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中彦:文化产业未来是能者赚钱,人人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毒眸编辑部 毒眸 2019-04-11


2018年,中国文娱产业被纪录和惊喜充斥着:从年初的《红海行动》到暑期的《我不是药神》,精品国产电影层出不穷;年度总票房已经成功突破585亿,并正向着600亿的大目标迈进;截至11月底,内地影院和银幕总数分别达到了10233块和59180块,均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剧综方面,涌现了《延禧攻略》《创造101》等一大批具有国民级热度的现象级作品……

 

然而,在纪录和惊喜之外,行业整体和不少个体也在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与挑战。

 

截至11月底,2018年影院的平均上座率滑落至12.5%,是2014年至今的最低值,大批影院陷入生存危机;多家文娱上市影企股价暴跌,尤其是“阴阳合同”事件后,不少老牌企业的市值甚至缩水了一半以上;头部作品外,其他内容产品表现并不理想,已上映的电影中有超过70%的电影票房不足1500万。

 

而伴随着市场危机所到来的,还有文娱行业融资困难、监管环境变化、税收政策调整和自查自纠等问题,为此有不少从业者纷纷预测,2018年是过去五年以来文娱行业最艰难的一年,未来一段时间里或许会有大批的文娱企业关门倒闭。

 

行业为何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急转直下?面对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的转变,从业者又该如何调整?在今日由Sir电影联合毒眸(ID:youhaoxifilm)举办的“Sir首届文娱大会暨毒舌之夜颁奖晚宴”上,合鲸资本创始合伙人霍中彦发表了名为“超越低垂果实的时代”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行业已经从靠天吃饭到靠手艺吃饭、从人人赚钱到能者赚钱,从业者要想摘到‘更高处的果实’,就不得不爬得更高一些。


合鲸资本创始合伙人霍中彦


以下是演讲全文—— 


我本人是纸媒出身,经历过纸媒的周期,也经历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黄金十年未完,迎接文化产业新常态”这个题目其实是看了我的PPT之后,主办方自己帮我提炼的,但是咱还是搞文化产业投资的,我就加了一个标题,叫“超越低垂果实的时代”,我想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分三个方面分享:第一个势,第二个道,第三个是术

 

先说“势”。我做产业投资很多年,做基金时间还不长,2015年组了第一支基金,2016年我们吹了一个牛,做了一个论断,叫中国文化产业进入了“黄金十年”


这个口气有点大,但我们给了很多理由,比如说精神产品是不占物流、不沾空间、需求无限的,唯一的天花板是人的时间;还有人均GDP八千美金的时候爆发,2015年达到八千美金之后,未来都是繁荣期;按照国际经验,文化产业将有效抵御经济周期;文化产业扩展性非常强,它向上可以扩展到科技,向下可以扩展到消费,它其实是一个链条很长的领域。文化产品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主菜”,还是所有产业的“盐”和“味精”,没有文化元素的生活是没有味道的。


很快2018年到了,有人问:“你有没有感到被打脸?之前天天讲中国文化产业进入了黄金十年。”但今年我们遭遇了一个政策“去杠杆”,包括牌照收紧,这个牌照不限于影视产业,包括游戏、教育培训,各种全线收紧,还有明星补税、公众号关停。


所以是不是出问题了?一个大的迹象就是监管红利丧失了,文化产业体感温度很冷。但这个“监管红利”其实就是没有监管,以往在网上发一个内容是不需要审核的,但是在传统渠道里是需要审核的,这两三年不少项目因此崛起了,这个崛起能不能持续呢?政策收紧后,这个红利就丧失了。


但是我们没有改变我们的认知。因为我们2016年还放了另一页PPT,叫“文化产业的下半场”,上半场是十年从2006年到2015年,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投资人,2006年投资了博纳影业,当时所有人都说:“你疯了吗?”因为当时中国的票房才20几亿,而美元VC很少投千亿以下的赛道,当然最后他赚了40倍。


2006年,我查了一下中国人均GDP三千美金,按照国际经验,三千美金是文化消费的启动点。文化产业上半场的十年,以电影票房为例,从二十几亿增长了二十多倍到四百多亿。到2016年,中国票房前十的还有很多烂片,所以这是增量时代的上半场,大家似乎在怀念那个时代。


下半场我们当时判断是从2016年开始,人均GDP到了八千美金,这个时候是存量市场。存量市场玩法和增量市场不一样,我们概括下来是:从需求驱动到供给驱动,从靠天吃饭到靠手艺吃饭,从人人赚钱到能者赚钱。低垂的果实都被摘完了,所以人们不得不爬得更高一点。



