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波段雷达现身国庆阅兵,防空反导一体化稳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国防务 Author 北桑

来源:北国防务  作者:北桑


10月1日的阅兵至今仍令人荡气回肠,当中的亮点实在太多,东风-41、东风-100、东风-17、攻击-11、无侦-8、轰-6N、直-20、箱式火箭炮、车载加榴炮以及鹰击-18等等每样武器都足以令人遐想万千。

但相比这些看的火力系统/平台,有些武器却注定是要被“遗忘”的,哪怕它们重要性极高、甚至身价在全场都是靠前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全新亮相的3款新一代雷达系统,它们作为解放军感知空天的骨干装备显然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今天,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就来说说阅兵场上冷门的雷达系统。


雷达作为“战场之眼”,它的重要性无需多言。相比较少的关注度,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先进雷达其价格跟重要性绝对是成正比的。2018年珠海航展期间,室内展馆中亮点纷呈,但身价最高者便是SLC-7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的“市场价”据称高达2亿人民币。

本次阅兵中,作为我国战略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的预警雷达方队再度亮相,展示了3款共计16部首次亮相的新一代雷达装备。若单论现场的受阅地面装备个体,这些受阅雷达装备的“身价”应该仅次于一众战略导弹,而如果考虑阅兵中展示的导弹可能仅是发射装置,那么这些雷达的“身价”甚至是数一数二的。

14所受阅的最新雷达与此前向市场力推的SLC-7高度相似,应是后者的我军自用版本。2018年珠海航展的信息显示,SLC-7售价需约2亿元

高身价的背后,此次受阅雷达其实也很有讲究。预警雷达方队首次出现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上,此后历次阅兵都有预警雷达的身影,但受阅雷达均为305A、305B等刚追上上世界主流水平的产品。客观的说,相比于防空、装甲武器、战机等强调体系的其它装备在阅兵中以一定形式进行编组,预警雷达在此前的阅兵中更多的只是解决“有无”的问题。

而本次国庆70周年阅兵,预警雷达方队不仅雷达是全新的,在编组上应该也更有讲究。根据各军工单位的事后“认领”信息,本次阅兵的3款雷达分别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打头阵的8台)、中国电科14所以及中国电科38所(压轴的4台)。

航天科工集团展示的机动式雷达应为低频雷达,反隐身能力较强

众所周知,不同类型的雷达通常可以在波段上寻找到区隔点,而不同波段因为波长不同又会在雷达天线上得到进一步体现,例如波长越长(频段更低)阵面单元间距就越大,这样天线子阵和整体天线阵面尺寸都会更大。

根据天线的这一特点,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航天科工展示的8台雷达为米波(VHF)或者半米波(UHF)雷达,此类雷达最广人知的优势就是探测隐身目标有明显优势。它大气衰减率低,相同功率下探测距离远,适合作为警戒雷达,且造价相对便宜;14所的受阅雷达和此前展出的SLC-7型L波段非常像,但天线子阵更紧凑,应该是L波段或者频段更高(S波段)的雷达,相比米波雷达,L波段的精度更高,而且能兼顾探测距离,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预警探测雷达波段;38所的受阅雷达天线是隐藏的,类似设计一般为S波段或者频段更高(C、X等)的雷达,S波段精度进一步提高,可以对目标进行较为精确的跟踪,是预警机和“神盾”舰艇普遍采用的波段。

38所展示新一代高机动多功能雷达,该所称其目标“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理论极限”,该雷达正是该理念下的产物,豪气惊人

显然,本次受阅的预警雷达方队就是按照多波段、全谱系进行编组的。在现代战场中,这样的编组优势明显:多频组合可以实现探测威力、探测精度的最优组合,面对反隐身等主流威胁都能够兼顾;多频系统的探测效率也能够更高,这样的组合可以极大提升敌方的抗干扰难度;此外,多频段不同谱系雷达的搭配也能够构建起防空反导一体化能力。

