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文艺最感人的爱情:他为何写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

四野子弟 2020-09-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空与内心 Author 四野子弟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他,贵族子弟,19岁;

她,贵族小姐,18岁。

他娶了她,两人都家世显赫,都正当青春年少。初见的他们,无忧无虑,才学相知,志趣相投。

有一天,她戏谑地考他:你知道哪个字最悲伤吗?这似乎难不倒才情横溢的他,他自信地给出了几个答案,她都摇头不许,最后,她说:是“若”,因为,“若”是一种假设,它表明现实已经完全无能为力,它表明非常非常的遗憾。

此时的她和他都不会想到,这次随意的对话,对她和他,以及对后世意味着什么。

幸福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的短暂,他和她,如胶似漆了3年,然后,突然的日子突然就来了,她,不幸难产去世……

她,不过21岁;

他,不过22岁。

可以想象他的惊愕,悲痛欲绝的他,将她停放在禅院一年多,也许,他不愿相信她已经离开,他时常住在禅院里,陪伴着她,也许,他内心在期待奇迹的出现。

他的诗词里,因为她,出现了很多个“若”字,为人世间留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名句,他多么地渴望,让时间永远地停留在,他和她,初见的那段时光!

于是,他,一个人,回忆起,他和她,无忧无虑的寻常事: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

“转忆当年,消受尽皓腕红萸,嫣然一顾。”

……

他喜欢在书房看书,她总是帮他提前收拾好书桌,摆上他喜欢的瓜果,然后在旁边陪伴。有一天,老天忽然下起了大雨,沉浸在书海中的他一抬头,发现她不见了,于是四处寻觅,终于在府邸后院,看见她一手举一把伞,一把遮住自己,另一把疼惜地遮护着初开的娇艳荷花。

她和他,一样的青葱、敏感、细腻、善良。

生活,才刚刚开始,一下子失去了她,他,如何能够接受?怎能不感伤,不怀念?

人生,如果都像初见时那样,该多好啊!

他,皇帝的亲密小伙伴,父亲权倾朝野,母亲是王朝开创者的孙女,曾祖父与皇帝的曾祖母是亲兄妹。

生长于权贵之家,与皇室沾亲带故,加上文武全才,他的仕途,毫无意外的扶摇直上,恩宠日荣,可是,他的诗词,总是弥漫着深入骨髓的忧郁、感伤、思念。

20多岁的他,因爱因痛因思念而心灵巨创,形容枯槁,内心沧桑。每年她的忌日,他都会写词纪念:“清泪尽,纸灰起。”“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他多次作为皇帝的特使,出使边疆,巡游内地。尊贵的身份、显赫的事业,都无法消减他内心的孤独和伤痛,旅途中,他写下《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他自称“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身世恨,共谁语。”情到深处,伤至黯然,就像屈原的《天问》一般,他悲愤地呼喊:“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后来,他将作品集命名为《饮水词》,表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意思。

他,纳兰性德,字容若,字里也不忘带有“若”字,时人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思念,就像一种细菌,侵蚀了他的健康,正好也是在她的忌日的那一天,他,终于实现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梦想,此时,他也不过30岁。

他,留下了“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初见后的十一年,他和她,又相见了,但愿仍只如初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