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动的四野,扎根的四野人

陈充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海南岛战役,是第四野战军南下最后一战,也是最及时的一战。今年适逢海南岛解放70周年,“四野子弟”特推出系列文章,供回顾纪念文由陈充供稿(整理:陈充,原标题:四野粤桂琼战歌),后附“解放海南岛之歌”(作者:寄小文、陈充)军队,是成长的大熔炉军营,是青春的集散地。历史不遗忘,青春不散场。若有感触,欢迎留言分享;若有故事,欢迎邮件投稿。记录在,记忆就在;记录在传播,记忆就在传承。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


目录

一、北战南征创辉煌

二、英雄劲旅拼东北

三、凯歌高奏向南进

四、所向披靡战粤桂

五、飞渡天堑夺琼岛

六、长缨在手缚苍龙

七、不忘初衷添光彩

 

一、北战南征创辉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转入反攻后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山东、华中、晋察冀等解放区的八路军、新四军一部分进入东北,在东北建立和发展人民武装,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南北夹击关内解放区的企图,形成反击国民党军进攻的有利态势,为争取和平,制止和应付全面内战创造有利条件。从关内解放区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与原来的东北抗日联军等部队组建和发展,便成为后来强大的第四野战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支英雄的部队先后转战东北、华北、中南10余省(市、区),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红旗从东北的白山黑水一直插到海南的天涯海角,先后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80余万人,解放了广大国土和亿万人民,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第四野战军也在战争中经受了艰难困苦的严峻考验,积累了丰富的作战和建军经验。解放战争中,第四野战军官兵牺牲6万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78人。

从人民自治军到第四野战军、中南军区主要领导人有:林彪、罗荣桓、陈云、彭真、高岗、李富春、程子华、刘亚楼、肖克、谭政、肖劲光、邓子恢等。

 

二、英雄劲旅拼东北

1、成立人民自治军。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8月1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命令八路军在冀热辽边区的吕正操、张学诗(编者注:又名张学思)、万毅和李运昌等部挺进东北,协同苏军肃清日寇和伪满残余,解放东北全境。日本投降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针对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公然发动内战,妄图独占东北,进而囊括全国的企图,于9月19日发出指示,规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大批中央领导率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并成立了东北局。接着,山东军区机关及所属第1、第2、第3、第5、第6、第7师等约5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4个旅3万余人,加上陕甘宁、冀东及其他各解放区抽调部队共10多万人,推进东北。同年10月31日,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10月9日,成立东北军区司令部,程子华任司令员,彭真任政治委员。10月31日,为统一指挥东北人民武装各部队,党中央决定撤销东北军区司令部,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

为建立和巩固我东北根据地,人民自治军迅速分兵剿匪,到1945年底前后,消灭土匪7万余人。通过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建立根据地,陆续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锦热军区、辽东军区、辽宁军区、吉林军区、辽西军区、辽北军区、嫩江军区、松江军区、三江军区、北安军区及第16军分区,连同自治军总部的直属部队,全军共27.4万余人。

2、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奉命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2月初,为适应作战需要,东北民主联军对各部队和各军区组织机构作了调整,东北地区各军区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四大军区。

在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1945年9月东北局成立至1946年6月国共双方暂时停战),国共双方进入这个原本比较陌生的地区后,都面对许多复杂的未知数和变数,因而多次变更原有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先入东北,但处境仍十分艰难。国民党军队在进攻初期拥有显然优势。经过九个多月的反复较量和检验,共产党实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把工作重心放在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上,终于站稳了脚跟,为下一阶段扭转整个东北局势奠定了基础。

四平保卫战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移驻哈尔滨,主力部队转入北满地区休整,军区组织机构又重新划分。此时东北全军整编为34万4千人。1946年8月至10月,东北民主联军组成新的纵队和师。1947年7月调整了一些部队的领导干部和组织,组建了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在这之前,中央军委将冀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至1947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增加到73万余人。

1945年11月至1947年11月的两年中,东北民主联军先后进行了锦州防御战、本溪保卫战、沈阳外围反击战、长春攻坚战、四平保卫战、新开岭歼灭战、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作战。1947 年5月后,连续取得了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的胜利 ,共歼敌38万余人,收复城镇78座,迫使东北地区国民党军收缩于长春、沈阳和锦州3个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东北战局创造了有利的形势。

3、民主联军改称人民解放军。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奉命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原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林彪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治委员,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陈云、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任副司令员,刘亚楼、伍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1948年三四月间,东北人民解放军普遍进行了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并进行了群众性的大练兵活动,大大增强了部队的“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能力。1948年7月以护路军为基础,成立铁道纵队,8月,成立炮兵纵队,11月,炮兵纵队改成特种兵司令部。至此,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展到1百万余人(包括地方武装33万人)。这一阶段,东北人民解放军克服各种困难,连续进行攻坚作战,歼敌16万4千余人,克城28座,迫敌龟缩于几个孤立的城市。