按照康波理论,全球经济在2015年到2025年本来就是一个较为低迷的时期。这个时期就会催生很多精神消费,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一般有两个反应:第一个反应是用娱乐逃避,假如说工资不上升了,甚至有人失业了,可以通过打游戏来打发时间;还有一类人的反应比较上进,虽然经济不景气,但可以通过知识来充电。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时期,除了好莱坞的崛起,还有一个情况是,社群图书馆人满为患,很多人那里看书充电,为获得更好的机会来锤炼自己,这是精神消费崛起的来源。


所以我们要完整理解文化产业监管的双重属性。双重属性,一方面它确实有一部分稳定的考量,但是我们有时候会过多地去强调这一点而忽略了另一点,因为中国是没有真正的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的,当整个市场非常繁荣,但也出现一些混乱情况的时候,现实中也只有政府能出手规范它。


在美国,不少方面的监管反而比中国要严格、细致得多,比如说一个产品要进入合家欢频道,你不可以出现过于暴力的镜头,原则上是不可以流血的。所以行业发展本身也需要一个合规、严厉的监管,客观加速和加剧了文化产业的规范和结构分层。 


我们预估2019年政策磨合期会大致结束,即市场、监管会找到边界,大家知道该怎么做,这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监管红利——需求没有改变。因为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但是监管改写了供给规则,这就意味着新的机会。


这是第一部分关于“势”的。

 

第二部分就是文化产业在新常态之下,需要三个价值观的基石。


先讲讲我们对中国式创业奇迹的理解。中国创业的核心是两个字叫“增长”,它的发动机是什么?一个是企业家精神,另外一个是模式和技术创新。


但是光靠这些不能解释中国的蓬勃创业浪潮,还有一个润滑剂叫“企业成本的社会化”。比如说,如果是内容创业公司,很可能通过抄袭、侵权、低俗来勾流量;如果做电商,可能会出现假冒伪劣和逃税漏税;如果做生活服务类会有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可能会面对刷量造假、烧钱流血等问题。


但是在新的时代,在新的更严格的合规时代,这些润滑剂都将消失,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创业形势的巨大变化。


去杠杆后,我们认为有三个价值会凸显,就是合规、盈利、责任。这张图里有两个圆的交点,左边是政策,政策不允许的就是“沙漠”,市场有需求的是蓝色,他们的交点是绿色,这就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认为文化创业应该做的地方,也是我们应该投资的地方。


首先“合规”是文化产业的基础门槛,没有这一点一切将归零;第二,从客户手中拿钱的能力变得更加急迫;第三,在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要社会承担责任。所以文化企业要活下来得有三个友好:政策环境友好,商业环境友好,社会环境也好。


用我们的投资案例给大家进一步分享这三个价值观。


第一个是我们投的“喜马拉雅”,它是如何处理创新合作的关系?因为真正的创新通常都会伴随巨大的争议和法规空白,内容创业常见打法是:刻意低俗,恶意盗版,先搞流量再洗白。喜马拉雅首创PUGC音频平台模式,市场份额超过七成,创新力度很大,但是它是以“分享人类智慧”为愿景,先天远离低俗,由来注重版权投入和建设,构建庞大内容审核团队,我们概括为:邪门武功可以很快,名门正派更加长久。


在喜马拉雅上的知识付费节目


第二关于盈利的问题。“一条”是一个关于生活美学的电商平台,它怎么处理增长和盈利的关系?一般的创业都是要烧钱,在线的很多项目烧钱非常多。“一条”是微信公号中第一个破百万和破千万粉丝的项目,增速非常惊人,但它已经实现连续两年盈利,月收入过两亿,9月份下三店齐开,而一个一千平的店开店成本只要三百万,它的快速是增长基于精品内容和生活良品。所以说,不会省钱的赚钱高手不是好的增长达人。


第三个是商业和责任的问题。我们投了“樊登读书”,从事知识付费业务的公司会散播焦虑,比如:信息爆炸了,不读书不行,从而让消费者购买它的产品。樊登读书就反焦虑、反谈资,注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是一个正道学习观。所以,生活中发生了改变的会员,成了公司最好的推销员。我概括起来叫:得道多助,诚者致富。

 

