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寒门之死:以负能量的方式传播正能量?

四野子弟 四野子弟 2020-09-13


  1  


正能量与负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由于字面易以联想,含义简单明了,因此传播力特别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至庙堂,下至江湖,都纷纷引用。用得好的确实起到义正词严的效果,而有的只是附庸文雅,有的纯属戏谑幽默,有的却实属指鹿为马。总之,引用这两个词的人,纷纷百态,不一而足。

按照规律,用的多了、滥了,简单的也变复杂了,有时还不免可笑。因此,如果有人突然问你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负能量,有时还不免一愣,当下就会处于“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状态。为了统一认识,一言以蔽之,正能量代表善,负能量代表恶。

人在江湖走,怎能不挨刀?在人生旅途中,你总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人,总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有些人确实很奇葩,有些事确实很气愤。这些负能量见得多了,人就会记下来,成为经验的一部分。令人感动的正能量也会遇到,同样也会记下来,成为经验的一部分。这样,人就成了正负能量的携带体,最终,究竟是正压了负,还是负压了正,就个人自知、个人自明了。此时,不是外人说正就是正,说负就是负的了。

传播正能量确实很重要,但是,正能量的传播光靠嘴是不管用的,如果管用的话,那叫催眠,那叫巫术!有理智的人内心都明白,还得靠真真正正的现实!


  2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以下简称《寒门之死》)这篇文章所引发的事件极具戏剧性,也许会成为中国自媒体历史上的一个案例。

文章讲述了一位为人正直的寒门状元,在社会负能量面前坚守底线,自强不息,最终逝去的哀伤故事。文章一发布即刷爆网络,始则引发很多人内心的情感共鸣,同情声、惋惜声、对身边丑恶现象的揭露、对人间温情的感动,充盈了网络。旋即文章被扒出涉嫌杜撰、博人眼球,于是情势急转直下,文章很快被封禁,各种打假声、鞭挞声纷至沓来。真是印证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网络上相关的文章已经很多,在此希望探讨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以负能量的方式传播正能量”?

首先,经过不少“眼光雪亮,技术专业”的网民分析论证,《寒门之死》的作者以一种精心设计的、不诚信的方式欺骗广大善良的吃瓜群众,负能量满满,非常可恶,如何声讨都不为过。由于尚未见到权威部门或者《寒门之死》作者的反驳声明,所以暂且认定文章作假成立。

其次,抛开作者的道德问题,如果纯粹将《寒门之死》当作文学作品来剖析,它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反思价值?文章宣告了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的破灭:“谈理想的有三种人:傻X、骗子、去世的他”。这到底是社会之幸,还是社会之殇?

引用卢梭的一句话:“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文章的主人公虽然生于寒门,但是他正能量满满,立志做一个自由而有尊严的人,从小到大,坚信正义和勤奋可以突破贫穷的枷锁,并为之进行了艰辛的努力。虽然主人公壮志未酬身先死,令读者和“同学们”长泪满襟,但是,文章设计的结局,并不会掩盖主人公这个角色的人性光辉,而且,还会令我们思考:人类社会是否还需要理想主义者?是否还能容许理想主义者?追求正义的人是否值得拥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这样的社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如何补救?我们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做些什么?……

如果进行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思考,这场闹剧是否就不仅仅是一场闹剧?吃瓜群众是否就不仅仅是吃瓜群众?


  3  


道德底线的缺失,是人性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民族的悲哀。也许,从历史的大视野来俯瞰,这是一个后发展的社会必须经历的苦难之路,还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完善。可是,如果不做深度的反思和改变,这个时间会不会更长?

一个理性的人,看待世界不会非黑即白,一个理性的社会,看待问题不会非正即负。《寒门之死》的作者,将诚信视若无物,代表了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价值观,确实可鄙可恨可恶!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孤立现象吗?你的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人、类似的事?俗话说:“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汤。”毒药的腐蚀作用和扩散效果是非常惊人的!

危机危机,化危为机。《寒门之死》事件,引发了善,也引发了恶,最大的意义也许是引发了思考和讨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否可以视为主观上作恶,客观上传善?“以负能量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到底是一个伪命题,还是一个无法轻易下结论的命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关心这个话题,欢迎转发和留言。


声明:音像来源于网络,与文字未完全对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