4、组成东北野战军。1948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成立野战军司令部,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此时起,东北人民解放军也称东北野战军,野战军司令部辖第1至第12纵队和炮兵纵队、铁道纵队以及15个独立师共70万余人。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成立后,林彪、罗荣桓率领主力从双城、哈尔滨开往前方。至此,东北野战军与东北军区分开。东北军区以高岗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下辖热河、辽西、辽东、内蒙等军区及所属各部队共34万人。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组织指挥下,发起战略性的战役决战一一辽沈战役。整个战役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共歼敌1个“剿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整师约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三、凯歌高奏向南进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主力84万人,由锦州、营口和沈阳等地出发,向关内挺进。为统一指挥东北和华北野战军联合作战,党中央于1949年1月10日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党的前线委员会。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在华东、中原和西北野战军的配合下,于1949年1月底,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共歼敌1个“剿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4个军部、48个整师,约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等几个孤立据点外,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后,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政治委员(6月增补邓子恢为第二政治委员),谭政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肖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野战军辖4个兵团及特种兵司令部和两广纵队(该纵队原属华东野战军建制)等部。

1949年5月,野战军第12兵团指挥的第40、第43军和炮兵第1团等部队组成先遣兵团,在江汉和桐柏军区的配合下,解放武汉三镇。

5月26日,奉中央军委命令,第四野战军与中原军区合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同年6月至10月,第四野战军主力组成左中右三路大军,渡江南下,实施战略追击,在第二野战军配合下,先后进行了湘赣、宜沙、赣南、湘西、衡宝、广东、鄂西、广西等战役战斗,共歼敌42万人。同时,以一部配合第二野战军进行了湘鄂西、西南、滇南战役,歼敌8万5千人。1949年12月至1950年8月,进行了平而关、海南岛、万山群岛等战役战斗,歼敌4万余人。至此,盘踞在广东沿海诸岛的残敌全部肃清,中南全境获得解放。

1949年12月26日,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并入中南军区,野战军前委改为中南军委分会。随后,野战军和兵团机构撤销,军以下部队直属中南军区领导。(编者注:此处存疑,也许称“华中军区变更为中南军区”更恰当,因为当时文书的落款是“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直至1955年中央军委才颁布撤销第四野战军番号的命令。)

英雄的时代铸造英雄的部队,英雄的部队谱写英雄的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这支英雄的部队前后共计组建过18个野战军(第三十八军到第五十五军)、一个特种兵纵队和一个铁道纵队。再加上12个野战师、5个内蒙骑兵师、1个警卫师和1个保安旅,部队由15万人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的、拥有150余万人的人民武装,规模之大,在全国五大野战军中当属第一。

 

四、所向披靡战粤桂

衡宝战役后,四野和二野第四兵团 (暂归四野指挥) 向两广进军,解放广东广西。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解放广东战役正式打响。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向广东进军:以二野四兵团为右路军,从赣西南向粤北推进,以主力攻克粤北重镇曲江,另一部兵力直插三水,切断广州国民党军西逃之路;以四野十五兵团为左路军,从江西经翁源、新丰南下,在粤赣湘边纵队配合下,占领翁源县城,解放佛冈。12日,十五兵团四十四军一三二师三九五团进至从化时,奉命歼灭了在此的国民党一零七师三二一团。13日,解放了从化、增城、花县三座县城,然后势如破竹地向广州进军;以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为南路军,从江西进入粤北的和平,沿龙川、河源南下,直插东莞虎门,截断广州国民党军队南逃退路。解放军从东北西三面对广州形成包围态势,国民党广州驻军急忙布置总撤退。

当得悉国民党准备放弃广州的情报后,四野十五兵团邓华等10月14日即向所属第四十三军、四十四军发出电报,要求迅速攻占广州。两军收到兵团的电报后,立即分头令先头部队一二八师和一三二师火速向广州攻击前进。两个师协同作战,于当天19时30分左右同时攻击进入了广州市区,然后分路搜索前进,先后占领了国民党的党政机关及金融、通讯、水电等要害部门,21时胜利解放了华南最大的城市广州。随之由一三二师担负警备广州任务。

17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并告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及二野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广州敌逃跑方向,不是向正西入广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岛。我四兵团似应乘胜追击,直至占领高要、德庆、封川、高明、新兴、云浮、郁南、罗定等县,必要时占领梧州,然后停下来修整待命,听候你的统一部署入桂作战。因为占领上述诸县,一则可能歼灭逃敌一部或大部,使十五兵团易于攻占海南岛,消灭残敌,平定全粤;二则即是对入桂作战完成了部队的展开”。根据毛泽东乘胜追击的电示和国民党军队逃跑的方向,陈赓指挥第四兵团分左中右三路,沿三水、高要、新兴、高明、鹤山、开平、台山等地马不停蹄,昼夜兼程,跟踪追击西逃的国民党军队。10月24日,第四兵团在粤中纵队的配合下,三路大军将逃窜的国民党残军包围于阳江县的平岗墟和白沙墟狭小地带。25日发起攻击,至26日中午,全歼国民党军二十一兵团部及第二十三军、三十九军、五十军、七十军四个军及广东保安部队等4万余人。27日,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致电嘉奖第四兵团。

同时,二野第四兵团第十三军两个师沿西江直进三罗地区,追歼向广西逃窜之敌。两个师与粤中纵队相互配合,相继解放了郁南、云浮、罗定三县。随后再向西进军,很快先后解放了粤西的化县、茂名、信宜、廉江等县。至11月4日,历时34天的广东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除钦廉四属(今属广西)和雷州半岛以外的广东大陆。

