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烈祝贺《林氏宗谱文献选集及译文》正式出版发行

2017-03-02 林凡综合整理 林氏宗亲订阅号

写在前面:很感动于退休干部、高级工程师林海宗长不辞辛劳、以一颗赤诚之心走访各地,收集、抄录整理林氏族谱中的有关文献,经过他的精心整理,最终编撰成这本《林氏宗谱文献选集及译文》,希望这本书对大家了解林氏文化有所帮助。

作者的话:林氏宗谱记载了历代祖先的光辉德业,内容丰富、篇帙浩瀚,系统地记叙了林氏宗族的世代传承,上继祖宗、下延子孙,确有真实的根据;科第出处、宦绩履历,都有确凿的地方。皇帝的封赏,明白得如同天上的太阳和星星;祖宗的遗像和坟庙,像高山一样雄伟。

作者自序:国史、方志、宗谱是中华民族史籍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补充,都有保存历史、教育人民的作用。何况,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许多是起源于家族、宗族,进而推广、完善于全中华民族。因此,宗谱和国史、方志一样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更是宗族的家传至宝。

林氏宗谱正如明朝礼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叶向高所言:今国内有名望的家族首推闽,闽首推莆田,莆田首推林氏。林氏宗谱记载了历代祖先的光辉德业,内容丰富、篇帙浩瀚,系统地记叙了林氏宗族的世代传承,上继祖宗、下延子孙,确有真实的根据;科第出处、宦绩履历,都有确凿的地方。皇帝的封赏,明白得如同天上的太阳和星星;祖宗的遗像和坟庙,像高山一样雄伟。以至艺文有载,传序有记,迁徙有稽,支派有别。供祭祀的田地和春秋时节的祭祀、祀典时祭器的陈列,宗谱上均有记载。

我阅读林氏宗谱后,不禁感叹:林氏真是诗礼传家的世族名家啊!其实,阅读林氏宗谱后发出感叹者又何止一人?宋仁宗御览林氏宗谱后,御笔大书“忠孝名宗”四字于谱端,盖以御宝。并赐御诗二首,其一: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延。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故家乔木蟠根大,深谷猗兰奕叶鲜。上下相承同纪载,二千年后万千年。其二:莆郡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王公。存孤实抗回天义,报国常摅贯日忠。德润丰姿人有异,光增谱牒世无同。古今纪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明永乐十五年,江西道监察御史陈道潜赞叹:为什么上天如此钟爱林氏,诗书传家经久不衰,后世子孙这么多贤能之士啊!

明朝卫辉府同知裴骞在《重修殷太师比干祠墓碑记》中更赞道:今莆田林氏繁盛于全天下,在朝为官者多为忠贞节义之士。因此,莆田称为“文献名邦”。林氏子弟科第蝉联,语曰:“无林不开榜。”比干之心虽剖,而其忠魂义魄竞不殂落;其孕虽剔,而其世代云仍绰有表见。忠义之气充塞天地、磅礴今古,孰得而泯灭之哉! 现代谱牒学者也盛赞林氏宗谱内容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可见林氏宗谱作为望族世家的宗谱,其影响和作用得到普遍的重视和赞赏,在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国内外著名图书馆都有收藏。

几年前,我有幸接触林氏宗谱,翻阅之后,颇为震撼。因为退休之后较为闲暇,便认真细读。细读之后有几点感想:一是宗谱篇帙浩瀚,收纳了从《魏孝文帝吊比干墓文》(494 年)、《唐太宗追赠殷太师比干谥诏并祭文》(645年)、《林氏源流总序》(温彦博,632 年)、《珠还合浦赋》(林藻,791 年)、《唐. 朝散大夫检校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赠睦州刺史府君神道碑》(林蕴,802 年)、《重广邵州续庆图序》(林瑜,1097 年)等历代帝皇、名臣、孝子、贤孙的文、序、记、赞、诗、赋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美不胜收。详细记载了我们林氏的源流:上从太始祖比干推至轩辕黄帝;下从始祖林坚起于西河、旺于济南、绵于下邳、盛于晋安、莆田,而遍天下。本来,林氏宗族在历朝历代,金绳玉钮、名宦不断,林氏宗谱应是一部完美的宗谱。然而,由于林氏宗族在繁衍昌盛、林氏宗谱在绵延传承的几千年间曾遭遇多次打击,正如唐中书令温彦博在《林氏源流总序》中所叙:战国以来,遇秦始皇焚书坑儒、谱牒散落;后汉之末,遭董卓迁都长安、坟籍亡失。