第三个是“术”的环节。要想度过这个资本寒冬,我们概括了文化企业需要的三种武器。


刚才提到现在是存量的市场。何君说,我们不要以为只要出现经济的低迷时期,就可以诞生出好的娱乐公司,行业仍然需要很多创新,这个创新是什么呢?概括一下,以往大家创业都在捕捉风口,就可以去获得成长,但现在需要去覆盖“长风口”,不是只捕捉“快风口”。而且模式层面的“轻创新”让位于技术驱动的全方位“重创新”,“重创新”需要三个技术:科技技术,创意技术,运营技术。只捅破窗户纸是不可以的,还要捅破墙。


关于科技技术。我们今年投的一个项目是“工匠社”,它是做消费机器人的,机器人可以跑来跑去、互相对打,我们把它看成娱乐产品。上一代机甲手办霸主是“万代”,但是深圳的一位85后,他用技术开发了全球领先的消费级智能机器人,现在“万代”正在向他申请这个产品在日本的代理权。另外公司还可以开发机器人电竞和动画业务。所以利用技术红利,加上中国的制造业基础,可以实现文化产生的弯道超车,这是科技技术的第一个案例。


第二个案例是灼华互娱,用游戏引擎驱动动画产能跃迁。以前拍3D动画需要建模,然后一帧一帧渲染,灼华是中国第一个虚幻引擎深度落地到3D动画制作的公司,它结合动捕技术,实时生成和渲染画面,所以制作成本是行业的五分之一,而且效率非常高。产能的突破,就可能加速动画商业模式向直接付费跃迁;产能的变量就带来了商业模式质变的可能性。所以我说,不怕“流氓”会武术,就怕文化人懂技术。


灼华互娱制作的动画《地灵曲》


第二种武器是创意技术。这个项目叫“伴鱼”,是做少儿英语在线一对一教学的。伴鱼公司解决了以往外教在线教中国小孩学英语模式中,获客成本特别高、财务模型中毛利为负的问题。


怎么解决的呢?通过做伴鱼英语绘本,购买权威版权,加上工业化内容制作、互联网产品运营,伴鱼绘本积累了两千万用户,然后再从两千万用户中转化一部分到在线一对一课程,就成功地把获客成本降低到同业的六分之一左右,这就是稳定的创意能力的驱动力。伴鱼创始人曾经是字节跳动的联合创始人,对互联网产品如何开发和运营比较在行,所以说,内容运营是一种成本为负的获客方式。


创意技术的第二个案例是“狐狸家”,它是用国际语言讲述东方故事。现在中高端的绘本毛利非常高,有很多的家长会给小朋友买绘本,一本绘本至少五六十块钱起,但这个领域之前是被进口产品垄断的。狐狸家就把国际出版语言和上东方文化内涵结合在一起,用工业化内容生产流水线,高品质加高产能,每年产上百种书。所以文化产品的技术迭代和进口替代正在发生,这个趋势是很重要的,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


第三种武器是运营技术。“轻课”也是个很年轻的团队创立的,利用微信生态,比如微信群、朋友圈来运营英语教育。如果你错过了公众号的红利,还可以抓住社群和小程序。“轻课”是生态流量运营的顶级玩家,曾创下七天加粉一百万的记录,强流量运营能带来什么效果?就是低获客成本、高续费、高转介绍。在拼刺刀的时代,流量运营是一把快刀。


刚才讲的是线上运营,再讲线下的“自由时光”。有人问:“为什么投这个项目?电影院已经不行了。”万达院线几年前是一千亿市场嫌便宜,现在三百亿嫌贵。如果你认为我是因为电影院势头很好才投这个项目就错了,我就是因为传统电影院不行了才投。



当电影院供给过剩的时候,权力从“地主”转向“长工”,有很多跟风建电影院的业主,他们不懂运营,以为电影院很赚钱,但是后来发现其实是个坑。这个时候“自由时光”就说:你别经营了,我帮你代经营赚钱。它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影院托管机构,第一次把麦当劳的运营体系引入到影院,托管之后,电影院可以实现两到三倍的票房,非票收入占比25%以上,多的到40%以上,还依托影院场景开展新零售和会员店业态,就是创新红利。这个打法是有黑盒子,就是运营技术。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在术的层面用“三种武器”度过资本寒冬。

 

最后,送一首小诗给大家,来结束我的分享:


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完,

或许高处的更加甘甜。

心怀敬畏与欣喜迎接凛冬,

赛道空旷恰是造物恩典。

让我们艰难但健康的幸存,

迎接属于自己的下一个春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