粤桂边战役也称广西战役。1949年夏秋,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追击犹如风卷残云,迅猛异常,华中、华东、西北全境以及与广西接壤的湖南、广东相继解放。10月中旬,白崇禧集团的4个主力师在衡宝战役中被歼,全军败退广西。当时,白部仍有5个兵团、12个军,连同溃逃到粤桂南地区的余汉谋集团残部总兵力约20万人。白崇禧冥顽不化,下令实行“反共总体战”:强行实施民众组训,开展“一甲一兵一枪运动”;在全省建立桂东、桂南、桂西、桂北、桂中、黔桂边6个军政区和“民众反共救国军”6个军(大都是空架子);加强特务活动,强迫人民举行反共宣誓和“空室清野”,军队和公教人员实行联保,妄图顽抗到底。另一方面,与云南、海南岛的军政头目频繁接触,并与越南国民党头目武鸿卿秘密勾结,准备将其部队撤往云贵、海南岛,不得已时以“志愿军”名义流窜越南。

1949年7月开始,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即着手制定歼灭白崇禧集团的战略决策,明确指出:“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迁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并具体规定了参战的部队及进军路线。11月4日,第四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作出围歼白崇禧集团的具体部署,决定以十三兵团为西路军,沿湘黔边境迂回桂西,切断敌逃往云贵的道路;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及十五兵团的四十三军为南路军,从粤西秘密进人粤桂边的廉江、化州、茂名、罗定、信宜地区,防敌向海南岛逃窜;以十二兵团为中路军,集结于湘桂边境,抑留白崇禧集团于桂北,待西、南两路大军断敌后路,形成钳形合击态势时,即自北向南发起攻击,围歼敌人。11月7日起,西、南、中三路大军先后出动。中旬,西路军经湘西、黔东南进人桂西北边境,控制了黔桂铁路。与此同时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解放贵阳。

此时,白崇禧认为西逃云贵无望,并误以为我南路军兵力薄弱,遂以其第三、第十一兵团为先导,第一、第十兵团为后继,发动“南线攻势”,妄图控制雷州半岛,以便全军逃往海南岛。鉴此,第四野战军及时调整部署,令南路军在粤桂南地区坚决阻击,中路军兼程南下,西路军第三十八军西进百色,封闭敌军退往云南的另一条通道,第三十九军转兵南下,夺取柳州、南宁。在广西及广东南路各地方人民武装、城市地下党及各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配合下,各路野战军一往直前,势如破竹,11月22日解放桂林,25日解放柳州、梧州。11月25日至12月1日,南路大军在广东高雷及桂东南地区组织粤桂边大围歼战第一阶段作战。在粤桂边纵队和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第四兵团3个军、第十五兵团1个军和粤桂边纵队,采取防御反击的战法,在粤桂边阻击和和围歼南来的白崇禧主力。27日,第十五军全部、第十四军大部和粤桂边纵队一部在化县宝圩歼白崇禧部1000余人。28日第十五兵团四十三军在粤桂边纵队第一支队协助下,进占容县和北流,歼白崇禧部第十一兵团部和第五十八军一部,并在容县横江坪击毙第11兵团副司令官胡若愚,俘4300余人。30日,第四兵团十五军在粤桂边纵队第一支队配合下,攻占陆川,歼白崇禧部第四十八军一部。30日晚,第四十三军一部奔袭博白,活捉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三兵团司令官张淦。12月1日,第四兵团第十四、十五军和第十五兵团四十三军和粤桂边纵队第一支队在博白、陆川之间围歼白崇禧部第三兵团,歼该兵团2万余人。在围歼白崇禧部第三、第十一兵团期间,余汉谋残部乘隙占领廉江。12月1日,第四兵团第十三军回师廉江,在粤桂边纵队第一支队配合下,将余汉谋部第二十三、第六十三军和第一〇九军三二一师大部歼灭,俘粤桂边“剿剿匪”指挥部中将司令喻英奇以下7000余人。白崇禧部的“南路攻势”被粉碎后,溃不成军。白为免遭全歼,命令其第1兵团在南宁以东地区沿邕江南岸布防,以掩护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由南宁向钦县撤退,命令第十兵团及第三、第十一兵团残部向钦县集结,企图经饮州湾从海上逃往海南岛。为把白崇禧集团彻底歼灭在广西境内,第四野战军及时调整部署,从12月2日至8日,南路及中路大军各一部在钦县及其相邻地区进行粤桂边大围歼战第二阶段作战。在11月底,西路军之第39军奉命由柳州向南追歼白崇禧部溃军,沿途在粤桂边纵队的配合与支援下,于12月月1日解放上林,2日解放宾阳,4日解放横县和南宁。随后向钦县地区疾进,从西面完成对逃往钦县地区的白崇禧残部的包围。从12月2日起,野战军第十三、第十四、第四十三、第四十、第四十五军,在粤桂边纵队配合下分别从廉江、博白、容县、武宣等地向合浦和钦县地区猛烈追击,沿途追歼国民党溃军共1万余人,解放合浦、北海、灵山等县市。至5日,这几个军分别进至钦县以北、以东和东南地区,形成对逃到钦县地区的白崇禧部的包围。6日,第十四军一举攻克钦县县城。同日,钦防人民游击武装乘势解放防城县城。7日,野战军在粤桂边纵队第三支队配合下,全歼猬集于小董地区的白崇禧残部,俘近万人。其后,各野战军勇猛向中越边境追击和就地肃清溃敌。12月11日解放中越边境要塞镇南关(今友谊关), 广西全境解放。12月18日,粤桂边纵队第六、第二支队攻打广东湛江受阻,第四十三军一部从北海赶来参战,于19日攻克湛江,全歼守军1000余人,湛江解放,粤桂边战役胜利结束。

