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骂孩子的父母,到底有多失败?

2016-08-12 木一贝 颜辞

【一千双眼睛就能看到一千个世界】


文丨颜辞

图丨Victor Nizovtsev

01

前几天和妈妈视频聊天,聊起小时候的那些事儿,我随口说了句记忆最深刻的是挨打的那几次.而妈妈一脸无辜的问:“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记得”。老人们常说“打是亲,骂是爱”,听着这句话长大的80、90后们,估计都深有感触,虽然长大了能够理解父母打我们是出于“爱”,但是小时候嘶哑无助的哭喊声,只有自己能体会当时有多恐慌。


曾经发生过一个轰动全国的案例,南京的一个妈妈,因为自己的小孩特别调皮,不好好写作业还跟老师撒谎。然后这位妈妈拿出了一根软管,在孩子的背上重重的抽打。孩子的背部挂满了纵横交错的红痕,密密麻麻清晰可见,触目惊心的伤痕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以至于推动了司法的判决,这个妈妈最后被判处6个月的有期徒刑。


当时很多人特别愤怒,为毛虐待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仅仅才判六个月?但是,当事人却比我们还要愤怒:“凭什么我被判了六个月?失去了工作,很多人比我打的厉害多了,为什么是我被抓?”。


时间过去了很久,不知道那位妈妈在6个月的时间里,有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被抓?为什么自己控制不住鞭挞孩子身上的皮鞭?


我们真的有太多的人,认为打骂孩子不是事儿,对孩子所有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传统的家庭教育都合理化了这种暴力,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嘛,但是暴力就是暴力,无法给予孩子真正的爱。


02


记得一部影片,一个孩子和别家的孩子起了争执,一回到家妈妈就让孩子跪在地上,一边用藤条重重的打在孩子的身上,还一边大喊着:“你给我记着,我今天打你都是为你好,都是因为我爱你,别人家的孩子送给我打,我都不打呢!。”打完之后,又流泪抱着孩子说:“妈妈错了,妈妈不该打你,但妈妈实在是太爱你了,看不得你一点点不好…”


父母常常有这样的逻辑:我打你是为你好,我骂你是因为我爱你。


于是,孩子心中就极有可能会形成价值观:暴力相加就是“对你好”、“我爱你”的表达方式,外加无形的控制——“我说的,你必须遵守,你没按我说的做,我就会打你。而你好不好,由我说了算!”


但是除了身体的疼痛,还有难以修复的,感到伤害的心理效应,它会一直长存在我们心中。


当我们大街上看到一个孩子因为被爸妈打骂而哭喊时,会不会下意识的内心刺痛,并不由自主的跟着一起掉眼泪,仿佛那个失声哭喊的小孩就是当年的自己。即使我们长大之后,还是对童年时被父母打的场景念念不忘,连当时自己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动作,旁边人的表情,那天是什么天气都记得清清楚楚。


为创伤就像一粒种子掩埋在心中,没有消失也不曾痊愈。


精神分析心理学说,童年亲子关系会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甚至命运。通俗点讲,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比如,童年父母给孩子写入爱的符号是“辱骂与殴打”,那么,孩子用这种潜意识指挥着自己,甚至头破血流未必会发现问题所在。


03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19j1xf4x&width=500&height=375&auto=0赖佩霞-幸福为什么那么难?

台湾著名心理咨询师-赖佩霞女士,在一次演讲时提起自己第一次婚姻,小时候她的妈妈情感受挫,长期处于哀伤之中,经常大声的指责并告诉她:“妈妈因为爱你才这样的”。她深情回忆地说:“我深爱母亲,她说的话我都听进去了,也延续了她爱我的方式去爱人”。所以,当她不能认同公公婆婆的做法时,她当面指责,因为这是曾经妈妈对待并告诉她“爱”的方式”。


但是,当她自己在亲密关系里面撞的头破血流的时候,第一次婚姻失败,才深深体会到,原来,辱骂指责不是妈妈口中说的“爱”,而是婚姻的杀手。


“我骂你是因为我爱你”,你可能不知道这一句话到底有多危险,如果孩子把你所有说的话都听进去了,他可能真的认为这就是爱的表现。


每一个孩子犹如纯洁的白纸,TA会无条件的接纳你给他的一切:你咒骂他,TA会从内心里怀疑、直到否定了自己,你用棍棒、拳头、耳光对待他,TA就会压抑这些痛苦的愤怒,认为人与人之间就“应该”这样.

