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不是你的错》第二期共读:实现自我悲悯的障碍(上)

2017-08-16 三点一弯钩

共读书籍 | 这不是你的错  

共读咨询师 | 杨晓君

第二期直播讨论

今晚8:30-9:00 

共读咨询师杨晓君老师

和你一起分享、讨论、答疑

长按下图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在成长过程中,童年受虐的受害者大多没有得到过他人的悲悯,而羞耻感更是让他们自我感觉糟糕,自认不值得怜悯。


因此,进行自我悲悯并非易事,接受别人的悲悯也是如此,事实上,他们更习惯自我评判和否定,忽略自身的需求。


如果想开始自我悲悯,就一起看看在自我悲悯的道路上会遇到哪些障碍:


1、认为自我悲悯即自我放纵:多数儿时受虐者深信,承认自己的痛苦和遭遇就是自怨自艾或是博得他人的同情,但自我悲悯和自怜自艾是不一样的。


每当我们自怜自艾时,会抱怨现状的不公和自己的无能,思考和感受总是不自觉的走向消极的方向,会让我们受伤害时感受到孤立无助。


自我悲悯则来自我们的内心深处,具有安抚和验证的作用,一旦你验证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就会有动力改变现状。


2、担心自己变得软弱、懒惰或自私: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想法,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自我评判,人就会变得懒惰。但自我悲悯并不简单等同于自己。


3、归咎自己:怪罪自己会让受害者误以为能够阻止虐待的发生,但这只是为了让自己不用再面对现实——你只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受害者。


4、拒绝承认自己的遭遇:否认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让你在最艰难的时刻活下去,但另一方面,否认这一行为本身有可能伤害到你。


5、不了解自己如何受痛苦的折磨: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究竟受到了多少种虐待,或者不了解虐待是如何影响自己的。虐待包括虐待、情感虐待、精神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


了解了这些后,你的内心可能已经掀起惊涛骇浪,感到惊讶、羞耻甚至愤怒,不敢相信。


现在你可以释放自己、获得力量,书中有很多方法帮助你安心地释放自己的愤怒。发泄愤怒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遭受虐待并不是自身的错。

咨询师寄语


你可能感到麻木或悲伤,而非愤怒,认识到自己是如何被虐待的,可能会让你一时难以承受,并在情感上封闭自己。如果你在回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细节时,发现不能识别自己的情绪,也可以按照书中的练习,帮助自己面对这些。




读书会用书

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下周三共读

《这不是你的错》第三期

如何实现自我悲悯


关注“三点一弯钩”公众号

回复【读书会】和咨询师一起共读书籍


▷读书会·本月开篇共读《这不是你的错》

▷《这不是你的错》第一期共读:童年创伤中的羞耻感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