五、飞渡天堑夺琼岛

粤桂边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的部分残余势力,纷纷从大陆逃往海南岛,与原守备海南岛的陈济棠部合并,组成“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由薛岳任总司令。薛岳指挥岛上的国民党陆、海、空三军,组成所谓“伯陵(薛岳字)立体防线”,企图凭借琼州海峡天险,长期固守海南岛。

国民党军队盘踞海南,极大地影响了华南地区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国防巩固。为迅速解放海南岛,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于1949年12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以四十三军及四十军准备攻琼崖”,组成渡海作战兵团,由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统一指挥。1950年1月,毛泽东又命令渡海作战部队“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四野前委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渡海作战的兵力,除四十军、四十三军共6个师之外,还配置高炮第一师一个加农炮团、一个高射炮团,以及部分工兵、通讯兵,共10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会同在海南岛担任接应的琼崖纵队三个总队1.6万人,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和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统一领导。当时广东军区和十五兵团合并,合并后十五兵团并未撤销,仍是原班人马。中央军委指示,决定由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具体指挥海南岛战役,组成解放海南岛指挥所(简称“前指”),具体负责海南岛战役计划的实施。

12月中下旬,四十军在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率领下,按照十五兵团命令,进至雷州半岛西部的海康(军部)、徐闻(一一八师)、北海(今属广西,一一九师)、安铺(一二O师)一带;四十三军雷州半岛东部的湛江(军部)海安、外罗埠(一二七师)、东海岛、吴川、电白(一二八师),及阳江、台山(一二九师)一带。参战部队进驻各集结地后,立即投人艰苦的渡海作战训练。指战员们以大海为练兵场,日夜飘荡在怒涛澎湃的大海上,开始海上大练兵。这些“从来没有见到过海洋的人,不用很多时间,便学会了游泳、驾船、掌船”,并且熟悉海情,掌握航海作战的本领,同时,做好船只、粮食、担架等解放海南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共华南分局决定把解放海南岛、解放全广东作为1950年广东省中心工作的首要任务。1月2日,华南分局发出《关于支援海南岛作战的决定》,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必须以全力支援并迅速调集大量船只、船工、器材、经费和进行各种应有的充分准备”,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全力,筹划海南作战所必需的各种器材、船只和燃料,全部征用或借用所有的公私登陆艇、救生器材及空余柴油机、汽油机;抽调一部分机关干部、技工、工程师到前线协助制造、改装船只。

1月30日和3月22日,华南分局连续两次召开海南岛战役支前工作会议。叶剑英主持这两次会议,省人民政府、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军及第四十三军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会议着重研究解决粮草、船只、经费等问题,决定在支前司令部之上,设立广东省支前工作委员会,作为支前工作的决策机关,成立船只准备委员会、物资供应委员会、策反工作委员会及雷州(南路)支前委员会等机构;并决定在梧州、廉江、开平设三个办事处,具体领导和开展解放海南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在会议上,叶剑英反复要求: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此次战役的需要,局部服从全局,后方服从前方,以确保战役的胜利。3月31日,华南分局先行电示各地党委,然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军区、广东财委会联合行文,发出《为集中人力物力支琼作战的联合通令》,重申“解放海南岛是我广东党政军民1950 年四大任务的头一个任务”,要求:“凡广东省党政军民各机关支前之一切作战物资,均应在‘解放海南第一’下实行征用。”

在华南分局领导下,广东人民在完成紧张艰巨的广东战役、粤桂边战役支前工作的任务之后,又马不停蹄地以巨大的热情,投入渡海战役的支前工作。因地缘关系,南路人民承担了主要的支前任务,轰轰烈烈开展解放海南岛的支前工作。他们配合南下野战军加强同琼崖纵队的联系,协同沿海各市、县人民政府成立支前委员会,发动群众抢修了数百公里的公路,征集船只2600多艘,粮食7000多万斤以及渡海作战物资一大批,招募船工舵手1.2万人,提供很有价值的气象情报,并帮助解放军进行海上练兵。琼崖军民遵照华南分局“应集中全部力量,进行迎接并支援大军渡海作战解放琼崖之准备工作”的指示,掀起迎军支前的高潮,认购了40万元的解放公债。仅1950年1—2月,全岛征集了5万石公粮,动员了6万多人的支前队伍,输送了30多名干部、400多名民工及170多艘船只到雷州半岛,协助大军渡海。为了准确掌握敌情,琼崖区党委和琼崖纵队派员查清了海口至临高地段国民党军队防御部署和军事设施,并绘成简图,潜渡琼州海峡,送给渡海部队;组织秘密接应小组,保证在海上因受敌船阻拦或其他意外被冲散的零星船只和我方人员安全登陆,及时转移;以县、区为单位,建立伤病员救护站,设立救护、担架、绷带等专职人员,以适应部队作战需要。琼崖纵队和地方民兵还集中兵力,主动出击在琼东、琼西沿海公路线的国民党守军,削弱国民党的海防力量,并积极扫清土顽,组织人民群众把东西部沿海地区控制在琼纵手中,以待大军登陆时能及时开辟登陆战场。

