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的月亮文化是如何起源的?

四野子弟 四野子弟 2020-09-13


中秋佳节之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月亮文化,以拓展我们的人生视野和思考维度。


 

月亮文化与自然崇拜

 

中秋节很有可能起源于祭祀活动。根据“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礼记》)的记载,至少在春秋时代,天子就已经开始代表“天下”在秋天祭拜月亮了。

人类社会早期的祭祀活动都是来源于自然崇拜。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人类完全受制于大自然的早期时代,人们主要在白天进行生产活动。

当夜幕降临之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躺在一簇簇火堆旁,或聊天,或仰望星空。此时,除了火光和月光之外,全世界都是漆黑一片的,而在黑暗中,似乎处处隐藏着危险和神秘。

久而久之,月亮的阴晴圆缺,在古人的沉思和探究中就代表了周而复始、死而复生、生生不息等神秘启示,然后将这些启示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规律联系起来,朴素的神话和传统习俗就这样产生了。

月亮崇拜就这么来了!

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是苏美尔文明。在苏美尔人的神话中,月亮的地位高于太阳,月亮男神南纳(“天主”的意思)是“太阳神”乌图、“大女神”伊南娜和“冥后”伊瑞绮嘉拉的父亲。

古代闪族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迦南人、犹太人等)的月亮男神西恩,是太阳男神沙马什和金星女神伊什塔尔的父亲。

由于月亮很容易观察,因此,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阴历,阴历是人类最早的历法,苏美尔人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以露出月牙的这一天为开端,以月亮最圆的这一天为月中,以月亮又变成月牙的那天为每个月的终结。

我们中国人对此很熟悉,是不是?到底是文化同源,还是各自独立发明呢?在缺乏更充分的证据的情况下,无论是中国文化“西来说”,还是中国文化“独立说”,都真不太好下断言。

中国的月亮女神(即太阴之神)是女娲,她是“古之神圣女,化万物也”(《说文》),被尊奉为万物之母。

下图是中国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陶器刻划图纹(公元前2780±145年)和古埃及的神祇荷鲁斯(王权的守护者,法老即人间的荷鲁斯),它们都带有明显的月牙船和月亮(或者太阳)图案。

中国古人相信月亮拥有生生不息的生殖能力,他们认为兔子是不需要交配的,它们只要看着月亮就能怀孕。这也就是传说中为什么是玉兔(或者繁殖能力同样强大的蟾蜍)而不是其他动物,和嫦娥一起住在月宫的原因。于是,“拜月求子”的习俗就应运而生了。

有趣而不禁令人浮想联翩的是,不仅在中国传说中月亮里有玉兔,其他文明也有类似情况。例如,在公元前1000年就流行的《梨俱吠陀》(印度最古老的诗歌集)表明,古印度人就相信月亮里有兔子,很多表示月亮的梵文词汇的词根都包含有“兔子”。太平洋上的印第安人,则在陶器上画“月亮里的兔子”作为装饰。

古希伯来人认为月亮持有一切食物;古印度人认为月亮是“持种子者,持植物者”;巴西土著认为月亮是“植物之母”;北美土著认为月亮是永恒不死的“老母亲”;大洋洲西里伯斯岛土著认为生产稻米的粮食大神就居住在月亮里。

西伯利亚东北部楚克其族相信月光具有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巫医会在月光下褪去所有衣物,以让月光淋浴全身,从而获得施咒的魔力。

和古代中国人一样,古希腊传记作家和伦理学家普卢塔克将满月描述为“吉祥的象征”。

 

月亮的称谓

 

玉兔、玉羊、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菟、婵娟、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不同的称谓表明了不同的意象和故事。


 

月亮的歇后语

 

大年初一没月亮——年年都一样

大年三十盼月亮——痴心妄想

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上弦的月亮——两头奸(尖)

初七八的月亮——半边阴

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圆圆满满

中秋节的月亮——光明正大



祝福您及家人:

光明正大、

完美无缺、

圆圆满满!


声明:音像来源于网络,未完全对应文字。



【留言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