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感情为什么又被“作”死了?

2018-03-02 伊莎贝 三点一弯钩 三点一弯钩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干货↑↑↑

主播 | 慧芸



再好的关系,作得多了,也就散了


他们已经分手18次了,闹分手的时间超过了在一起的时间。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自己乐此不疲,苦的是身边的朋友。这一次分手,陈静茹又动摇了。


“他一求我,我就动摇了,怎么办?”

“又来,你们都重复多少次了?”

“我害怕,离开他之后,再也没有人这样爱我了。”

身边有很多女孩,优秀而美好,在关系中,却卑微到尘埃里。


静茹就是其中一个,高学历、事业有成、还长了一张美艳的网红脸,这个看似最不可能单身的人却一直在单身。


她最大缺点是——不自信,为自己筑了一个很硬的壳,生人勿近。


不是没有追求者,只是,现在是个追求效率的时代,追求爱情,也都想要短平快。


一般的男生常常耐心有限,追一追,她推一推,也就放弃了。终于出现了一个男生,穷追不舍,每天无数个电话、微信,鲜花、美食……全面进攻,终于有一天,她沦陷了,迈出第一步……


只是,一建立关系,形势就转过来了。她不再高冷,而变得极其粘人,就像对方身边寸步不离的警犬。对方的工作会经常出差,有时会不接电话,这让没有安全感的她抓狂。


她开始紧张对方,紧盯对方的行踪,关注对方身边的每个异性,出现在他身边的任何异性,都觉得是个威胁,紧紧绷起了警觉的弦。


对方电话要秒接,短信要秒回,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她都会紧张。对方和任何异性互动,她都觉得或许是别有意图,开始追问不止,开始闹脾气。“为什么给她点赞?”“为什么给她留言?”……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作”。


终于,对方没有辜负她的期待,出轨了。而且,是与一个各方面都远不如她的女生。


只是,没多久,他又想起静茹的好,想要挽回。只是,出轨是会成习惯的。他们的模式不改变,结果也不会改变。分手,挽回,复合……一次一次的重复。破镜一次、两次还能重圆,十次、八次,估计已经碎成玻璃渣了。她还在期待着玻璃渣,能变成完美的镜子。


静茹知道,他们不合适,可情感上又放不下,对方再次死缠烂打,她就又缴械投降了。


“最可悲的是,缺乏安全感的我,在这个不靠谱的人身上,居然建立了某种安全感,我明知他不合适,可却又离不开他,变成了我们生命中的轮回。”静茹也不是不明白的。



影响决定的并非这个人,而是依恋模式


我们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模式,始于童年,那时,照看者是我们的天,不仅要给我们衣食,更重要的是充分的安全感。


当然,完美的父母,是一种理想,能有一个稳定的父母已属幸运。


在我们哭笑叫闹的时候,有的父母稳定而温柔,有的父母置之不理,有的父母时好时坏,有的父母甚至大吼大叫起来。


我们为了适应他们,为了活下去,练出了自己特有的一种模式,心理学家称之为,依恋模式。


心理学家根据儿童与父母分离和重聚时的不同表现,将依恋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他们能够在与妈妈的亲密与独立中保持平衡。妈妈离开,他们虽然有压力,但还是可以去玩自己的,等妈妈回来了,和妈妈依旧亲密。


回避型依恋,妈妈离开后,他们不哭不闹,妈妈回来了,他们也并不热情。他们喜欢独自一人玩耍,和别人并不亲近。


焦虑型依恋,妈妈离开后,他们会大声哭叫,紧张不安,不能独立探索环境,只有在妈妈回来后,他们才能感觉舒服些,但仍然黏着妈妈。


紊乱型依恋,他们和妈妈分离或重聚时情绪、行为表现混乱,没有规律。因为,同样的事情,妈妈对他会有不同的反应。有时疏离、有时亲密、有时暴躁,让他无所适从,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来面对。


这些不同依恋模式的儿童,长大之后如无意外,就变成了,不同依恋模式的大人,对待亲密关系时,也会采取相应的方式。


依恋是我们最初的社会性联结,让我们通过关系逐渐走进社会化的历程。




我们的依恋模式,决定了亲密关系质量


小时候,静茹的妈妈性格比较暴躁,加之重男轻女,对她的态度常常反复无常,心情好时,就会对她好点,心情不好,就会无故的打骂她。


在这样的情境下,小小的她混乱了,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妈妈,是回避?还是拥抱?是哭?还是笑?她无法把握反应的尺度和速度。

紊乱型的小孩长大了,就变成了紊乱型的大人。


这一类型在关系里常常像贴错了门神一样,他们的行为和反应难以理解,无法估计,经常表现出具有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三类型混合特点。


对关系既抗拒又依恋,不敢轻易地进入亲密关系,但是一但建立起亲密关系就会紧紧抓住对方不肯放手。不知道怎么好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又会敏感的搜索自己不够好的证据,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被抓住把柄,“喏,你嫌弃我。”


不作死就不会死,没有什么关系经得起反复折腾。若是对方心理不够强大,也许会萌生退意。如果模式不调整,再换几个人,都无济于事。


当然,不安全的依恋模式是可以在亲密关系当中疗愈的。


安全型,是最好的药。安全型的伴侣,包容而稳定,能让对方慢慢的去回到最初的原点,去安抚好当初那个没有被好好爱过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当中,静茹身边不是没有安全型的人,只是一开始就被她过滤掉了,因为,当她和自我的连接不够的时候,常常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会觉得安全型人太稳定、太无趣、太平淡、太乏味,觉得自己没有燃烧过……反而很容易被一些能带来强烈感受和刺激的异性所吸引。旁人看着都累,可是当事人乐此不疲。

 

非安全型的人总是会下意识地寻找、吸引到那些会让他们重复体验到若即若离的不安全感的人。让他们作出选择的,并非理性,而是惯性。

 

于是,他们的恋爱经历就像 “命中注定” 一样,遇到类似的人,重复类似的模式,周而复始……

 

这种命中注定,是我们的潜意识选择的。

 

只有当你觉察到了自己的模式,这一切才会发生改变。我们无法改变对方,只能调整自己。

 

学着好好说话,试着让自己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试着拥抱自己、试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试着去包容对方,为对方着想……

 

就这样,不断重复,你学会了在自己与自己之间,自己与他人之间,营造一种舒适而有效的关系,不被自己的固有模式拖着走。



亦舒曾说:“心平气和,是的,就是这四个字。开会时,闲时,当她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一想起她,心内有种温柔的牵动,同时又有种安全感。”

 

这是典型的安全型的思考模式,对关系处之泰然,充满温暖和爱意,不会忧心忡忡,胡思乱想。

 

所以,在你焦虑纠结、茫然无措、或者快发生矛盾的时候,试着用安全型人的思维去思考,想一想如果是安全型的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当你自己具有稳定的情绪时,当你对自己的模式有觉察能力时,便不会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你轻松,对方也自在。

 

当你对了,对的人,对的关系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关注「三点一弯钩

回复【原创】即可获取更多文章


你可能还想看


为什么你成了这样的伪汉子?


【三点一弯钩专栏作者伊沙贝 ,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瑜伽导师。心理学并不遥远,我们一起轻松聊。个人公众号:伊沙贝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小程序,给你更多专业帮助

喜欢吗↓↓还不点赞,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