准备工作就绪后,野战军即着手部署渡海作战。2月1—2日,召开海南岛战役的作战会议。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军、第四十三军及琼崖纵队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在详尽分析了敌我军事态势、认真讨论战役准备过程中的新情况后,制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即首先以小部队分批偷渡,加强岛上力量,为大规模强渡作有力策应;尔后在琼崖纵队和先期登陆部队接应下,主力强行登陆。这一战役指导方针先后得到第四野战军前委和中共中央军委的批准。毛泽东复电指出:“ 此种办法如有效,即可能提早解放海南岛。”

按照战役指导方针,3月5日和10日,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各组织一个加强营,冲破国民党军队海陆封锁和阻击,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强行登陆成功。接着,26日和31日,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又各自组织一个加强团偷渡。他们多次击退国民党军舰拦击,强行登陆,与岛上接应的琼崖纵队会合。渡海作战部队这两批四次偷渡成功,为强攻海南岛提供了宝贵的海上作战和登陆抢滩的实战经验,证明薛岳精心构筑的环岛立体防线不是不可突破的;同时也使后续的主力部队极大地树立了敢于用木船突破国民党海军、空军的封锁,登岛歼敌的信心,从根本上消除了对“无风三尺浪,有风浪一丈”的大海的顾虑和“革命到底(海底)”的恐惧,为主力部队大规模登陆作战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有利条件。偷渡部队8470多人与琼崖纵队结合成为强有力的接应部队,为大部队的登陆作战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4月16日晚,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第四十军主力强渡琼州海峡,片片征帆,向南疾驶。解放军护航船队与国民党军舰队通宵炮战,纷飞的炮火映红天际,染红海疆。在激烈的战争中,船工们英勇驾船领航,重伤不叫苦,轻伤不下火线。17 日凌晨,解放军终于突破国民党陆、海、空军对海上的封锁,在琼崖纵队和野战军先遣部队的配合下,在海南岛北部海岸胜利登陆,随即向纵深挺进。很多船工摇橹送解放军登陆后又协助解放军歼敌战斗。在解放军的攻击下,薛岳苦心经营数月的“立体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第四十军两军主力,在黄竹、美亭一带,与敌展开决战。

第四十三军包围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薛岳集中四个师的优势兵力,对第四十三军实施反包围,敌我双方展开浴血奋战。凤门岭阻击战,打得尤为悲壮。解放军四十三军一个连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高喊着“生在红旗下,死在阵地前,为人民而战,死了也光荣”的壮烈口号,连续打退敌军几十次冲锋,全连大部壮烈牺牲。

第四十军主力绕过临高、儋县,沿澄琼公路向美亭兼程驰援,并立即兵分两路展开钳形攻势,向敌主力反“反包围”。敌我双方犬牙交错,展开了反复的肉搏战。直至23日拂晓,敌军主力被歼。薛岳见大势已去,遂下令全岛总撤退。此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海口。

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部队除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海口外,其余部队分三路追击南逃之敌。在琼崖纵队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解放军克服沿途道路、桥梁被国民党破坏的困难,昼夜不停地兼程前进。军行所至,群众夹道欢迎,筹粮送水,情景热烈动人。东路追击部队沿海口至文昌公路,追击残敌,于25日占领文昌县城,后直插文昌清澜港,截获和俘虏了一部正准备登船逃命之敌。中路追击部队于26日攻占加积镇后,与东路大军一起,于4月30日围歼在榆林、三亚一带集结登船之敌。西路追击部队沿西线公路追击,于5月1日解放八所、北黎。至此,海南岛宣告解放,是役共计歼敌3.3万人。在海南岛坚持斗争二十多年红旗不倒的共产党人,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海南300万各族同胞,从此站起来了。

海南岛战役震惊世界,是一曲气壮山河的凯歌。此役开创了解放军胜利渡海作战的先例,创造了木船战胜兵舰的奇迹。5月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为海南解放发来贺电:“我广东前线人民解放军克服敌人陆海空军的抵抗,在我琼崖纵队和海南岛人民协助之下,英勇登陆海南岛,并迅速扫荡残敌,完成全岛的解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特向参加海南岛战役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和支援这一战役的广东军区致以热烈的祝贺。”同日,人民解放军渡海部队与琼崖纵队在海口举行隆重庆祝大会。在解放海南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永为后人敬仰;琼崖和南路军民紧密配合、无私援助的丰功伟绩,也永垂青史。

 

六、长缨在手缚苍龙

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当局有计划地在大陆些新解放区和部分沿海岛屿留置了大量土匪特务武装。这些土匪特务武装与溃散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相结合,网罗旧官僚、恶霸地主、散兵游勇、地痞流氓、反动会道门成员及惯匪,聚众结伙,打着“救国军”、“自卫军”、“保民军”等旗号进行破坏活动,企图以此推行“游击计划”,建立“大陆游击根据地”,伺机配合台湾国民党军反攻大陆。1949年下半年,部分地区虽陆续开展了剿匪斗争,但到1950年初,全国仍有土匪特务武装约108万人。朝鲜战争爆发后,这些土匪特务武装活动更为猖獗。其活动方式和斗争手段是:袭击基层人民政权,封锁或占领小城镇,控制农村;破坏城乡交通,抢掠物资;杀害地方党政干部和百姓,绑架勒索,奸淫妇女,扰乱社会秩序;骚扰和妨碍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偷袭、抓捕和残杀人民解放军零星外出人员;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发展武装,组织暴乱等。因此,巢灭匪患,是人民解放军巩固新生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对新解放区可能出现的严重匪情早有预见,并及时作出了剿匪的决策。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南方解放后,地方党组织和人民解放军要在乡村中“首先有步骤地展开清剿土匪和反对恶霸即地主阶级当权派的斗争”。解放军渡过长江以后不久,毛泽东又指出:剿匪是肃清残余反动力量的一个重要部分,又是保障实施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建设的先决条件。并规定了“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者相结合”的方针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