04


早在19世纪之前,很多父母非常的野蛮,他们天然的认为,孩子是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古罗马的法律规定了,父亲可以把孩子三次卖给奴隶。在文明不够开化的时代,对于“孩子”的问题过于野蛮,但是,现在是不是还有或无意识的认为:孩子是自己私有财产?


从来到这个世上第一次哭声,父母从其一生远角的长度已经用自己走过的路、看到的世界,无形之中设定“你要成为什么样子,知道什么是对你最好的”。相信大多数父母初衷都是出于爱我们,而向往自由是孩子的天性,当你发现孩子方向背离你设定的方向时,孩子“辜负”自己的感情就会容易父母陷入愤怒和恐惧,于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打压孩子


“你再这样我会继续打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听到没有?”,“我活着还不是为了你”。如此沉重的生命负荷在孩子身上,看着父母面目狰狞表达TA对你的爱.


我们曾经是孩子,以后也会为人父母。


换位思考下,如果有天我们老了,孩子用同样的口吻、同样的方式对待你:“让你多穿点衣服,耳朵聋了吗”?“不听医生的话,死的更快”.请问你能感受到这是“爱”吗?

这不是爱,只是披上“爱”的外衣去伪装自己情绪失控罢了。往往大人们却不诚实的把暴力合理化、崇高化,这不仅是谎言更是父母的失败。


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就在他们粗暴夺走那些让我们愉快的事物时,他们总会不忘附加这样一句: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而这真的是一句带有说服性的辩词,它会在最后使我们也同意毁灭自己。”


上一段关系中,你是恐惧的小孩,接力童年时的暴力,在下一段关系中,你极有可能变成暴戾的父母,向孩子投射自己内心的愤怒

05


不得不承认,许多时候,每一个成人在人世间兜来转去,其实都在围着一个中心转悠,就是童年时与父母的关系。


这种关系往往一直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方向盘,在纷乱复杂的关系网中,自动切换到童年时的关系模式中。


比如上面提到的心里咨询师赖佩霞女士。在她的童年是不被看见的,也是为家庭暴力所伤的。但是在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开始问“为什么”,然后沿着这些“为什么”,她开始修行与学习,渐渐地,她看见了自己挫折的源头是因为童年和父母之间关系的匮乏,她化解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芥蒂,也原谅了抛弃他的父亲,慢慢填补了童年的匮乏和缺憾让自己获得幸福感。


你的身体内是不是也有个那个小小的、恐惧的、受尽伤害的孩子?如果有伸出手对他(她)说:


对不起,我内心的小孩,我一直看不见你,甚至,攻击你、鄙视你、批判你,像对待一个敌人一样,对你冷酷又残暴。


亲爱的自己,我也不曾给过你自由,每当你想做什么,我都拒绝和阻止,我都讽刺和嘲弄。请原谅我的无知和邪恶。


从现在开始,我将尊重你的需求,不贬损你的尊严,我将和你在一起,照顾你的身体,呵护你的伤痛,我将好好爱你!

 

无论我们多大,走到哪里,心里会一直住着那个童年的自己,快乐的或是悲伤的。所以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白:

从与母体剥离的那刻,我们已经作为一个“独立体”而存在世界上了。


未来某天我也当麻麻,(无尽的想象)可能你会调皮,当然可能像我一样温柔安静,麻麻要学着不溺爱也不会放任不管,学着耐心倾听你的需求,并报以尊重与倾听的一种平等。咱们手拉手在相互陪伴人生路上,共同进步啦。


所以,“打是亲,骂是爱”是情绪失控者的谎言,也是父母的失败之处。真正的内心强大,心灵成熟的父母不会热衷于“棍棒责骂式”教育。管理好自己情绪才是带娃的王道。




【近期索引,均可点击题目自动跳转】

识 食 物 者 为 俊 杰 !

奥运裁判如此混蛋,我们也无所畏

关于爱情和婚姻,你越早明白越好的两点

吴敏霞:感谢不完美,让我有了完美的冠军人生


[商务合作]请联系:liyansummer1203

or邮箱1107758970@qq.com


颜 辞

每个世界都有他存在的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