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问西东:内心安详,从不荒凉

笔下长青 三点一弯钩 2022-11-03

点击蓝字关注三点一弯钩↑↑↑

主播 | 无声



《无问西东》里,下雨天,铁皮顶的西南联大教室屋顶漏水,雨声太大,学生听不清教授讲话。


这时,教授没有因声嘶力竭的重复而懊恼,只是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下四个大字——“静坐听雨”。

 

于是全班师生合上课本,端庄正坐,静听雨声,泰然处之。

 

一位学生打开了窗户,大雨滂沱之下,河边头戴蓑笠的老翁不紧不慢地收起渔网,里面几条鲜鱼乱蹦。


另一边几个男生整齐地跑步,喊着“一二三四”,声音铿锵有力,响彻原野。

 

从战乱和贫穷中熬过的人,在那一刻,淡定、安详、从容。



为什么我们常常怀念那个时代的人,尽管它战乱不断?为什么那个时代有那么多大师,尽管它条件艰苦?

 

也许就像这位教授一样,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追随内心的真实。内心安详,从不荒凉。

 

1923年,清华大学一份榜单前,青年时代的吴岭澜看着自己的成绩:国文和英文几乎满分,物理不及格。

 

校长梅贻琦以劝他转系的缘由,找吴岭澜谈话。面对这位人称“寡言君子”的儒雅校长,吴岭澜显得那样稚嫩和迷茫。

 

那时候,人们都推崇“实业救国”,所以吴岭澜自然地就选了实科。


虽然他明明擅长文科,但是碍于大环境下常人的看法,他觉得“思考生命意义”这样虚无的事情,是有些羞耻的,上不了台面的。

 

当梅贻琦问他“求学的目的”时,他沉默了,疑惑了,迷茫了。他以前只是告诉自己,不管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只是,这种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带来的踏实,是一种麻木的踏实。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真实。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从那次对话以后,吴岭澜远离人群,独自思索,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而转系与否,成了小事。

 

1924年,泰戈尔应梁启超、蔡元培的邀请到清华做演讲。正是泰戈尔的这次演讲,彻底解开了吴岭澜心中的疑惑。

 

当时,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他在演讲中提到:

 

我问你们,也问我自己,我们各民族最珍贵的拥有是什么?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的?


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完美最永久的是什么?


因此,我竭尽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当时,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 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物,梅贻琦、梁启超、徐志摩、林徽因、陈寅恪、闻一多,那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

  

“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他坐在湖旁的窗边,看着结了冰的湖面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芒,湖岸白雪上的学生拉着小提琴轻快地演奏。



他闭上眼睛,嘴角微微上扬,让清风拂面,看上去那么平静、释然。

 

而后,在他作为西南联大教授的日子里,冒着空中敌机的轰炸,他在防空洞里,把这份真实又讲给了学生,他一字一字地念着泰戈尔的诗:

 

世界于你而言,毫无意义和目的,却又充满随心随欲的幻想。


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


他响亮的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的梦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应该追求什么,拒绝什么。不抱怨,不偏执,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依然内心从容、坦然。



内心安详,从不荒凉。今天同样如此。

 

抱怨


我们时常抱怨社会,抱怨世界,抱怨上司,抱怨同事。每当看不到自己的方向,我们也把原因归结为“阶层固化”。


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往往会听取很多人的意见,但就是不愿意在夜深人静时,听一听自己的内心所想。


情绪化


每天在各种工作、感情的困扰中,情绪常常失控。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莫名其妙地对人发火。


我们把微笑留给了陌生人,却把最糟糕的脾气带给了身边的亲人。


焦虑


很多人想和时间做朋友,结果却成了时间的奴隶。各种自发的学习和计划,让每个人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焦虑。


前一脚90后已经步入中年,后一步00后已经做了CEO。大多数人喜欢追求“速成”的人,结果都在原地踏步。



盲目从众


在媒体狂轰烂炸、互联网人人发声的年代,我们轻易地因为一句偏激的话。


因为一件单方面的是非热点,就被撩拨起自己的情绪,煽风点火,成为了泱泱乌合之众,早忘了话题本身的真实性。


得意时狂妄,失意时消沉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人们不知道未来之路通往何处,他们所能告诉自己的是,必须从贫瘠中逃离出来,无论用怎样的手段,在金钱的意义上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有人得意之后便忘乎所以,价值观沦丧。有人在失意之后,一蹶不振,意志消沉。


语言上胜过别人


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助长了人们的浅薄。很多人时常停留在自己的认知里,不接受别人的想法。


一旦有了认识上的争执,就一定要在语言上胜过对方,只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


利益驱使的选择


面对利益的诱惑和内心的执着,我们往往都无法坚持自己的初衷。在一点一点的尔虞我诈之下,变得利欲熏心,早已忘记来时的模样。


更悲哀的是,我们在梦里面对当年那个信誓旦旦的少年,告诉他这是“成熟”。



就像《无问西东》的最后,张果果说的话:


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来改变它们的念头来。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雀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


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的忘了自己的珍贵。

 

其实,放眼如今的时代,焦虑、急躁、愤愤不平的时候多,安详、从容、平静的时候少。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内心安详的人,因为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心和真实,才能始终做出顺从内心的选择。

 

内心安详的人是强者,内心安详的人是智者。

 

正因为如此,在曾经那个炮火连天的艰苦岁月里,大雨滂沱之下,河边头戴蓑笠的老翁不慌不忙;一排跑步的男生喊声铿锵有力;铁皮顶漏水的教室里,全体师生正襟危坐,静听风雨。



正因为如此,炮火之下,生命危在旦夕之时,失去双腿的传教士双手合拢,带着孩子们一起唱起《奇异恩典》的圣歌。

 

内心安详,从不荒凉。

 

愿你被打击时,记得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关注「三点一弯钩」

回复【原创】获取更多电影中的心理学


你可能还想看


入殓师

最后的告别仪式,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


黑天鹅

混乱与分裂的性压抑


【三点一弯钩专栏作者】笔下长青:一个有情怀的终身学习者,公众号:笔下长青(ID:bixiachangqing)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给你更多专业帮助


喜欢吗?↓↓↓点个赞,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