遵照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指示,1949年12月29日,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又发出《关于1950年上半年剿匪指示》,指出: 1949年底中南地区大陆作战已全部结束,从1950年1月起,所属各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肃清残匪。决定以第45、第49军参加广西剿匪;第46、第47军参加湖南剿匪;第48军参加赣南及粤北部分地区剿匪;第41、第44军参加广东剿匪。其余部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采取不同的地方化组织形式,剿灭所属地区之匪。1950年3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作出决议,提出争取在半年时间内将全区残存的土匪完全肃清的要求,并就剿匪力量进步作了调整:将第158、第159、第160、第162、第165师拨归湖南军区建制指挥;将第151、第152、第154师拨归广西军区建制指挥。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剿匪工作的指示,加速剿匪作战的进程,中南军区于3月17日至28日在汉口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布置中南地区武装部队1950年剿匪工作任务。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和第三政治委员谭政分别在会上讲话和作工作报告。林彪在讲话中指出:“这是武装斗争,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蒋打小蒋,彻底挖掉蒋根……才能去掉这个讨厌的土匪包袱,执行其他任务。”要求剿匪部队“要不怕劳苦,不怕挨饿,不怕多走路,多爬山,以雷厉风行的精神,鼓起劲来,完成剿匪的光荣任务。”谭政在报告中强调指出:“在匪情严重与匪性刁顽的地区,应相对地集中进剿的兵力,减少守备的兵力,采取重点进剿(即是采取重点区的进剿,由一个重点区到另一个重点区),多路合围,或迫匪离开巢穴,使之丧失耳目脱离熟悉的地形道路,在其不利地区歼灭之。”4月29日,中央军委向各大军区转发中南军区清匪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告诫各地区“要防止大股土匪剿灭之后,轻视散匪、潜匪并满足于一时平静现象的麻痹思想生长”。

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结合中南地区土匪活动情况,决定剿匪工作应在地方党委一元化领导下,在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协助下,结合民主改革、减租减息、镇反、反霸等中心工作,区别不同情况,分阶段进行。

在广东,1949年11月8日至11日,华南分局在广州召开党代表会议。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作工作报告,提出把剿匪肃特、巩固治安作为广东当前军事工作的主要任务。12月12日,华南分局和广东军区联合发出《剿匪指示》,强调:“目前第一阶段,以军事进剿土匪为主,配合政治争取分化工作。”并对剿匪中的具体方针和政策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1950年1月20日,广东军区下发《一九五〇年剿匪计划》。决定以北江、西江为重点进剿区。驻广东的野战军除担负解放海南岛、万山群岛和守护城市及交通的部队外,其余部队均参加剿匪。以由江西调入的第48军第143师和北江军分区部队进剿北江地区之股匪;以第43军第129师、第44军第131师各一部和西江军分区进剿西江地区之股匪;以第41军第123师和东江军分区进剿东江地区之股匪;以两广纵队进剿珠江地区之股匪。其余各军分区独立团、县大队,除南路军分区以全力支援海南岛作战,沿海军分区加强海防和支援解放沿海岛屿外,均负责进剿所辖地区之股匪。

在10万民兵的配合下,至1950年5月,相继剿灭“交警教导第2纵队”、“西江反共救国军”、“粤中师管区第I纵队”、“粤南工作站”、“粤西忠义救国军第7支队”等股匪共5万余人。之后,华南分局和广东军区对仍有股匪的地区实行重点进剿,对仅有散匪的地区实行驻剿,并实行剿匪与镇反、反霸相结合,收缴匪枪、民枪,断绝土匪赖以滋长的重要根源。

至1951年8月,全省共“消灭了17万多名土匪,缴获50万支以上的步枪,6000挺以上机关枪,1000门以上各种大炮,消灭800多名团级以上匪首”,残存的散匪如惊弓之鸟,四处奔逃,分散隐蔽在沿海和荒山草莽中。为肃清残匪,根绝匪患,华南分局和军区组织联防清匪,发动强大攻势,指示全省各地成立清匪治安委员会,并加强地区联防。北江等地区还提出“人人捉匪,村村包干”的口号,使清匪成为广泛性的群众运动。各地深入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全民上阵,布下天罗地网,做到村村有哨,乡乡联防,迫使匪特陷人困境,纷纷落网。

到1953年9月止,全省各地残存散匪均告肃清。据统计,在整个剿匪斗争中,广东共歼灭土匪18.73万余名,其中团以上匪首1000余名,至此,历时四年的广东剿匪斗争胜利结束。