“接受检阅的雷达是我国新一代防空预警探测体系的骨干装备。与传统雷达相比,这些雷达有更强大的战场感知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空天威胁,是防空反导一体化的重点装备。”这段官方解说词虽没有具体介绍每款雷达,但整体描述却大致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可以说,这样一套阵容服役先进防空反导武器,注意构建起小型战区防御系统。

俄罗斯的新一代“天空”-M雷达系统就是将VHF、L、S等3种雷达融为整体进行工作

技术水平方面,由于航天科工和38所的产品信息较少,我们可以通过14所的雷达来感受一下这些雷达的性能。14所是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其雷达基本上代表了我国雷达工业的最高水平。

如前文所述,14所的受阅雷达应该是外贸版SLC-7型雷达的自用型号,但区别也十分明显,这主要体现在天线的子阵,子阵的数量至少比SLC-7翻番,更密集的单元间距显示它应该的工作频段应该更高。

自用版SLC-7的天线阵面特写,子阵与出口版SLC-7完全不同,可能采用功率更大的元器件

SLC-7在此前的宣传中被形容为“全能冠军”,探测隐身飞机、常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战术导弹、临近空间目标以及火炮/火箭弹(定位)等全不在话下,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全面性能,除因为最前沿的数字有源相控阵体制,其采用的波段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原因。

自用版SLC-7(暂且这么说)的工作频段如果提高,探测精度也能够进一步提升,但要实现同等探测距离的话功率就要更高。不够,这在子阵数量大量增加后显然都不是问题。出口型号SLC-7的探测距离在450公里,差不多是国际上同类产品的“主流数据”,但就自用版SLC-7的天线布置形式以及我国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来看,自用版SLC-7的探测威力应该可以远远超出出口版本。

出口版SLC-7的天线阵面特写,看起来比较“L波段”

在官方宣传中,SLC-7还拥有一项强大技能,即“超级”智能抗干扰技术,能够干扰侦收、分析、分类和干扰自适应抑制功能。雷达在工作的同时侦查干扰信号进行分析,自动提取干扰特征,通过与干扰特征库比对完成干扰分类识别处理。根据干扰分类识别成果,自适应选取响应的抗干扰措施完成对干扰源的抑制。在制电磁权争夺激烈的现代战场,这项绝技可以说是“撒手锏”,比单纯的探测距离等数据更为关键。

出口版SLC-7对标的产品为以色列的“绿松”,后者是在反弹道导弹系统体系下发展而来的雷达产品。再联想到官方解说对预警雷达方队“防空反导一体化”的定位,我们完全可以对自用版SLC-7有更高的期待。

自用版SLC-7全车高度紧凑,采用科技感更强的机械臂展开式千斤顶

值得注意的是,自用版SLC-7相比出口版SLC-7更注重机动性能,采用自行式底盘,整体设计更紧凑,也更具美感。这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雷达车(包括阅兵中的另外2款雷达和出口版SLC-7)、导弹发射车都会有稳定车体的千斤顶,这些千斤顶通常布置在车体两侧,而自用版SLC-7却是将千斤顶放置在车上的雷达天线前后,通过机械臂展开后再放下千斤顶。

这样的工业设计显然更“费事”和考验可靠性,但小的细节却彰显出了了研制单位更强大系统整合设计能力。话句话说,如果本行都做不好显然不可能有心思去抠细节,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我国国产雷达工业的整体提升,在保证雷达性能的基础上也能去玩更多“花样”。

空天大视野热文回顾

美军分布式空中作战概念最新动向述析

世界兴起小型灵巧炸弹研制浪潮,无人机可带几百枚集束轰炸软目标

中国人自己的“飞鱼”,鹰击八号

美陆军发布分层防空反导概念图

一箭三星,中秋圆满!

X-51乘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

中国东风-17在超音速武器竞赛中将改变什么?

玉兔车的新发现——月球背面惊现神秘物质

无人战争的终极武器——巡飞弹

我国已拥有东风-41和东风-31,为何还保留着老兵东风-5液体导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