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建筑之初,从营造开始改变乡村未来丨中国乡建院低技术建造工作营
建造,从来不是一种私我的活动。即便是一栋私人住宅,它和山川日月,邻人友朋、以至于久远的过往和未来,都有深刻的本质联系。
——李承宽《建筑师的关键字》
几千年来,人们自己动手盖房子、种庄稼和做衣服,这些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都是在父母与子女、师傅和徒弟之间代代相传的。
这些显性技法是简单的,而技法背后更有价值的是“将心注入,以灵感之”的隐性知识。吴伯凡先生曾提到过一个词,Tacit Knowledge,台湾叫做“默默领会的知识”,大陆翻译成“不可言传的知识”。不可言传怎么传?只能是用心传,或者说,不是从外往内传,而是自己领悟。甚至还有一种极端的说法,这种知识根本不需要去学,而是本来就在那儿,“吾性自足,何待外求”,这种知识根本不用“学”,它本来就在那儿,我们只是发现它,找到它。
当我们爬上高原的时候,就用岩石进行建造;当我们进入低海拔的杉树林的时候,就用杉树木进行建造;当我们来到广阔的平原,就建造土坯房;当我们沿着戈壁行进时,就要挖洞……无论身处何处,我们都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建一座足够心安的庇护所。
这样的建造是以遮风挡雨的功用、建造过程的乐趣、与自然共生的态度、领悟生命的奥秘为目的,根据自身需要,用自然的材料对环境稍加修改而成的庇护所,它以手工的方式,就近选择材料,这些材料是地球生态的一部分,搭建者只是移动了一下位置,基本上不消耗能源,然而这种方式却能够解决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问题。
现在有个契机让我们手脑并用,一起协作,搭建放飞想象的空间。
8月1日—14日中国乡建院承办的低技术建造工作营,前后共有15位伙伴参与建造,从基础的砌筑到结构的制作和搭建,完成了一座高6米的木质网格穹顶结构。
►7月30日:平整场地、挖基础
►7月31日:基础垫层、绑钢筋
►8月1日、2日:第一批营员到达,一起跟着4位爷爷用石头砌基础
►8月3日:木工安全培训,制作第一个三角构件
►8月4日:三角构件制作开始
►8月5日:基础合拢,第一圈穹顶试搭
►8月6日-9日:砌墙裙、继续制作三角构件和窗户
►8月10日-13日:墙裙和预埋件砌筑完成,开始搭建穹顶
参与搭建的伙伴(按照到达时间):李文斌、周静微、张舒钰、李光、鲁雯泋、何积智、李智兴、黄婉萍、杨欣然、严晓辉、张洪伟、王翊加、吴越、吴建光、谢文德。
站在我们搭建的穹顶之下,看向远方,我们将继续前进,开始第三期工作营,期待更多的伙伴加入。
中国乡建院第三期低技术建造工作营,我们将一起完成穹顶的保温和取暖,围绕草和土进行试验和建造:包括面包窑、火箭炉和穹顶覆盖三部分。
◆面包窑◆
从面包窑开始,实验草土的结构和保温性能。面包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直接烘焙和间接烘焙。
直接烘焙燃烧和烘焙在同一个地方,这类面包窑又叫做大地窑(Earth Oven)通过燃烧加热窑体,窑体的热辐射对面包进行烘焙,传统面包窑大部分是这样结构,根据我们之前的实验,这种结构的缺点是需要较长的预热燃烧时间。
所以这次我们计划建造间接燃烧的面包窑,在面包窑中做一个腔体烘焙,可以持续燃烧和烘焙,并通过草土结构进行蓄热,减少热能散失。
◆火箭炉◆
火箭炉是世界能源组织在非洲推广的一种节能设施,通过烟囱效应,使燃烧更为充分。我们将在穹顶内部,依照火箭炉的原理建一座集冬季取暖、烘焙、休息等功能为一体的火箭炕。
◆穹顶覆盖◆
前两期中国乡建院的低技术建造工作营,我们完成了穹顶的结构,而这一期我们继续穹顶结构的覆盖,给它穿上美丽的衣裳,具体覆盖方式我们将在工作营揭秘。
8.22 东西水村集合,相互认识,安全培训
8.23 制作土砖,切割覆盖材料
8.24-26 切割覆盖材料,安装覆盖材料8.27-28 砌筑面包窑8.29-31 砌筑火箭炕报名人数(限)
6人,报满为止。
费用
自理往返交通,食宿免费,统一购买意外伤害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报名系统,确定录取后,我们将联系您安排进村事宜。
交通及联系方式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镇东西水村
邮箱:dijishutech@126.com
进村路线:从北京出发乘坐公共交通,搭乘高铁“北京西—保定东”,下车后搭乘“K2”路公交车“保定东—保定客运站”,大巴“保定—狼牙山”。
工作营现场图:马超(中国乡建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报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