广西地区是中南地区解放最晚、匪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1950年2月统计,公开活动的土匪280股,数十万人,控制着大部分乡村,集中活动于柳(州)北、瑶山、大容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南宁周围地区和桂黔滇边等交界地区。1949年12月,中共广西省委和广西军区下发《关于肃清匪特的指示》,明确规定“搜剿匪特,迅速安定社会秩序为全省工作的重点”。第45、第49军和第38、第39军各一部奉命担负广西境内剿匪任务。1950年1月起,广西军区各部队对盘踞各地的股匪展开全面进剿,积极开展政治攻势,至4月,共歼灭国民党军残余武装1.5万人,收降国民党残余武装1.4万余人。

5—7月,广西军区又对桂东南的股匪进行重点清剿,但效果不佳。1950年11月中旬,毛泽东致电批评广西剿匪工作,“希望广西全省主要匪患六个月内能够肃清”。中南局和中南军区据此要求广西省委和广西军区以剿匪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一切工作皆应服从剿匪的利益和要求。为此,从11月中旬起,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陶铸、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先后到广西帮助、指导工作。广西省委和广西军区则召开第3次剿匪工作会议,深刻检讨广西剿匪工作中的失误,决定调整部署,集中兵力,全力以赴,首先消灭十万大山、大容山、大瑶山地区股匪。

为加强广西地区剿匪力量,11 月27日,中南军区决定抽调第21兵团前往广西剿匪,使广西剿匪兵力达到15个师、12个独立团,共约20万人。1950年12月—1951年5月,广西军区剿匪部队经过艰苦努力,先后于大瑶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灵山、永淳和钦州等重点进剿地区歼灭“粤桂边反共救国军”、“两广反共救国军”、“广西游击联军”等股匪33万余人,胜利完成剿灭股匪的任务,受到毛泽东的嘉勉。6月开始,剿匪部队针对全省土匪分布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清匪。对百色地区西部,桂滇、桂黔交界地区,钦廉地区之沿海地带,龙州地区之中越边境地段,集中兵力有重点地实施围剿和搜剿股匪。对省中心地区则将部队分散,结合反霸开展群众性的清匪肃特斗争。在清匪反霸斗争中,在散匪较多的地区,由军队发动群众反霸,同时开展广泛的清匪立功运动,通过捕匪立功、奖励、竞赛等办法把群众和民兵动员起来,造成“捕匪立功”,“捕尽匪首迎接土改”的热潮,迫使土匪陷入绝境。

为配合清匪反霸斗争,7月至10月在全省广大农村展开了大规模的退租退押运动,一万一千多个村庄,近一千万农民群众参加了这场斗争,清除土匪及地下军80000多人。这次斗争不仅从经济上削弱了地主阶级的基础,而且从政治上打垮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有力的配合了清匪反霸斗争。1952年,驻广西部队除继续担负清匪肃特任务外,工作重点逐步转向部队内部建设和人民武装建设。地方工作,则结合土地改革继续开展退租退押清匪反霸斗争。这一年又清出散匪41000多人。至此,广西历时三年的剿匪作战宣告结束。在三年的剿匪中,全省共歼匪46万多人(包括毙、俘、自新)。

广东广西两省剿匪作战的胜利,不仅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在粤桂地区建立游击根据地的企图,而且为两省巩固国防、支援抗美援朝、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和生产建设、实施军队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不忘初衷添光彩

经过粤桂边战役、渡海战役和两广剿匪之后,四野在粤桂琼与地方部队协作,维护新社会的秩序,巩固南疆南海的国防,并参加了三省(区)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担负粤桂琼的防卫工作,保护着祖国的南疆领土、领海的安全。1951年三四月间中共粤西区党委成立,由43军政委张池明兼任区党委第一书记,同时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粤西军区。5月1日粤西军区正式成立,驻雷州半岛徐闻县徐东区。军区的领导人由43军领导人兼任,隶属华南军区建制。5月,中共中南军区党委批准成立中共粤西军区党委,党委领导成员由中共43军党委兼任。粤西军区下辖西江、粤中、高雷三个军分区。剿匪任务基本完成后,第43军奉命整训和守卫海防。第127师于1951年8月底进至茂名、化县地区;第129师仍于遂溪、吴川、徐闻、海康地区。第128师继续担任守卫海南的任务。粤西军区即43军在粤西沿海一带布防,警惕着台湾国民党军队的骚扰侵犯,巩固着解放海南岛的胜利成果,帮助粤西尤其雷州半岛构建了东西海疆防线,为粤西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2年7月,43军移驻海南岛,第43军才奉命免兼粤西军区的工作,该军领导人不再兼任粤西军区领导职务。9月中南军区命令重新组建粤西军区。由于湛江战略位置的重要,10月中央军委决定以陈明仁为军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55军驻防湛江,保卫祖国南大门。55军在湛江海防前线考察地形,进行布防设阵,时刻警惕地防备国民党的“反攻大陆”。除了积极完成驻守边疆、国防建设,军事训练的任务外;同时还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驻地党政领导的要求,积极开展了拥军爱民、拥政爱民的话动;并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项目的建设,为努力落实完成国家的“五年计划”作出极大的贡献。55军直到1968年11月奉命由湛江调防粤东、赣闽粤边境,1969年7月28日在汕头牛田洋抗击特大台风、暴雨、海潮的袭击。