同时,董卓又向汉献帝进谗言:“林氏宗族、乡党的势力在黄河以北过于强大,威胁社稷。”汉献帝便把林氏宗族中七百四十四人同时流窜。致使林氏宗谱从西周林坚到东晋林禄的一千三四百年间世系不明、昭穆失序。因此,林氏宗谱仅载我们林氏自林坚受周武王赐姓以来,一直非常辉煌:在西周为官者十人、在东周为官者二十七人、在秦朝为官者十四人、在西汉为官者十五人、在(王莽) 新室时期为官者三人、在东汉为官者十二人、在魏国为官者十人,虽有史志可查,而无完整的世系世序记载。到晋朝黄门侍郎林颖随晋元帝南迁,最初居于徐州下邳,生了两个儿子:林懋、林禄。林懋为下邳太守,生了六个儿子,当时号称“六龙”,是下邳林氏之始祖。林禄由散骑常侍追赠晋安郡王,为闽粤林氏之始祖。由于闽粤地处偏远,社会相对稳定。因此,自东晋、南北朝、隋至唐贞元约五百年间,林氏得到快速繁衍,子孙遍布江南数省,出现了林氏九牧的盛况。

至林蕴从史馆得到温彦博所撰《林氏源流》副本,并将其演绎成《续庆图》,自林禄至九牧的世系世序连续完整。之后,九牧林氏繁衍发展、遍布全球。而各地林氏宗谱大都从林禄至今世系清晰、昭穆有序,成为林氏宗族的家传至宝。二是,由于年代久远、地处分散,宗谱文献经多次传抄翻印、缺漏错讹较多。几年来,我虽借助网络、多地林氏宗谱、参考书、工具书逐一进行校对,希望得到正确的文本,但难以如愿。因为有的文献在不同的史籍中记载有所不同,如《殷少师比干墓表》载于《李太白全集》和载于《唐文粹》的两个文本就有八十余字不同,学者也作存疑。有的文献,如《殿试策问》明永乐四年状元林环策对,虽由地方报社或地方史馆在网上发布,也有不少问题。有的文献,如《泉山铭叙》虽在当地旅游风景区刻于岩壁并在网上发布,也有可议之处等,不一而足。三是由于文献写作的时间跨度近两千年,文中牵涉的历史事件就更加久远,所以文献的文体、词语和现在差别较大,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宗亲特别是事业繁忙的青壮年宗亲更无暇阅读。因此,宗谱大都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

为了使林氏宗谱的通用文献能做到尽可能准确,可供大多数林氏宗族在重修宗谱时参照选用,又能做到尽可能易读、使国内外大多数林氏宗亲尤其是青壮年宗亲容易读懂并从中受到教育,继承林氏“忠孝儒学”的祖训和“诗礼传家”的家风,发扬光大祖宗的光辉德业。 我用了几年时间,南至泉州南安祖籍、北到河南卫辉太始祖比干庙乃至北京国家图书馆搜寻林氏宗谱文献,并把收集到的几十篇文献,借助网络、参考书和工具书,逐一校对、注释、翻译。把原文和译文整理汇编成《林氏宗谱文献选集及译文》。在明知困难的情况下,我仍坚持这样做。一是因为退休之后有暇,希望用我的闲暇时间尽力把有缺漏、错讹的文献变得较为完整、正确,把难以阅读的文献变得较为方便阅读。

为宗亲和后代子孙今后阅读节省时间,提供方便。使束之高阁的宗谱成为教育宗亲和后代子孙的宝贵资料。二是作为林氏子孙的责任,在文献收集、校对、翻译的过程中,我更多了解祖宗的光辉德业,太始祖比干,贵为王子、位为少师,为挽救商宗室之危、殷纣王之命,犯颜直谏、被剖心而死。成为殷朝三仁之首,天下忠臣之范,为林氏宗族成为“忠孝名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后,忠孝名士,代不乏人,尤以林蕴之忠,林之孝为著。更多知道祖先贻厥孙谋,九牧之祖林披,一改闽粤务农的旧习,在居屋之侧建草堂作学堂,为子孙的发展奠定诗礼传家的家风,创造了九牧林氏的辉煌。更多明白祖先为了尊祖收族、立谱续谱,担簦蹑屩、风餐露宿,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往返于祖籍和现籍,抄录、校对,动则需数月经年。我从中受到鼓励、教育和感动,感到作为林氏子孙的一份责任,要尽力宣扬祖宗的光辉德业、使宗亲和后代子孙也能从中受到教育和鼓励。

九牧福唐刺史林蔇三十九世孙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政府退休干部

高级工程师

林海 撰

公元二〇一六年九月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订购《林氏宗谱文献选集及译文》。您也可以联系林海宗长直接订购:0793-8221629,13627934985。

林氏宗亲微信公众平台郑重承诺:销售所得归林海宗长所有,林氏宗亲微信公众平台及旗下林家铺子不参与利润分成。林海宗长为出版《林氏宗谱文献选集及译文》付出很多,希望这本书的销售可以平衡他为此付出的经济投入(录入、校对、编辑、排版、封面设计、书号费、印刷费等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