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年的部队如何过年?

四野子弟 四野子弟 2020-09-13

部队,是军人成长的大熔炉;军营,是军人青春的集散地。历史不遗忘,青春不散场。

记录在,记忆就在;记录在传播,记忆就在传承。

应热心子弟建议,特刊登父辈点滴往事,希望唤起您珍贵的记忆……


  1  


1950年代,父亲在雷州半岛守卫海防。雷州半岛的部队和海南岛的部队倚海相望,互为犄角之势。如果台湾国民党军攻打海南岛,则雷州半岛部队就从后面打它的屁股,反之亦然。台湾国民党军不来则已,一来必然腹背受敌,它也分不出这么多部队同时渡海攻击两地。因此,蒋介石虽然时刻不忘反攻大陆,但显然西边不是他的首选。

1953年7月,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率军突袭福建和广东交界处的东山岛。父亲回忆,其实敌动我知,我方特工战前就已经将敌军调动的情报传回来了,只是尚不清楚敌军的攻击方向。东山岛战役一打响,雷州半岛的部队就立即征调了全湛江的所有汽车,做好时刻增援东边兄弟部队的准备。对于战争而言,快速调兵是关键。因此,1955年,中央决定建设黎湛铁路,从湘桂铁路线上的广西黎塘火车站至广东湛江,沿途经广西贵港、兴业、玉林、陆川、文地、广东河唇、遂溪等地。这样,父亲所在部队的机动能力就大大增强了!


  2  


当年台湾国民党军的海空力量比我们强,因此,逢年过节反而是部队最紧张的时候。指挥机关要求越是传统大节(主要指春节和国庆)越要提高警惕,防止敌人偷袭,并在各级指战员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教育和要求。这是有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例如日本偷袭珍珠港就选择在美军周末狂欢后的凌晨;在我军的战史上也屡有类似战例,即在过节前故意撤退,然后在敌军放松警惕尽情过节时杀个回马枪;或者,在过节时预先埋伏起来,当敌军来偷袭时半路打它个措手不及。

部队当时的策略是内紧外松。由于台海两岸都潜伏有各自的特工人员,为了保密,营房表面上一派喜气洋洋,老百姓从外部根本感觉不出什么,营房里却是实打实的临战状态:指战员全副武装,所有人的背包都打好,大家都枕戈待旦,一旦接到命令,部队必须立即出发。可以说,祥和之气和冲天的剑气相辅相成。一直到当地的党政机关开始上班之后,部队备战的弦才渐渐松下来,然后渐次补假。

过节了部队也会按人头下拨过节费,不发到个人手上,而是全打在伙食费里,所以过节时伙食也会特别改善。虽然伙食丰盛,但是绝对不允许喝酒,以免误事。

当时部队的伙食条件还是不错的,每个连作为一个伙食单位,除了有专门的伙食费可以外出采购之外,每个班还分有一块菜地,各班平时负责打理自己的菜地,采摘由炊事班负责,而炊事班自己还养有猪,逢年过节就杀猪加菜。

由于地处海防前线,野战部队必须随时保持作战状态,因此演习频繁,包括渡海登岛作战。父亲回忆:1953年,我们第一次配合海军训练,科目是“海军护送陆军登陆”演习。我们惊奇地发现海军有陆战队,大家议论时称他们为“水兵”,连长听到后批评我们不尊重人家。后来,连长一查条例,咦,居然写的也是水兵,就诚恳地向我们承认了错误。

现在想来,虽然那些水兵履行的是陆战队职能,但当时应该还没有正式列入海军陆战队编制。倒是父亲这支自建国不久就一直执行海防任务的陆军老部队,在父亲转业很多年之后成为了精锐的海军陆战旅,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在海边真刀真枪的训练——有时需要携带枪械等装备长距离游泳——不仅辛苦,也免不了有伤亡,部队制订有每年的伤亡率指标。由于指战员的运动量很大,因此体力消耗也很大。到了周末包饺子,每个人当天晚餐的标准是3斤:1斤肉、1斤菜、1斤面。由于部队伙食经费充足,所以当地老百姓羡慕地说“部队天天过年”。


  3  


过节了,当地党政领导来慰问部队,对象主要是各级指挥机关,例如团部、师部、军部。因为当地处于前线,驻军太多,仅仅一个团就有十几个连,他们慰问不过来。

1961年父亲调到驻扎东兴的部队,当时东兴隶属广东,下辖防城,县城设在东兴镇。那段时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地方经济比较困难,部队的生活水准也不如前。东兴县委赵书记是山东人,早时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后随部队到东北,然后南下转业。父亲老部队的老团长也是山东人。赵书记对部队很关心,春节来慰问,问父亲部队吃什么油,父亲时任值班参谋,如实回答“糠油”。赵书记马上打电话给粮食局长,训斥道:“你想搞垮部队啊?!我还想回山东呢。”粮食局马上调拨了一批花生油给部队。

当时,蒋介石认为反攻时机难得,于是紧锣密鼓地筹备。两岸备战气氛紧张,父亲的部队按照上级命令紧急集结到防城企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负责后勤的战友拿着司令部的条子赶到当地粮食部门要粮油,可能是事出突然没有协调好,工作人员当场拒绝了,而且说我们和部队没有关系。军令如山,军情如火,战友急了,反问:“你和我们没关系,难道和蒋介石、国民党有关系?”问题反映到当地政府,旋即解决。

对峙的前线,一切以部队为重。

……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壮的小伙子,也进入了耄耋之年。

岁月沧桑,年华远去。回忆往事,恍如隔世。

父亲说,当年在部队过年就是这样,紧张而平凡,相关的往事一下子也想不起来太多,就先说这些吧。

往昔,惜和平!

向青春致敬!

(回忆人:吴仕省)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欢迎推荐资料,分享自己或者父辈的记忆。向青春致敬!

投稿:siyezidi@126.com


声明:音像来源于网络,与文字无对应关系。

建议:留一段光阴,一起倾听音乐,一起感受岁月和亲情。


祝全家幸福快乐!

欢迎转发传祝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