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授说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吕亮,教授,衢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博士,教授,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负责人,浙江省一流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负责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衢州市拔尖人才、衢州市“1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等。兼任衢州市知联会副会长、衢州学院知联会会长等社会职务。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项,浙江省公益性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WaterResearch》、《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为《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等国际知名刊物特约审稿人。主编和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及实训》和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表面活性剂性能及应用》。申请发明专利30余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1件。获2020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3项,浙江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0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现状


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广泛调研、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设氟硅高分子模块和高分子加工模块两个专业方向,分别以通用高分子的加工、改性、机械和氟硅功能高分子的改性、加工、应用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有专业侧重的课程群、大型综合实验、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培养实基础强创新的高分子材料类应用型工程人才,2020年被列为浙江省一流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巨化集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含氟高分子材料加工应用人才,在2013级学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开设了“巨化歌瑞卓越班”。这样不仅能为企业培养切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订单式”培养生提供奖学金、贫困助学金,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就业等问题。2近三年考研录取率分别为25.40%、27.59%和31.03%。


0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措施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衢州、面向浙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尤其是氟硅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从事设计、研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措施:

1.分类分阶段教学。教学过程分学科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学科基础阶段实施统一的教学计划,并融入文学、工商、工程经济等知识,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专业阶段根据学生自己的志愿,选择合适的专业模块课程。

2.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依托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校企联合办学、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实践及创新能力。

3.加强工程教育,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适应面向企业为主的培养目标,重组工程类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聚合反应工程等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

4.推进跨学科教学。通过学生自主选修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多角度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建立导师制。鼓励学生争当教师的科研小助手,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利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课外科技活动的课题可与毕业环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

6.建立灵活的评价机制。改革考试方法,更多的课程采用设计、论文、面试、一页开卷或全开卷、现场操作等形式进行。

7.加强第二课堂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实践、学科竞赛活动。


0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

师资力量、实验设备


本专业现有专业类课程任课教师2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学位1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100%;教授4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比例为65%;30岁及以下1人,31-40岁10人,41岁以上9人,年龄梯队合理;教师来自10所“985”、“211”及国内外知名大学,海外留学背景2人,学缘结构合理;具有3年以上生产管理、产品工艺设计工作经历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省151人才、市115人才等7人。本专业教师能较好地满足教学要求。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共获900余万元的财政资助,包括中央、省财政专项经费700余万元,申硕专项经费、一流专业建设经费、校级特色专业建设200余万元,。建成高分子化学实验室、高分子物理实验室、高分子加工实验室、大型综合实验平台、分析测试中心等5个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面积500㎡,已添置设备200余台/套,设备总额共计800余万元,具备40000人课时/年的教学实验条件、150人/年的毕业论文实验条件、50人/年的课外科技项目实验条件。为衢州周边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分析服务1000余次(样)/年。


0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依托“双师双能型”团队、大型综合实验、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以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校企联合办学、实习实训基地为推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改性、加工工艺开发等方向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满足传统材料产业、新型材料和复合材料产业、化工产业及相关设备行业、工程专业领域较宽口径的工作需求,主要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1.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特色化培育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依托化工的学科优势,雄厚的区域产业基础,巨化集团的领军效应,立足于氟硅新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学科方向的建设,切实发挥区域经济对应用型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杠杆作用。

目前开展的校企合作主要有: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专业负责人,借以及时准确把握社会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对专业培养进行有效调整;毕业论文提倡选择结合企业及生产实际的课题,每年超20%来源于巨化等企业的合作在研项目;将巨化集团、中天氟硅、中财管业等企业作为优质实习基地,并作为本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定点单位;开办“巨化歌瑞卓越班”进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为地方产业服务的鲜明专业特色。

2.立足实践,强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根据区域经济应用型材料类创新人才的能力需求,构建以“广”、“浅”、“新”、“用”为特点的教学体系。其中,“广”是指学科知识覆盖面宽;“浅”是指理论深度适度降低;“新”是指授课中不断把最新的与应用有关的学科知识加入到课程内容中,并且所使用的案例应该结合实际不断更新;“用”是指学科知识的传授要有应用的针对性,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培养。该体系讲究与基础知识间的逻辑性与系统性,通过专项的课程与实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

同时,有效保证学生的实践动手环节比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大型综合实验等的开展,通过大型仪器教学平台的引入,通过生产线及实践基地的现场教学,最大程度的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0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工原理、聚合物加工原理与工艺、聚合物现代仪器分析、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0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

需要具备的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高分子合成、设计、改性、加工等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如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改性等)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选择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成型、能源、环境、化工等领域的产业部门、设计单位、科研机构和政府机关从事材料和产品的设计、生产制备、科学研究、过程开发、工程设计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衢院学工新媒体中心

▲素材/钱舒琪

▲编辑/钱舒琪

▲审核/李月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