1952年11月,43军129师建制撤销,师部与海军海南岛基地组建海军西营基地(现湛江基地),为南海舰队迁移湛江打下了良好基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南海舰队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机关移驻湛江,湛江成了保卫祖国南疆安全、捍卫南海权益的战略基地。人民解放军的三大舰队之一——南海舰队,传承着四野军的血脉。

2、参与土改,帮助南路(高雷、粤西)地区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使人民真正从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土改是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按照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部署,南路(高雷、粤西)地区土改从1951年春开始。党中央为华南分局作出了“依靠大军、依靠南下干部,由大军和南下干部挂帅”的指示,进行土改。各县甚至区、乡多由大军挂帅任第一把手,而这些第一把手多是四野或南下工作团的干部。南下大军干部与本地干部、其他外来干部密切合作,按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改总路线,在粤桂琼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经过两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伟大的土地改革任务,彻底摧毁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农村地主阶级,使数以千万的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免除了过去每年要向地主缴纳粮食的苛重地租,使广大农民从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了身,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向前发展。土改后,又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与手工业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运动,把人民引上了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3、分别以39军152师(宾阳军分区)师部和43军156师 (江西南昌军分区) 师部等部队为基础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部队第一师、第二师(简称林一师、林二师),在海南、粤西开垦、建立了新中国自己的橡胶基地。新中国建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橡胶作为战略物资,被列入封锁、禁运对象。为粉碎帝国主义的封锁,满足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橡胶的需求,中共中央作出“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基地”的决策,决定在华南的海南、高雷、广西部分地区大力发展橡胶。1952年2月,中央军委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部队,辖两个师及一个独立团。到达海南、粤西后,林业工程师“一手拿枪保卫祖国,一手拿锄垦殖橡胶”。他们与来自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组成的垦殖大军,在艰苦卓绝的境况下,打响新中国军垦第三大战役:向热带雨林要橡胶(第一、二战役为向北大荒要粮、向戈壁滩要棉),创立新中国“国防战略物质基地”。战士们用鲜血、汗水、青春和生命,谱写一册册鲜为人知的史书。1.2万余名官兵用他们的生命和军装染绿了祖国南疆胶园,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然橡胶种植大面积北移成功的世界宏伟奇迹,突破了北纬17度以上不能种植橡胶的禁区,成为缔造了世界天然橡胶树北移神话和历史的创始人、中国国防物资橡胶基地的奠基人。

4、一批四野的指战员转业到粤桂琼各地工作,为三省(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海南岛解放后和剿匪大体结束后,四野一批批指战员陆续转业到粤桂琼地方工作,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地为三省(区)人民幸福生活努力奋斗了一辈子。如单美红,1950年3月31日晚加强团渡海作战时护卫舰的舵手,获战斗英雄称号。海南岛解放不久,他便转业到海康县(今雷州市)工作,曾任海康盐务所主任、盐务局局长,但从不用权力为家人、亲朋好友谋半点私利。他乐于助人,经常拿自己的工资资助困难职工。家人、旁人不理解时,他总是说:与牺牲的战友相比,自己已经很幸福了。1985年单美洪去世时,找不出一件像样的衣服穿上,全部存款只有310元,相当于他一个半月的工资。他曾被县委树立为全县廉政的先进典型,号召全县人民向他学习。还有一批四野指战员转业参加了湛江港、茂名石油工业、阳春铜矿等大型工业、交通业的建设,奠定了粤桂琼发展的基础。还有许许多多的四野转业干部如王金昌、张洪斌、李毅、郭志彬、张去非、徐汉才、李进明、李东山、朱波、刘昇、于秀年、马良才、宋培身、刘兴沛 ……等等,他们在当地一辈子,把工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把当地人民当作自己的父老乡亲,在党安排的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不谋私利、廉洁奉公、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忘我工作。粤桂琼滔滔的大海和巍巍的青山作证: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粤桂琼这片土地有他们付出的炽热的爱;四野火红的旗帜,有他们增添的辉煌的光彩!

我们永远怀念为粤桂琼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四野英烈!永远铭记为粤桂琼人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改革开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四野官兵的伟大功绩! 


解放海南岛之歌

寄小文 陈充

 

1. 琼崖纵队女战士独唱(抒情)

山青花娇,

日落星高,

解放阿哥,

何时登琼岛?

 

白云缭绕,

彩巾飘飘,

大军阿哥,

何时现身貌?

 

桅帆难眺,

长风遥遥,

海北阿哥,

何时把手招?

何时把手招?

 

2. 琼崖纵队男战士独唱(深沉)

高山为家,

茂林为榻。

廿三年何惧雷打?

五百里浴血天涯。

我们坚韧不拔,

我们威武挺拔!

 

奋斗不乏,

抗争无暇。

好男儿青春书画,

真汉子热血浇花。

我们灿如朝霞,

我们美胜彩霞!

 

3. 野战军战士合唱(雄壮)

飞越海峡,

铁流四野威不可挡。

抢滩登陆,

猛虎雄狮再创辉煌。

攻坚克难,

摧枯拉朽驱逐豺狼。

解放宝岛,

人民作主正道沧桑。

统一祖国,

历史责任勇于担当。

复兴中华,

神圣使命无尚荣光。


声明:资料来源于子弟供稿,版权归作者所有。

至德功将,军旅漂泊,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