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 阅读,悦心,悦未来
摘录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今天是第27个
“世界读书日”
也是全民阅读日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要加强读书学习。“读书,我想这是一个终身的爱好。”“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你
为什么要读书?
“ 读书可以让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江梦南,面临困境,始终坚持读书学习,终在无声世界中突出重围,如鲜花般怒放。
“读书让生活更富有诗意”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惊艳众人,在每天为“人间烟火气”奔波之余,追求着“漫随云卷云舒”的诗意人生。阅读给人带来的,是雄健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书是向上的责任担当”
书籍作为知识的载体,它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关于读书学习这件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高度重视,指出“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014年至今,“倡导全民阅读”连续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实施全民阅读计划的决心。书香社会是具有中国韵味和风格的独特表达,能唤起中国人的温润感、自豪感、责任感,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奋进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要广大青年朋友勤于学习、敏于求知,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增长才干。
你真的没有时间读书吗?
关于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具有“挤劲”,要挤出时间读书,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真正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告诫广大青年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不管是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还是在各地主政,或是到党中央,即使工作再繁琐,习近平总书记都抽出时间来阅读。可以说,读书深深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时代楷模”黄文秀,在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农村,主动承担责任,没有孤独地忙碌,而是注重向一线学习,利用时间阅读,并将自己所学用于实践,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指引”天问一号奔向火星、被称为“航天花木兰”的90后青年鲍硕,在完成繁琐的本职工作之余,争分夺秒地阅读,用以巩固自身、提升自己,矢志奋斗在航天一线,用熊熊青春之火点亮祖国的航天事业。
你应该怎样去读书?
爱读书更要善读书,读书应该摒弃浮躁、放慢脚步,在字里行间找寻安静的精神角落。以好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摩挲书页、捧卷而读,让身心得以浸润在满满的书香中。
水滴石穿,让阅读成“刚需”
欧阳修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虽然有幽默的成分,但这种见缝插针读书创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相比于古人读书方式的单一,现如今,技术变革带来了阅读方式的革新,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打开自己喜欢的内容读上一阵。所以,请不要总把读书的安排放到“明天”或“以后”,抓紧当下、就趁现在。当你排队等待就餐时、当你躺下准备午休时、当你打开手机准备刷短视频或购物网站时,请打开任何一本你感兴趣的书,读上几页。让读书如吃饭、睡觉一般,成为一种“刚需”,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广泛阅读。
读书是一场精神长跑,哪怕一天读上半小时、一小时,日积月累效果肯定相当可观。
细读精读,让思想得到升华
毛泽东强调常读、精读、细读。他读《共产党宣言》不下百遍,晚年,在他的书房里和卧室里,总放着一本大字线装的《共产党宣言》和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已经破旧的《共产党宣言》。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谈研读经典的方法,指出要“专心致志”“原原本本”“反反复复”地读经典,要“追根溯源”,要通过“细嚼慢咽”去感悟经典的思想价值。他还经常撰文解读和推荐经典。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表面上看很“高效”,但往往让人忘记思考,缺乏思辨力和分析力。哪怕是一本很普通的书,只要反复读,每一遍都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都能够不断发掘新的见解。因此,要摒弃“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读书方式,保持对思考的无限热情,用心读、细细品,在常读常思、常读常新中不断汲取精神养分。
四月好韶光
读书正当时
勤于学习、敏于求知
惜时如金、孜孜不倦
徜徉书海、经典相随
让阅读的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枝繁叶茂
校对:彭庆责编:陈晨审核:董子铭 此生无悔入传媒,来生再续传媒情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学生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