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授说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谢建伟,教授,浙江省氟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衢州市1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清洁合成与催化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市厅级三等奖2项;完成省重大科技专项、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省级以上课题8项;在《中国科学》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件,近年来承担完成企业委托研发课题十余项,经费近200万元。


0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现状


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广泛调研、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设功能材料模块和复合材料模块两个专业方向,以功能材料的改性、加工,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相关应用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有专业侧重的课程群、大型综合实验、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培养实基础强创新的材料类应用型工程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相关行业企业,如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合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利安隆科润(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材料生产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学生进企业深度实习的模式培养新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方向应用人才,这样不仅能为企业培养切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也为产教研融合打通了一条新的道路。


0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措施


1.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衢州、面向浙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材料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材料领域,尤其是功能材料、复合材料领域,从事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措施:

1.教学过程分学科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学科基础阶段实施统一的教学计划,并融入文学、工商、工程经济等知识,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专业阶段根据学生自己的志愿,选择合适的专业模块课程。

2.扩大实验教学,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加强实验技能的锻炼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建立实验室开放体系,鼓励学生自主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加强工程教育,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适应面向企业为主的培养目标,重组工程类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工程基础等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

4.建立导师制,鼓励学生争当教师的科研小助手,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课外科技活动的课题可与毕业环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

5.采取虚拟仿真实训、专业综合实验、下厂实习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各实践环节教学效果。

6.建立灵活的评价机制,改革考试方法,更多的课程采用设计、论文、面试、一页开卷或全开卷、现场操作等形式进行。

7.加强第二课堂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实践、学科竞赛活动。

8.按照“实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加强学科基础课程教学。


03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

师资力量、实验设备


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25人,35岁以下的教师占40.00%、35-45岁占44.00%、45-60岁占16.00%,年龄结构合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占比80.0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56.00%。学缘结构合理,外校毕业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100%,大部分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引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共获得包括省财政专项经费在内的财政资助860余万元。建成材料化学实验室、材料物理实验室、能源材料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等4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400m²,已添置设备100余台/套,具备25000人课时/年的教学实验条件、50人/年的毕业论文实验条件、50人/年的课外科技项目实验条件。为衢州周边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分析服务超过1000次(样品)/年。


04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针对新材料支柱领域的转型创新发展需求,依托“双师双能型”团队、大型综合实验、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以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校企联合办学、实习实训基地为推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功能材料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满足新能源产业、环境产业、化工产业及相关电子工程专业领域较宽口径的工作需求,主要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1.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特色化培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衢州市化工新材料的雄厚的区域产业基础,巨化集团、华友钴业等明星企业的领军效应,立足于功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的建设,切实发挥区域经济对应用型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杠杆作用。

目前开展的校企合作主要有: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专业负责人,借以及时准确把握社会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对专业培养进行有效调整;毕业论文提倡选择结合企业及生产实际的课题,每年超20%来源于巨化等企业的在研项目;将各企业作为优质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并作为本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定点单位;与巨化集团、华友钴业、利安隆科润、浙江合复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为地方产业服务的鲜明专业特色。

2.立足实践,强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根据区域经济应用型材料类创新人才的能力需求,构建以“广”、“浅”、“新”、“用”为特点的教学体系。其中,“广”是指学科知识覆盖面宽;“浅”是指理论深度适度降低;“新”是指授课中不断把最新的与应用有关的学科知识加入到课程内容中,并且所使用的案例应该结合实际不断更新;“用”是指学科知识的传授要有应用的针对性,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培养。该体系讲究与基础知识间的逻辑性与系统性,通过专项的课程与实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

同时,有效保证学生的实践动手环节比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大型综合实验等的开展,通过大型仪器教学平台的引入,通过生产线及实践基地的现场教学,最大程度的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0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研究与分析方法。


06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需要具备的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合成、设计、改性、加工等材料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选择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材料领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07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材料、能源、医药、环境、化工等领域的产业部门、设计单位、科研机构和政府机关从事材料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应用研究等工作。

衢院学工新媒体中心

▲素材/钱舒琪

▲编辑/钱舒琪

▲审核/李月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