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野南下工作团七十年往事(一)

王婷 四野子弟 2020-09-13

“南下工作团”,开国前夕的青年南征,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青年运动。致敬作者! 



平津学生有革命传统

 

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结束,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的取得胜利。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的新年献词中指出:“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号召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进军,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平津大中学生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发扬了“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革命精神,在第二条战线(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很多学生都参加过“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以及“反对美军强奸北大女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北平解放前,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已很活跃,北大、清华、燕大、辅仁等校的学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就在各大中学举办各种革命宣传活动,如:组织读书会、歌舞俱乐部、演剧队等,吸引了大量进步同学参加。毛主席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母亲》、《十月》等,一直在同学间偷偷地传阅,他们都是地下党组织发展的进步学生,确保不会向校方告密,不会让国民党、三青团发现。1948年夏,在北大红楼民主广场上,党组织通过各条系统组织了成千的学生参加营火晚会,大家畅快地扭起秧歌,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和从解放区传过来的带有乡土气息的革命小调,使我们长期受到压抑的苦闷心情尽情地释放出来。这些活动对国民党、三青团等特务组织震动极大,他们已无力禁止进步学生集会。此外,地下党还组织“民联”、“民青”等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去撒传单、贴标语,宣传革命思想,积极准备欢迎共产党解放北平。

平津地下党在大中学校里组织的这些活动,使广大青年深受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劳苦大众的党,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推翻“三座大山”,使贫穷落后的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而国民党反动派则是帝国主义的附庸,是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出卖国家利益,压迫广大人民,搞独裁统治,因此要坚决打倒它。“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的信念,在平津青年学生的头脑中已深深扎下了根。

天津是1949年1月14日解放的,北平是1949年1月31日解放的。其实,早在1948年11月底,四野的部队已包围了南苑机场、南口、丰台、昌平、密云等地,把北平的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围得水泄不通。市民在城里有一个来月天天都能听到隆隆的炮声,但不知在哪里打仗。北平在寒冷(缺煤)、饥饿(缺粮)、物价一日三涨的日子里,伴着隆隆的炮声度过了一九四九年的春节。国民党的部队以及达官贵人,则靠着美蒋的飞机把用厚厚的牛皮纸袋装的加拿大“利郎粉”和各种物资空投到北海公园的冰面上进行补给。由于机场被解放军控制,国民党在东单体育场(现北京医院对面)开辟了临时机场,供达官贵人南逃。这时北平,城门紧闭,禁止通行;而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所在地已是解放区了,城内的平民百姓都在急切地盼望解放军早日入城。

解放军对北平“围而不打”,就是为了保护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战火破坏,也为了保护北平200万人口的生命安全。我党通过和傅作义反复、艰苦地谈判,边打边谈,最终争取傅作义同意和平起义,把他的部队开到城外,接受解放军改编。

2月3日,解放军举行了入城仪式。那天,全市万人空巷,各条大街都挤满了人群,老百姓热烈地欢迎解放军入城。从东北开来的四野部队穿着厚厚的棉军装,戴着大棉帽子,精神抖擞,迈着胜利者的步伐,向热情地迎接解放军入城的百姓致敬。解放军驾驶着在战场上从国民党败军手中缴获的美制坦克、装甲车、拉着大炮的十轮大卡车……轰轰隆隆地从大街上缓缓行进。不少兴高采烈的青年学生跑到马路中间和解放军握手拥抱.......这种军民欢庆的盛况至今还历历在目。

解放军入城不久,各个学校的师生纷纷到部队驻地联欢,请解放军作报告。很多学生当场就要求参加解放军,认为参军报国是最大的光荣。1949年2月15日,四野林(彪)、罗(荣桓)、谭(政)、陶(铸)给中央军委发电:“北平学生在与我军联欢之下,自动请求参加军队工作,同时军队急需知识分子,准备南下时间短促,等待不及,简单动员,是否允许我们在市委统一计划之内直接吸收一万人”。

2月17日,中央即复电,同意吸收万名青年参军:“林、罗、谭、陶并华北局、彭(真)、叶(剑英):北平学生既有参军的要求,我们原则上同意东北野战军在北平吸收一万个自愿参军的学生参加军队的工作。北平尚有一批东北流亡学生,是否亦能吸收一部分。吸收一万个学生参加军队工作是件大事,不容草率从事,请前委与华北局共同商定办法,定出计划进行”。

2月24日,林、罗、聂给中央复电:“来电批准我们在平津地区直接招收一万学生,经总前委与华北局和两市委协商决定:以南下工作团的名义公开号召动员,更能吸引青年参军,决定在平津两市动员七千学生,(平四千五百,津两千五百)初中以上,年龄18岁,男女均收。另三千人拟招收技术工人与职员和各种专门技术人才。对理工科与医科一般不去动员他们南下”。随后中央任命四野政治部主任谭政为南下工作团总团长,陶铸为副总团长,实际工作由陶铸主持。

 

