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你的错》第一部分:童年创伤中的羞耻感

2017-08-09 三点一弯钩 三点一弯钩

共读书籍 | 这不是你的错  共读咨询师 | 杨晓君


最致命的人类情感是什么?


当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时,通常可能会把愤怒和恐惧放在第一位,但事实上,羞耻感才是最为致命的。羞耻感是残忍暴力的行为以及破坏性关系的源头,也是很多成年心理问题的核心,在所有的情感当中,唯有羞耻感会破坏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如果我们内在有一份羞耻感,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是肮脏丑陋的,是低人一等的,是毫无价值的,是不值得被爱的。你可能会厌恶自己,会感觉到灰心丧气,浑身虚脱。


同时,羞耻感也会让我们感到孤立无援,好像不配与他人为伍。


当我们有羞耻感时,我们为了存活下去,可能会带上精心伪装的面具来作为后盾,去掩饰美化自我,装成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但在这背后的我们是那么的孤独、委屈、无力、无价值感。


所以羞耻感其实是暗藏到心里的无价值感



任何一个受害者都会因为倾听者的负面反馈而感觉到羞耻。比如说,作者当初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己曾经受到了斯蒂文的猥亵时,她的母亲根本不相信她,而且她的母亲打心眼里就认为作者撒谎成性,胡乱编造只是想引起她的关注,这样的反应就放大了作者原本遭受身体虐待而产生的羞耻感。


同时当受害者不得不向警察或其他权威人物,甚至是媒体,去讲述自己的遭遇的时候,也会受到可怕的羞耻感的折磨。


比如说台湾的女作家写自己青少年时期遭受侵犯的经历,当她不断在媒体面前去重复这件事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把自己的羞耻感一次次的暴露出来。这实际上是不容易很快被消化的,所以对她造成了更多的伤害。


羞耻感不仅是单一的情感体

◆羞耻感会包含受侮辱的感觉

比如性虐待是对身体私密部位的侵犯,这无疑是一种羞辱,如果在公共场合下受到虐待,比如在他人,尤其是同龄人面前,遭受处罚或者被责罚,那带来的羞耻感会更加强烈。


◆还会有无力感

当孩子想去阻止虐待发生,却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就会有深深的无力感和无助感,即便这种痛苦经历过去了很久,依然是缺乏安全感的。


◆体无完肤的暴露感

羞耻感还会让人在内心深处产生体无完肤的暴露感,虐待和感到脆弱无助让孩子觉得没有隐私,坐立难安。


◆有缺陷或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遭受身体、情感、语言的虐待后,很多来访者都会觉得自己支离破碎,肮脏堕落。


◆异化和孤立的感觉

在遭受了虐待之后,受害者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她会感觉到自己所有的名誉都遭受到破坏,尽管来访者很想找人倾诉自己的痛苦,但却受困于羞耻感之中,难以动弹,因此会非常自责。


◆在内心深处有愤怒感

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愤怒可以防止事件进一步曝光,也可以有效的疏离他人,但同时,愤怒感也会伤害自己。恐惧、痛苦、悲伤作为刺激反应,也都可能紧跟着羞耻感出现。


抵御羞耻感的方法


◆被动型策略:自我封闭,逃避,孤立;伪装以取悦他人;变得完美从而避免更多的羞耻感。


◆攻击性策略:愤怒;逞凶斗恶;鄙视他人,从而以免被他人轻视(通过羞辱其他人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羞耻感 );认为自己越强大越坚强就会避免羞耻感的发生;认同施虐者(通过成为施虐者的复制品,为施虐者辩护以抑制自己无法面对的无助感)。


以上这些方式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让自己能存活下来,但这些方式同时也会伤害周围的人,不被他人理解,从而损害自己的人际关系。


慈悲心如何治愈羞耻感


克里斯汀·聂夫说:“自我悲悯也就是坦然的面对自己的痛苦,并且产生共鸣,在乎并善待自己,对那些痛苦和缺陷抱有客观理解的态度,认识到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


书中介绍了一位来访者马丁,他说:“我不想过多的谈论我的童年,这于事无补,只会让我更加沮丧,每一次我想起父亲是怎么对待我的,我都会感觉自己渺小又无能,我讨厌这种感觉,我做了很多努力来让自己不去想这些事情,直到现在,才稍微能抬起头来做人,直视别人的双眼,小的时候,我总是低着头走路,觉得自己问题很严重,没有资格和别人在一起,现在呢,我感觉到有了一些自信。”


作者就问他,为什么来到这里做治疗?


马丁说:“我只是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做努力,都无法改变父亲给我造成的心理阴影,他总是说我让他失望,是个不孝子,我努力了一生好像只是为了向他证明,我并不是他口中所说的那样,但是非常可悲的是,即使我拿了再多的奖,赚了再多的钱,变得多么的事业有成和受人敬仰,一想起父亲是对待我的,这一切就变得毫无价值。或许这听起来有些自我矛盾,大部分时间,我感觉自我良好,但只要想起父亲,我就感觉自己像泄了口气的皮球一样无精打采。”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提到的,为何受虐会使受害者感受到无助无力,以及如何让受虐者倍感屈辱,进而引发羞耻感。


看起来好像是无助无力感导致的羞耻感,换言之,好像是有了能力就可以摆脱羞耻感。


但实际上,高筑心墙并不能抵挡羞耻感的侵袭,它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外显。


任何的记忆、失败、挫折或者仅仅是一个拒绝,都会很轻易的触发来访者内心的羞耻感,随后那些羞耻感就像洪水冲破闸门,一涌而上。


最终作者在咨询中引进了慈悲心的概念,她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沉浸在慈悲心其中。

慈悲心是如何消除羞耻感的呢?


慈悲心能够抚慰个体内心的伤痛,抵消羞耻感带来的消极影响,悲悯一个内心充满羞耻感的人,哪怕只是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声叹息,一次轻触,都足以让受害者知道,有人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


这能激发来访者的抚慰或满足系统,使他们能感觉到安全,从而削弱负面影响。


而自我悲悯,就是把悲悯的对象,拓展到自身的失败和遭遇。


既然感受他人的痛苦,对他人来说,具有治疗的效果,那感受我们自己的痛苦,也能带来同样的效果,你能够去悲悯他人,就能学会如何悲悯自己。


悲悯自己的练习——想一想你身边最悲悯的人是如何对待你的,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情绪的变化。


 今晚8:30-9:00 

共读咨询师杨晓君老师

和你一起分享、讨论、答疑

长按下图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咨询师寄语


无论你是害怕成为施虐者或受害者,这本书里的悲悯治愈项目都能为你提供想要的信息、支持和策略,帮助你打破虐待循环。


或许从此你便可以不再沉湎于过去所遭受的折磨,而是能够摆脱过往的阴影,停止强迫性重复,从而选择自己想要的未来。


你的生活也可以回到正轨,不用重弹哀怨的旧调,你也可以尽情书写自己人生新篇章。



读书会用书

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关注“三点一弯钩”公众号

与咨询师一起,共读《这不是你的错》

下周三共读:实现自我悲悯的阻碍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