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教师刚刚完成蒲川茶文化研学,她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7月22日,做为腾冲生态研学教师组中的一名成员,我在蒲川乡进行了一次以茶为主题的研学之旅,所见所闻,甚为感动。
缘自清凉山脉,顺国道直抵茶乡,以“我行我塑,知行合一”的名义相约蒲川,欣赏茶、茶园、茶叶加工技艺和品味茶所蕴涵的普世价值与人文精神。
蒲川历史悠久。南诏时期,有当地蒲族居住,故取名“蒲窝”。因龙川江、大蒲窝河、小蒲窝河三条河流形似川字而得名“蒲川”。这里有青山绿水,更有万亩茶园,是走进大自然,品味茶文化的绝佳之地。
研学的第一站,隐身茶山栈道间,体验做一回茶农的快乐。似乎是熏染了茶文化的气氛,夏雨淅淅沥沥的飘着,染湿了远山,染绿了茶尖,绿叶、鸟鸣、茶香,一切的事物都美好了起来。“上通高山嘛歇个气,感谢小妹嘛来采茶……”采茶歌起伏在如丝般蜿蜒的茶田绿道中,体验生态之美,焕发起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
蒲川乡茶办张发达总经理给大家介绍了蒲川茶业的发展演变,并做了示范采摘。研学组成员头顶竹帽,身背竹篓,手采新茶,在清凉山采茶基地,体会生活最初的模样。在专业采茶人员的指导下,在游览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同时,感受到蒲川地域民俗和人文风情,在游玩中放松,在游玩中学习。
青山叠翠,学员认真采撷着一芽两叶的嫩茶,有的独自一人,有的三五成群,有的跟着茶农边采摘边请教采茶技巧,还有的进行采茶比赛……满山欢声笑语,勾画出一幅青山采茶美图。
半个小时的采茶经历足以使大家一生难忘。看着自己采摘的嫩芽交到一起集体称重、评比、杀青、揉碾、烘干,那份认真劲让团队精神得到体现,这道风景使研学之行更加显得意味深长。
研学的第二站,是到老九区“茶花红”生产基地做茶叶包装设计。“茶花红”是蒲川乡的一张靓丽名片,在绿茶飘香的青山之中脱颖而出,喝过一次就让人难以忘记。
长长的桌面,摆好了笔墨纸张,手起笔落,设计一幅自己心目中的茶叶包装。如此愉快的个性设计,学员们大展身手,“清新”、“观云”、“幽兰”、“红花”,团队比拼,创意无穷,精彩点评,掌声不断。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大家包装茶饼,温润的手,温润的笑,浸润着茶人对茶犹如母亲对婴儿般的精心细致,给老师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研学的第三站是茶艺表演。文艺风向的茶艺师现场表演茶艺,从茶叶茶具、沏茶冲泡、茶礼茶艺,最后谢茶收具的展示,每个过程都优雅自如,如清风拂过山冈,茶文化尽在其中。
茶艺表演过程中,有古曲伴美文朗读,茶的故事娓娓叙说;有蒲窝的传说故事,我记住了“水乖啰;有学员跟着老师动手泡一杯香茗,生活原来可以慢饮;还有热烈的知识抢答——
“碧螺春的外形是什么?”
“点茶是哪个朝代的饮茶方式?”
“鲜叶采摘下来以后该如何处理?”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粒觉悟了的茶树种子,落地了就要开花。每次的相伴同行都是一段不同以往的成长旅程,这次研学砺行,如一缕淡淡的茶香,熏染着老师们的研学之心;又如一杯清澈的茶水,浸润着我们对文化的传承之情,对做茶人工匠精神的由衷敬佩,让生命回归自然,让教育返璞归真,让我们带着感悟走进研学。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我们为研学而来,在蒲川学习到了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涵盖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山游览、茶特色建筑、茶事劳作、茶俗体验、茶艺观赏等内容,触摸到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主题旅游的跨界旅游模式,感受到振兴乡村,发展茶业的热忱与渴望。
学员尹思梅老师在分享中说:“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闻之于周公,茶之于中国文化,传承千年,历久弥新。此次蒲川茶之研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地方,这里的人民有着深厚的茶乡情结,茶融入了他们的生活、生命,祝愿这里的人们能把茶文化带出腾冲,带向全国。”
文/段秋云
图/董诗虎
设计制作/严正顺
腾冲文艺风向投稿邮箱:
4481162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