争先恐后 踊跃参军

 

2月24日,南下工作团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天津日报》刊登了招考团员启事。招生简章上说:“为解放南方各省人民,发动新区群众,开展新区工作和接管所有城市的国民党反动派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机构,和铁路、矿山等国营企业,积极地建设人民的新江南,特组织南下工作团,随军南下”。

招生启事和简章在报上一公布,立刻激起了广大青年学生报名参军的巨大热情,平津两市各院校及中学立即热烈响应,掀起了报名参加南下工作团的热潮。清华大学从2月24日至3月1日,仅一周时间便有1000多名同学报名,约占在校学生三分之一。为了新中国的长远发展,理工科学生需要留校继续学习,清华最后录取了本科生198名,教授、讲师、助教和研究生11名,共计209名。北大、师大、燕大、辅仁、中法、朝阳等大学的学生也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不少大学四年级学生自愿放弃即将获得的学位,放弃成名成家的机会,毅然投笔从戎,参军南下。北平市先后有3241名大中学生榜上(报纸)有名,还有好多学生没有经过考试主动到部队报名,像这样未经考试参军的约有好几百人。北平女三中的学生,听了解放军同志到校动员后,当场就有三十多人报名,第二天坐上部队的大卡车到了南工团一分团二大队的驻地朝阳大学。同学们脱掉蓝色长袍(冬装校服),换上草绿色的军装,戴上红五星的帽子,扎上皮带,打上绑腿,瞬间成了飒爽英姿的女战士。从此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爱女梁再冰(北大西语系三年级)、堂妹梁思美、梁思聪都参加了南工团;著名学者和收藏家贺孔才(参军后改名为贺泳),在北平解放一个多月(3月25日)后,响应“向国家献宝”的号召,向政府捐赠了几代人二百年的家藏:12768册善本图书,5731件珍贵文物,多为无价之宝。随后他率子女贺侃、贺晖、侄女贺旭参加四野南下工作团。武汉解放后,他负责文教系统的接管工作,并参加接管武汉大学。

此外,也有不少夫妻、情侣相偕参军。更奇特的是一个叫常淑静的小保姆,她不想再为富人做奴仆,自己跑到部队,央求首长破例收下她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女孩子。参军后,她表现特别好,觉悟高,能吃苦耐劳,很快就加入了共产党。50年她第一批随部队入朝参战,并立功受奖。回国后她分配到承德电厂,成为热电厂的劳动模范。

曾流亡在北平的东北各院校同学,许多人放弃了“北上还乡”,随校迁回东北的的初衷,决定报名“南下革命”。

北平市高等院校的进步教授热烈支持和赞扬学生参军,有些教授自己也要求参加南工团,已报名的有清华大学教授盛澄华、化工系助教王喆、朝阳大学教授关世雄、华北学院女教授李淑清,铁道学院教授葛成悆等。一分团吸收了几十名坚决要求参军南下的教授、学者及研究生,组成了一个研究班。这批教授、学者专业甚广,从英法德日等外文,到金融财贸、海关、外交、土木、机电,科学技术等各行各业,可谓人才济济,是接管南方大城市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到三月中旬,南工团第一分团组建完毕。

天津南开大学、北洋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耀华中学等[T1] 校,报名参军的盛况不亚于北平。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大中学生约有两千余名参加南工团,并吸收了一百多名青年技工,组成了南工团第二分团。      5月中旬,经中央批准又从正定华北大学调拨了1500名学员,脱掉灰色制服,换上绿色军装,加入四野南下工作团二分团的行列。华北大学的学员基本上也是平津的大中学生。其中一些人是在解放前因参加学生运动被特务列入了“黑名单”,他们在地下党的帮助下到达解放区进入华北大学的,另一部分是在平津解放后华北大学登报招生报考入学的。

总团要求三分团在离开北平前都不要停止招生,多带一名学员南下,就是对革命多做一份贡献。这说明招生的任务是迫切和重要的。一般说来,来自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在家庭出身、社会关系、个人经历和思想状况等方面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总团指出,要摒弃传统偏见,唯物辩证地看问题:家庭出身看本人,社会关系看影响,历史问题看现实表现,对生活细节上的缺点不多要求,在政治上予以信任。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影响招生任务的完成。因此,在三个多月中,三分团总共录取了三千多名学员,圆满地完成了招生任务。

出现这一大批知识青年踊跃参军南下的热潮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的。其一,这批青年大都成长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之中,都在一定程度上亲身感受过“三座大山”的剥削压迫,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深恶痛绝,因而都怀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倾向进步,倾向革命。其二,这些青年长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许多人亲自参加过游行示威等学生运动,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教育和革命斗争的锻炼。其三,参军的学生中有些是中共地下党员,更多的是党领导的青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民主青年联盟”的成员,这些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在学校中有较大的影响。总之,这批大中学生具备了参军南下,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的思想基础,这也是后来他们经过半年的革命教育取得重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至德先声,军旅为家,茫茫人世,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