊,着力发展电站、公路、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及棕油、橡胶、煤炭、钢铁和造船等产业。

图:印尼独特的景色-西纳朋火山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不谋而合

2013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201410月,印尼总统佐科提出“全球海洋支点”发展战略,两国元首提出的重大而意义深远的发展理念具有诸多契合点。两国元首互访频繁,促进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全球海洋支点”发展战略对接,中印尼两国友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也为双方在区域各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基础设施-中国港湾和中国建筑承建的棉兰机场高速公路建设


马六甲和苏门答腊将承载经贸合作历史新使命

  目前,中国为苏门答腊岛最大贸易国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双方经贸合作除在电站建设、能源矿产开发和高速公路建设等领域外,逐渐向电子商务、工业园区建设、旅游开发等领域延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苏岛共有中国企业63家,承建EPC工程23个,总合同金额33.8亿美元;投资项目29个,实际累积投资金额23亿美元。

图:产能合作-上海电建棉兰2x150IPP燃煤电站项目施工现场

  中国与苏门答腊地区的经贸合作尚处于初期阶段,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双方企业应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全球海洋支点”发展战略统领下,抓住发展历史机遇,兼顾双方共同利益,优势互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中印尼发展战略在苏门答腊地区有效对接。

图:搭建平台-邀请广交会、东博会到棉兰推介

  双方应重点在电站、港口、铁路和造船等领域开展合作,同时带动钢铁、锡、铝土等矿产精加工业,及水泥、机械制造等投资设厂,实现技术装备与产能合作。此外,还可进行工业园区合作,发展棕油、橡胶等种植产品中、下游加工与出口,以及木材加工等产业。双方还可探索在海洋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并推广杂交水稻等农业种植技术合作。

图:北京一带一路峰会,习近平主席与佐科总统

  在5月份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印尼政府提出了包括合作开发位于马六甲海峡一侧的北苏门答腊省瓜拉丹戎港口的建议,这将从海路基础设施连接上促使“21世纪丝绸之路”倡议与“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在苏门答腊岛实现有效对接。

图:今日国际日报“一带一路”专版

  我们将重点发挥苏门答腊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促使其与中国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势有效对接,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中国驻棉兰领事馆经商室 供稿

《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国际日报·巴厘之窗》由印尼国际日报集团出版,雅加达印刷,随国际日报在全印尼发行。编辑部设在巴厘省首府登巴萨。

《巴厘之窗》面向中国游客及当地相关产业经营者,主要介绍旅游景点、人文景观、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等相关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